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自知
是否您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比如,爬一座陌生的山,總是會在剛剛開始時,就不由自主地問正在下山的游客:請問,這里距離山頂還有多遠呀! 這時,會得到不一樣的答復,有的說:你剛開始爬,后面還有很遠呢?有的則說:你爬了不少了,前面不遠就到了,加油吧! 聽到前者,會感覺灰心喪氣,聽到后者,會頓時力氣十足。 待又爬了一會兒,回首已見自己身處半山,往上看,依然山路蜿蜒,看不到盡頭。又會忍不住問:請問,這里距離山頂還有多久呀! 有的人會說:不遠了,再有一個小時就到了。 有的人會說:其實,山上也沒有什么。 有的人會說:我下來只用了十五分鐘。 聽到不同的回答,心里的滋味也不盡相同。就此下山吧!不甘心,繼續(xù)往上爬吧!又感覺已然精疲力竭。 正猶豫間,看到步履蹣跚的老人撐著拐杖走過去了;擎著一把山野花的小孩子走過去了;身有殘疾,腰側彎,雙腿不一樣長的,拐著走上去了;一列列學生模樣的少男少女們,搭著伴兒步履輕盈地走過去了…… 輕擦額頭汗水,感受到山風徐徐吹來,俯瞰山腳下的城市或者村莊,看那些自己走過的小路,在山林中若隱若現。 告訴自己,不能放棄。繼續(xù)向上爬。 一路走,一路問,終于到達山頂。 一覽眾山小的壯觀,或許只能存在于宣傳圖片中。但那種不停超越自己、終于達到目的地的驕傲,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當返程時,所占位置變了。成為一名下山者。會常有人問。然后會耐心細致地答: 加把油,前面不遠就到了。 實在累了就停一下,沒事,前面的路,不比你之前爬的難,堅持一下。 前面還有點距離,慢慢爬,路上的風景也很美呢! 再回想之前那些下山者的回答。則體會到對方的良苦用心。 說快到的,多大是鼓勵;說還有很遠的,則是實實在在的真話; 當時獲得的不同心緒,此刻再品味,會突然發(fā)現:原來,付出和給予,是一場無法同步更新的交換,只有在真真實實地走過之后,才會知道,當時的苦亦甜。 也就是說:甘苦自知。 同時,會對曾經遇到的所有人的鼓勵鞭策,心存感謝。 之所以今天說這些,大背景是今天大樹的同學們陸續(xù)知道自己第一次月考的成績。 成績通過不同通訊手段,發(fā)到家長手里,單科成績,班級排名,全校排名;總成績,班級排名,全校排名。 我們家長和孩子一樣,都成為爬山者,或者下山者。 很多話說出來的口氣不同,方式不同,出發(fā)點不同。但都是為了鼓勵。同樣,獲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若相熟,會知道他需要什么,而說出他正需要的話。 若生搬別人的良言,反而會讓孩子感覺陌生,而心生忐忑。 說大白話就是:每一個家長,都可以運用自己平時最熟悉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別人的方法,唯一可以借鑒的,或許只有心底的那縷淡然。 同樣一座山,每一個人攀爬過的感受是不同的,回味也是不同的,收獲當然也會有差異。 很多時候,取決于,爬山時的所見所聞。 我印象很深的有這樣幾幕場景。 有的人爬山時,負重前行,他會考慮山上的水貴,飯貴,自己全部帶著。一路疾步快上,快下。真的下到山腳下時,會發(fā)現,很多東西,又原封不動地帶了回來。山上的所有遇見,只變成必須吃掉包里的吃的,喝的,還有那無法逃避的重量。 有的人爬山時,輕裝上陣,步履輕盈,看到花美,看看,看到樹奇,瞅瞅,看到景美,拍拍,遇到喜歡吃的,嘗嘗。等下山時,手里抓著小石子、樹葉,唇邊帶笑,收獲滿滿。 有的人爬山時,帶著小娃。有的抱著,負重前行;有的則牽著孩子的小手,一步一步地配合著他的腳步往上爬;有的甚至讓孩子自己背著自己的東西,讓他知道,自己的山路自己走,自己的東西,自己背。 若是您,會如何選擇呢? 再反饋到孩子們的學習。 此刻,爬山過程中,那些負重,并非是各科的學習。還有很多是:之前的榮譽、家長的擔憂、對未來的期許。什么可以留,什么必須仍呢? 此刻,一起出發(fā)的,已經有了距離上的差距,是疾步追,過度透支體力,還是穩(wěn)步上山,保持恒久力呢? 再說:爬山的過程中,風景要不要看?要看,因為,這是一段真實的生活,懂得樂在其中,才會真的融入于此。 是扔?還是不扔?是扔這個,還是扔那個?是如何追?是如何看風景。 在于經歷者的所悟。 這不僅僅是孩子們,還有我們家長。 偶遇一叢綠葉,手輕托之??礃淙~的紋理,想象它不久后的顏色漸變,以及顏色漸變的背景——季節(jié)。 輕托季節(jié)。靜靜守望,是對季節(jié)的尊重。 看淡所遇,堅持恒久,是對成長的尊重。 還說爬山:這座山,第一次是陌生的,第二次就會多了經驗,反復爬,定會擁有更多坦然。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成長的滋味,更多的是不經意間的:甘苦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