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四寶
原創(chuàng):莊豐石
時令過了白露,才真正算是告別了夏天,“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過了這個節(jié)氣,就不能再以度夏的樣子示人了。
今年夏天,老天算是格外開恩,沒有去年連續(xù)十幾天40度以上的高溫。但36、37度的氣溫也是讓人內心焦灼。好在有風扇,有空調,可以換得一時清涼。可要是斷了電,那日子可就難過了,大家紛紛嘆道,要是現(xiàn)在沒有空調,這日子簡直沒法過!
此話不謬??煽照{的普及也就近一二十年的事情,那以前的盛夏酷暑又是怎么走過來的呢?不妨把老黃歷翻到二三十年前,那時過夏天,人們自有辦法。有那么四件“寶貝”――缽頭茶、大蒲扇,乘涼飯,竹榻床,四件寶貝齊上陣,安然度夏沒煩惱。
(一)
先說說砵頭茶吧。顧名思義,是泡在砵頭里的茶水。何謂砵頭,即粗制的碗狀陶器,但一般都比碗高深?,F(xiàn)在很少能見到了,而以前呢,這個可是家家戶戶廚房必備之物件,大大小小,深深淺淺,三五個算少,十來個不多。湯湯水水,都可以往里頭放,誰家也少不了它。
估計自古就有這樣的智慧,夏天一來,往一個大砵里灑一把茶葉,節(jié)儉的人家則常常倒一點茶葉末子(茶葉碎渣,專門有售)煮開一壺水,倒入砵里,熱水翻騰,茶香四溢。但此時還不可飲用,待其涼透,才能飲用。亦可稱作為“涼茶”,當然這迥異于考究的“廣式涼茶”。
這一砵茶水常常放在屋里的大桌子上,蓋一個紗籠,旁邊放幾個小碗,想飲時,便可舀起一碗,咕咚咕咚地灌下去,實在是快意!尤其是放學、下班,做工回來,一身的暑氣,一碗涼茶下去,暑熱都已經去了一大半。
要是到了農村里,這一大砵的涼茶則經常會放在屋檐下,一個長條凳,一張小桌子,拿著草帽蓋著,邊上一摞碗,待從田里回來,身上的汗水早被透發(fā)了幾回,嗓子眼里都快冒出煙來時,看到家門口這樣一砵茶水,哪個不三步并作兩步趕將過去灌個痛快呢?當然,路過的人要是渴了,也不消客氣,自取飲之便可,主人見了也不會惱,大熱的天,喝口茶有什么呢?
農忙時,早起到天黑,一天都扎在田里,飯食都要送到田間地頭,其中當然也少不得這砵茶水。家在農村或者曾經生長在農村的人們,想必對這砵甘甜的茶水記憶猶新吧!“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婦姑荷簞食,相隨餉田去”,一砵茶水,恰是故知,晨昏憂樂,每每相伴。只可惜如今喝不到這樣“豪氣”的茶水了。
(二)
“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團扇有富貴氣,“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的折扇有書卷氣;而蒲扇則最具草根氣,尋常巷陌,平頭百姓,男女老少,幾乎是人手一把,不論是走來走去,還是*坐閑談,扇不離手。吃飯時也是如此,蒲扇也是放在桌邊,吃幾口,拿起來扇扇涼風;有人則干脆一手用筷子扒飯,一手不住地搖動扇子。
傍晚,吃罷晚飯,照例是每天的納涼時間,扇子更是能派上大用場。天一擦黑,蚊蟲嗡嗡地四處亂飛。這時,運起手里的大蒲扇,左拍拍,右打打,特別在腿腳處,啪啪幾下,蚊蟲就近不了身;大點的孩子們,則是將扇子當作玩具,用作兩相“廝殺”的武器也好,權作“奔跑”的車輪也罷,反正一把扇子到了孩子們,花樣百出。豐子愷先生的愛子豐華瞻不是有一輛用大蒲扇“做”成的“腳踏車”嗎?
而老人們呢,他們搬把椅子坐下,除了給自己趕蚊子以外,更多時候是打起涼風送給小兒郎們;坐在兒孫們的身后,輕輕地搖動大扇子,眼睛里搖曳著慈愛的光芒。更妙的是,晚上睡覺時,老人們的扇子還是會“動”,一旁是酣睡的兒郎們,一旁是似睡非睡的老人們守著,待小兒郎因躁熱而像條大蟲般扭動時,一股涼風便會適時送到,小兒郎們重又睡得安穩(wěn)了。我就有一陣子很納悶,怎么外婆老是會在我熱得快醒來時,手里的大扇子便會輕輕地搖起來,外婆睡了怎么會知道我熱得難受呢?
