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艾葉飄香時
又到艾葉飄香時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是《詩經(jīng)》里那株艾草。它寫的是一日不見,如隔三載的情人之戀?!坝值蕉岁柸?,插艾少一人?”這是親情里的哪株艾草。它表達了親人對遠方的游子的切切思念。 芳草凄凄的河岸上,那一片艾草在風(fēng)雨中搖擺,散發(fā)著迷人的清香。這是桂北漓江岸畔五月的艾草。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又到端午節(jié),街頭巷尾飄著艾草香,飄著粽子香。在中國民間,端午節(jié)吃粽子已然成為一種習(xí)俗。而就在端午節(jié)這幾天,家家門口插艾草、掛艾草也成為一種習(xí)俗。 小時候,聽長輩們講,艾草掛在門楣上或是門的一側(cè),是辟邪的意思,那時候年少,自然相信這是真的。其實,艾草掛在門口還有另一個功效那就是驅(qū)蚊蟲。鄉(xiāng)下五月,蚊蟲興盛,艾草之香,恰是蚊蟲之懼。人們將采來的艾草編織成草辮子,掛在門口點燃,用濃濃的煙,驅(qū)趕蚊蟲。這是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每每想到這些,此時此刻總會想家。 端午節(jié)于中國南北方大凡都一樣的過。在我的記憶中,在北方鄉(xiāng)下過端午節(jié),除了買了箬竹葉子、糯米、紅棗包粽子之外,就是去采艾草,編織艾草辮子,掛在門上。參加工作20年來,跟著祖國的建設(shè)步伐,我走過很多地方,也有幸領(lǐng)略了各地端午節(jié)風(fēng)俗之異同。就說粽子吧,北方的粽子多以糯米、黍米(北方也稱大黃米)為主料,加大棗三、五顆,有的加花生米或綠豆、紅豆,用箬竹葉子成三角狀包緊,用箬葉擰成細繩將其捆緊,在大鐵鍋里煮一、兩個小時即可。煮粽子時,滿屋都是箬葉的清香味道和糯米、紅棗等混雜的香味。南方則不同,主料而言,南方的粽子都以糯米為主料,因為黍米這么好的原料在南方是不能生長的,但南方的粽子輔料可就多了,在江浙一帶,以嘉興肉粽為代表的臘肉粽、火腿粽、臘腸粽尤其“饞”人。最近幾年,又增添了雞鴨、鵝、魚肉粽。粽子品種之多,味道之美,無不令人食之即戀之。 自參加工作以來,年年端午,基本都是在南方過的。所以,對南方的粽子倒是情有獨鐘。站在向北的方向,吃一個南方的粽子,望我北方故鄉(xiāng),五月的鄉(xiāng)村,已然是麥浪滾滾,芳草洋洋,到處飄逸著麥子、艾草、葛草、薄荷和菖蒲的芳香。這樣的情形里,父親和母親一定在忙碌著包粽子、插艾草。 (責(zé)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