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隨想:拿起與放下
我常常想:人,為什么煩惱?因所處境況不同,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由和答案。 從生到死,光陰荏苒。韶華雖美,滋味各異。 盡管賞盡了春華秋實,感受了世間溫暖,但回首走過的曲曲折折的路,便會發(fā)現(xiàn)還有些許煩惱和憂愁,正在不舍不棄地陪伴在左右,豐富著人生原本多姿多彩的意象。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盡是泥濘坎坷。只要有一份付出,就會有一份收獲。不管這收獲有多大,無論這收獲有多小,都是辛勤之樹結(jié)出的豐韻果實。 懂得知足,學會感恩,是每一個人都面臨的人生課題,需要我們認真地思考,默默地體味,深深地感懷。 只是,在努力奮爭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特別是那些影響心緒和黯然眼眸的情節(jié),給我們原本晴朗的天空,鋪上一層或厚或薄的陰云,抑或讓傷心的淚水,淋滅曾經(jīng)的情熱。 有時候快樂,有時候煩惱;有時候欣喜,有時候黯然;有時候?qū)庫o,有時候狂燥;有時候憧憬,有時候失落。 這,也許就是人生之中經(jīng)常遭遇的境況。 人的煩惱,與生俱來。脫離母體的第一聲啼哭,就在冥冥之中注定,生活不可能總是歡聲笑語、歌舞升平,也會有滂沱淚水、迷離楚痛,還會有百般糾結(jié)、傷痕累累。 順境的時候,我們常常忘懷曾經(jīng)的苦難。 逆境的時候,我們常常遺記曾經(jīng)的幸福。 許多人都有過相同或者相近的經(jīng)歷,只是在外人面前總是露出笑臉,而內(nèi)心的苦楚卻不愿意表達出來,唯有自己默默無語地品味。 其實,煩惱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讓我們在經(jīng)受各種不快和打擊的時候,也培育了堅忍的性情和不屈的品格! 但是,人追求幸福快樂的內(nèi)在需求告訴我們,煩惱還是越少越好,如果太多太多,定會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 如果總是背著煩惱的石頭過河,生活無論如何也不會變得輕松,只會越來越沉重,越來越神傷! 很多人并不曉得,生活中的許多煩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外出化緣,途經(jīng)一條寬寬的河流。河水很急很深,不能涉足而過。在兩岸之間,有一條懸浮的木橋,窄得每次只能通過一個人。他們到達岸邊的時候,看見一個年輕的女子正踟躕于此,雖焦急有加但卻不敢過橋。問之因緣,是害怕。老和尚二話沒說,抱起年輕女子便上了橋。小和尚頓時感覺臉上發(fā)燒,但又不便說什么,也只好隨著老和尚上了橋。過橋之后老和尚便把年輕女子放到岸邊,一句話沒說繼續(xù)走自己的路。可是,小和尚心里卻總是犯嘀咕,而且顯得煩惱不已,走出很遠一段距離后終于忍不住,跑到老和尚的前面把他攔停后,氣沖沖地對老和尚說:“師傅,我們出家人四大皆空,尤其是不近女色,可你怎么能抱著年輕女子過橋呢?這與你平時教導我們的是背道而馳呀,以后還怎么修行?”老和尚望了望小和尚,反問到:“有過嗎?我早已經(jīng)把她放下了,而你走了這么遠的路,怎么還把她放在心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小和尚為什么煩惱?是因為他心里始終裝著本應該早就放下的東西,而且久揮不去占據(jù)身心,才造成了內(nèi)心的雜亂和糾結(jié)! 有些東西,我們應該拿起,比如善良、大度、寬厚、容忍、誠信、友愛、關(guān)懷、感恩、珍惜,等等。 有些東西,我們必須放下,比如自私、奸詐、貪婪、譏諷、惡欲、愚昧、無知、猜疑、忌妒,等等。 如果把應該拿起的東西丟棄了,如果把應該放下的東西攥緊了,人就有可能變成“魔鬼”抑或“禽獸”,做出一些令人唾棄的事情,甚至留下千載罵名。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在這方面,秦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拿起與放下,既是人生的哲學,更是人生的智慧。 但拿起與放下之間,也有一個度的把握。有人說:過失,過失,一過就失;過錯,過錯,一過就錯。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過與不過的度。拿起與放下也是一樣,“少則得,多則惑”! 拿起與放下,涉及的內(nèi)容很廣,關(guān)鍵是拿起人類本真的善良,放下物境產(chǎn)生的邪惡,核心還是要學會舍得放下,特別是除了應該放下的邪惡之外的東西。 人之所以不斷產(chǎn)生煩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心中總是滋生許多這樣那樣的想法,特別是那些不斷影響我們身心的物欲追求。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便在努力的過程中,平添了無盡的煩惱和憂愁。如果摒棄這些想法,人生定會輕松和快樂! 在物欲橫流的年代,我們?yōu)榱烁有腋5厣?,追求適當?shù)男枨蟊緹o可厚非。但不能過多過濫,甚至刻意強求。求來求去,得到的終究是無盡的煩憂。 有兩句話很有哲理:“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 人,要想活得輕松快活,幸福溫馨,必須放下不該貪圖的念想。要知道:“貪”字近乎“貧”,“婪”字近乎“焚”。如果非要追求那些不著邊際的所謂幸福,到頭來收獲的只能是“貧窮”和“自焚”。有道是:飛蛾撲火,自毀其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我們很多人卻不能了悟其中的精髓,結(jié)果給自己的人生背負了太多的重量,搞得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人有太多的妄念纏繞心頭,就像孫悟空戴上緊箍咒一樣。而念咒者,就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存在的貪婪,它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唐僧。妄念一起,貪婪之心便動,于是自己的唐僧,念起自己的魔咒,讓你自己痛得滿地打滾,痛不欲生。 仔細想一想,人的一生,吃的、穿的、用的,非常有限。大廈千間,夜眠七尺;珍饈百味,無非三餐。 積聚再多,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家認為,色、聲、香、味、觸、法為“外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內(nèi)六根”,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為“中六識”,三者產(chǎn)生意識活動的所有途徑。如能放下,便可解脫。若放不下,便會苦惱。 但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上加難!有了功名就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錢就放不下金錢,有了愛情就放不下愛情,有了事業(yè)就放不下事業(yè),有了傷害就放不下傷害,等等,這是滋生人生眾多愁苦的根源!也是我們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所在! 保持一種淡定的心態(tài),是拿起與放下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遠離煩惱的根本保證。這是一種修為,一種歷練,一種超脫,需要每一個人認真對待。 倘若能夠做到這一點,生活定會燦爛如花,人生定會綻放精彩,幸福定會如期而至! 在這個問題上,《不知足詩》和《知足歌》一語道破天機: 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比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拴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h丞主薄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思量事勞苦,閑著便是福。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雌饋恚蝗杖?,有多少自然之福。我勸世間人,不可不知足。 懂得拿起,學會放下,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