《歐洲中世紀史》讀后感2400字
《歐洲中世紀史》讀后感2400字 ?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對中世紀大加撻伐的當屬后來的這些勝利者——商人市民。他們現(xiàn)在成為了整個歐洲社會的主流,所以歷史在他們的敘述中,教皇和國王都是黑暗的制造者,農(nóng)民的苦難很少被提及,而他們自己則是受害的主體。 ? 中世紀時代,世俗王權和宗教皇權的斗爭是始終存在,并不斷地激化,到底由誰擁有最終權力,雙方爭執(zhí)不休,其根本就是對話語權的爭奪,也就是對利益爭奪。他們雙方在利益爭奪上受害最深的是中世紀新興的商人市民階層。整個中世紀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主要依靠的是貿(mào)易發(fā)展,而依賴于貿(mào)易生存的商人階層應運而生,城市也隨之誕生,城市里包括了封建領主、貴族、教士、各類商人、手工業(yè)者,還有失地農(nóng)民和妓女。 ? 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等新生的市民階層,在和封建領主及貴族的博弈中,逐漸占據(jù)上風,因為他們掌握著這個城市的經(jīng)濟命脈。所以,在對城市管理的話語權上不斷擴大。 ? 城鎮(zhèn)最初也受其地區(qū)內(nèi)的貴族、主教和修道院的管制,地主可以向城市居民征收各種稅費,也可以維持城鎮(zhèn)的秩序。但是,城市里最富有的居民——商人們,早早就開始反對這樣的操作。他們強烈希望能夠擁有更適合商業(yè)人士的特權,比如免付一些費用、行動上的自由、免過路費,自己自治的自由。由于迫于城市暴動和反抗的壓力,地主們頒布了“城市特許令”,對商人們的要求予以準許。 ? 城市自治體的居民為了獲得特權,要付出很大一筆財富,之后每年還需付一筆錢給領主,以維持特許令的效力。但他們不是以個人為單位支付這些錢,而是通過城市政府集體付清,這一點很重要。政府的雛形出現(xiàn)了,他們花錢買自由,花錢買權利,他們有了處理自己事務的權力,這才是最有意義的。貴族們當然樂得收取這樣的年金,因為他們不用花力氣管理他們。但這不意味著中世紀的城鎮(zhèn)保障了民主和平等,而對于管理自治體的商人來說,經(jīng)濟特權和政治特權一樣重要。
?
最初的城市其實也是非常不堪的,臟亂差和秩序的混亂是普遍現(xiàn)象。倫敦,因是倫巴第人登路英格蘭后建立的貿(mào)易區(qū),所以取名倫敦。就今天的標準而言,當時的倫敦是個又小又臟又臭的火災高危地,街道非常窄小,大部分都為鋪上石板,整天擠滿了人、狗、馬和豬。女人在這個城市里是危險的,即便是對這座城市褒獎贊美的人,也說“這座城市的女性都非常像薩賓人”(羅馬神話里被羅馬男人強行抓住并與之發(fā)生關系的薩賓族女性)。12世紀的倫敦就有了煙霧問題,猶太商人對英國的城市極其厭惡,“人和野獸吃著同樣的食物,在污濁的空氣和硫磺煙霧中,就像到了地獄之門。城市無論何時都散發(fā)著臭味。滿是蘇格蘭人,他們無比臟亂,心計險惡,幾乎不是人?!钡幢闳绱?,奇跡劇、狂歡節(jié)、體育比賽已經(jīng)成為了那個時候的閑暇生活了。 ? 無論歐洲如何發(fā)展,他們對猶太人的迫害是始終如一的,猶太人對歐洲的經(jīng)濟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他們始終不被這塊土地上族群所認可,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一直存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 這種排外表面上看宗教不同導致的,但實際上還是奴役他人的思維決定的。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伊斯蘭教,其實同出一門。只是對教義的解釋各不相同,基督徒卻視猶太教為邪教,甚至對其大肆屠殺,宗教理由則是猶太人害死了耶穌。猶太人被迫住在劃定的區(qū)域生活,甚至被要求佩戴特定的標志,在基督徒詆毀他們的宗教時,還逼迫他們“禮貌地”聽著。 ? 相比于這三個宗教而言,基督教的宗教壓迫是最為嚴重的。它不僅武力征伐異教,還強迫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改宗。即便是強大時期的伊斯蘭教,也比沒有強迫他人改宗,比基督教溫和寬容很多。以至于很多基督徒期盼著穆斯林軍隊的到來,他們可以得到“解放”?;浇痰膶?nèi)壓迫之殘酷,由此可見一斑。 ? 但一切的民族壓迫其實都是階級壓迫。猶太人作為外來人口,不允許擁有土地,不能參與市民政治,他們從事貿(mào)易活動和其他手工業(yè)的生產(chǎn)制造。其中有一部分人做著放貸生意,而這一生意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教義中都是被禁止的。但這又是很有市場的,很多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而背上了債務,然而,“在一個崇尚揮霍無度、以能花錢象征慷慨大方的社會,負債比勤儉節(jié)約更有面子”。猶太人雖因此積累了大量財富,但也因為大的動蕩,而被沒收財產(chǎn),這種現(xiàn)象不僅存在于中世紀。 ? 對于仇外情緒和大迫害的發(fā)生,書中認為是由于歐洲社會經(jīng)過幾個世紀的發(fā)展,出現(xiàn)的活力,帶動了社會階層的遷移,帶來了機遇,但也隨之帶來了一些焦慮感,有的人面對一個動態(tài)的、不確定的社會,開始覺得惶惶不安,甚至驚恐不已造成的。如我們今天外來人口對本地人口社會福利和機會的侵蝕,以及文化觀念上的沖突等造成的矛盾一樣,只是這個矛盾在歐洲變得不可調(diào)和,對于本來就異常窮困的歐洲,面對這種發(fā)展中的躁動,暴露出了人性窮兇極惡的野蠻的一面,當然,教會在里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在宗教的傳播和認可的過程中,有一些很有意思但又很有啟迪的故事出現(xiàn)。比如,伊斯蘭教傳播的受阻,跟它禁酒有關,猶太教的不被接受,跟它自己宣稱是上帝的選民,卻沒有尺寸之地有關?;o羅斯接受東正教而拒絕天主教則是跟建筑風格有關。其實任何思想的傳播,都要拋棄掉種族的習俗特征,才能做到在精神上的傳播,更讓人接納。而中世紀歐洲社會整體和教會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極其不寬容的。 ? 綜上的中世紀看起來確實讓人感到壓抑和暗無天日,但中世紀的歐洲也絕不是沒有絲毫文明和進步可言?;浇虝m然極端和專制,但它在保護文化,傳播文化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以宗教為核心的建筑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等諸多藝術,在中世紀都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有的甚至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 ? 事物的發(fā)展總是有出人意料之處,蠻族的入侵使得歐洲古典文明出現(xiàn)斷層,整個歐洲在文化層面一片漆黑,猶如掉進了一口黑暗的深井。拉丁語及其文字在教會中艱難的存活了下來,但是,即便有文化如教皇者,用拉丁文寫出的文章也是語法不通。蠻族的方言開始流傳,但尚未發(fā)明相應的文字。在一片廢物上企圖重建和傳播文化,難度可想而知。如果說黑暗,文化的消亡才是真正的黑暗,因為世界重新回到了荒蠻時代。如今歐洲各國的文字,大多數(shù)都是傳教士創(chuàng)立的,為未來文化的復興保留了火種,這一點堪稱豐功偉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