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于其中,物我兩忘
孤獨卻又充叛逆性格的我最喜歡聽人講述梵高的故事。不為什么,只因他是一個個鮮明、性格獨特卻又桀驁不訓的人。 也許是遺傳了尼德蘭人的獨特基因,亦或許是荷蘭人天性就是這樣的。常常對梵高的死唏噓感慨,總覺得他的死是一種遺憾,一種殘缺,猶如美貌可人卻又失去臂膀的維納斯,亦如三國周公謹一般,正當年華之際英年早逝。但無可置否的是,殘缺的美也能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更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苦思冥想,卻依舊難以理解為什么天オ會被人當作“精神病”“瘋子”看待。(我不是梵高,自然不可能知道他的想法,所以只能描摩、推測)。在梵高的眼里,或許自己不屬于那個昏暗的時代,他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驅(qū)者,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渾唯我清”的人吧? 獨特的性格容不下他屈尊紆貴地跟這些庸俗的世人為伍,以免沾污了自己內(nèi)心高貴的靈魂。但只有一個人的世界未免太孤獨了,于是畫筆(連筆也是殘缺的?)將世間的一切畫在紙上,聊以慰藉孤獨的靈魂。 自然而然地,力求完美的天才在作畫時也有差強人意之處,只好一一敗筆之作毀滅。與其平庸地茍延殘喘,不如轟轟烈烈地消失。正是因為誕生在荷蘭這塊充滿個性與矛盾的土地上,梵高這位具有強烈悲劇色彩的天才畫家才會創(chuàng)造出《向日葵》、《鳶尾花》這樣的不朽作品一一我一直都這樣固執(zhí)地認為。梵高的作品并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寥若星晨的留傳之作更能在不經(jīng)意間震憾著我們麻木的心靈,直達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站在暗無天日的地獄里,孤獨地向上守望著光明的來到,黎明前的曙光還未出現(xiàn),黑夜渺無邊際地空虛,告訴我,哪兒是盡頭?”這就是梵高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吧!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