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趣事
一條小溪,清清淺淺,靜伏在我們的心底,那便是兒時記憶。在特定時刻,它總會清清漫漫,涓涓流淌起來,于是心溫潤一片。 細細思量,兒時好多趣事都圍繞一個主題,那便是吃。 故意一:媽媽,我們還要吃 一小屋,黃泥筑就的。一方桌,靜靜立在一角,一盞小油燈,在桌上,發(fā)出昏黃的光芒。桌上空蕩蕩,僅泡菜一碟。四個人圍著桌子坐著,一大三小,每個人面前有一只碗,碗中空空如也。那大人便是媽媽,三小是哥哥,弟弟和我。三雙小眼睛都盯著媽媽,眼里寫滿了渴望與不甘心。"媽媽,我餓,我還要吃。"弟弟終于說道。媽媽用我們各自的拳頭的大小來比擬我們胃的大小,終于讓弟弟明白在食量相同(一碗稀粥)的情況下,哥哥姐姐,媽媽的胃更空,吶喊聲更大。懂事的弟弟信服地點點頭。于是各自回屋上床,再餓也會跌入夢鄉(xiāng)。夢里有囈語,還會嘖嘖地咂巴著嘴[/調皮] 故事二:夢中的油餅油條。 油餅油條這樣的詞匯是從哥哥那里獲悉的。哥哥去過一次洛磧,(洛磧是一水碼頭,當時是一繁華之地)回家之后便眉飛色舞,講起他在洛磧吃過的油餅油條,金黃金黃的,香噴噴的。聽著,聽著,讓我直咽口水。于是,好久好久,油餅油條在心里,揮之不去,總在幼小的心里勾勒她的模樣,她便成了我夢中的橄欖樹[/調皮] 故事三:集體中毒 那天,對門的小伙伴張三告訴我們說:隊里飼養(yǎng)場里有一種東西,很香,真好吃。我們都沒吃過,也不知能吃否,但張三已嘗了一顆,說很香。于是我又推波助瀾,告訴小朋友說真的很香,我在外婆家吃過。于是院里十幾個小伙伴浩浩蕩蕩奔赴隊里的飼養(yǎng)場,躲進里面,享受起美食來。真的吃著奇香,結果是院里的孩子集體中毒,回家吐呀吐呀,赤腳醫(yī)生也來了。那天中午,院里安靜極了,沒有追追打打的聲音,也沒有藏貓,數(shù)五四三二一,問問不來得的聲音。五彩的蜻蜓自由自在地飛舞著,卻不見有拿著條帚捕捉蜻蜓的身影。小伙伴們都蜷縮在自家的床上,痛苦著,無精打采。哦,那美食叫桐子米,嚴格來說是桐子核。長大之后,才明白那桐子可以榨油,桐油可以點燈,也可以用來防腐及防水。 故事四:曾被批判。 那時的我應該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午飯后,隊里的小朋友邀邀約約去上學,一共有七八個吧。陽光暖暖的,我們也蹦蹦跳跳的,胡豆花開過,嫩嫩的胖胖的胡豆莢掛在枝頭,沖著我們擠眉弄眼。我們情不自禁奔向她,手起,莢落。剝開,青幽幽的胡豆便滾進嘴里,再躲去胃里。我們都吃得很歡,唯有超妹站在一旁。因為中午吃飯時,她的腳被稀飯燙著了。她提了一個請求:希望我們將胡豆的空莢交給她,她可以用來敷腳。當時想想這似乎可行,畢竟可以搗成糊糊呀。最后的結局是:空胡豆莢作為罪證交給了老師。我們幾個孩子在講臺上站成一排。接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批判。記不得老師同學怎么批評的,只記得自己在講臺上哇哇大哭,羞愧極了。當然也明白了不應該拿集體的財產,同時也略知人心還是有點復雜的。 歲月靜好,時光清淺。現(xiàn)在憶起來滿是溫馨,滿是美,還滿是樂。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