(三)
午覺醒來,家主婆們就開始燒粥,守在一邊,防止粥湯滿溢出來。等到米爛湯緊時,便大功告成。人少的家庭,則點個煤油爐,用個小鋼精鍋就夠了,用不著興師動眾。
然后就是把粥盛起來,一碗、兩碗……,放在桌子上,為了防蒼蠅,還得蓋上一個大罩子。半下午的時間,足夠涼下來。待晚飯時分,粥面會凝起來,形成一層“粥油”,這時候端起碗來喝,根本不用什么小菜,唏里呼嚕,三五口,一大碗就下肚了。當然要得這樣的好粥,燒粥人的手段也應該是了得。也許有人要說,燒粥還不簡單,抓一把米,多放點水,猛火燒開,文火慢熬就是了。話是這樣說,可這其間的奧妙有時還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于手段高明的主婦來說,如此好粥輕而易舉。而手段一般或臨時客串的人,卻往往燒不出這樣的品相,這時會聽到幾句家人的揶揄,燒得稀了,就會說,呀!今天的粥,真可以照得出人影來了;或是,呀!今天的粥,可是要跳下去撈的。燒得稠了,常會收獲如下的“表揚”:呀!今天想喝粥,結果還是吃到了飯;或是,好!好!遲來和尚吃厚粥,福氣好!燒粥人也不生氣,嘿嘿一笑便了。這個粥照喝不誤,一碗這樣的粥下去,腸胃熨帖,暑氣也消了大半。
太陽落山,上學、上班、做活的人也回家來了,一頭塵汗。街面上也稍微起了點風,可屋子還像蒸籠一樣,團團熱氣像一組組合拳,打得人喘不過氣來。還是外面稍微涼快點!立起一張折疊小桌子,大人小孩齊動手,一碗碗粥端上來,一盤盤菜端出來,小凳子,小椅子也圍成一圈。一家人坐下來,乘涼晚飯開吃。張三家出來了,李四家也出來了,王五趙六家也紛紛亮相。一碗兩碗涼粥,佐以咸菜、腌黃瓜,咸鴨蛋或者腐乳,還有點中午的剩菜?!皣W啦嘩啦”幾口就下肚了。很少有人家晚上炒菜吃,煙熏火燎的,還不得把人悶死!
最開心的當屬小孩子們,一條街上的人家都在一起吃飯,他們可以到處游走,端著碗,鄰居家,小伙伴家,哪里不好蹭兩口好吃的,雖說是差不多的菜品,可是吃人家的,就是要好吃。同時又可以約一下小伙伴,晚上去哪里玩,或是去誰家看電視,那個《射雕英雄傳》真好看!
(四)
吃罷乘涼晚飯,一天里最后一出大戲會如期上演。主婦們清洗著鍋碗瓢盆,其他人則準備著納涼的家伙什,先到河里拎一桶水上來,澆在門前的地面上,曬了一天的泥地貪婪地吸吮這甘露,發(fā)出“咝咝”的聲音。待水分全部收干,就可以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家伙搬出來了,這家?guī)装阎褚巫?,那家一張草席子,一件件納涼“神器”紛紛粉墨登場。不過,其中最靈光的還得是那張大竹榻,一張睡了幾十年的竹榻,浸透了幾代人的汗水,泛出歲月沉淀的油光;別說摸上去了,就是看上去,一股子涼意油然而生。
竹榻床架在場地上,能享用的人多半還是孩子們,躺在竹榻上,大人們坐在身邊,大蒲扇不住地搖著,“天狗吃月亮”、“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一個個古老的故事,從扇子里搖出來,在竹榻上睡下來,伴著小兒郎們沉沉地睡起。大人們會把孩子們抱回屋里,放到床上,在夜色的浸潤下,不會再像先前那樣的酷熱難耐了。
即便是最熱的天氣里,大人們總是交代孩子們,睡在竹榻上,最好穿件汗衫,背心也行。竹榻實在是涼,躺在那里,寒氣從背上會進去,明天會拉肚子。但是,孩子們最貪涼,沒幾個能做到。直到腿上的皮膚搔一下出現(xiàn)一條長長的白印子,才會想起那句話: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