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莊
一座座墳?zāi)咕拖褚粋€個蒸熟的大饅頭,挨挨擠擠地放在天然的大蒸籠里。在這不年不冬日子里,一下子來了許多的人。原先居住的村莊在城市建設(shè)的浪潮中迎來了大拆遷,所以這幾天大家都忙著從外地趕回來遷祖墳。我手里捧著父親的遺骸,望著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土地,不遠處歪歪斜斜、殘垣斷壁的村莊,心里不由變得沉甸甸起來,眼睛是濕濕的。僅僅是幾天的時間,這個祖祖輩輩生活著的村莊一下子說沒就沒了。村上曾經(jīng)是那么的熟悉的人和物瞬間浮現(xiàn)在腦海里。 ?。ㄒ唬湀?/p> 在村莊的西南面有一塊大大的空地,足足有四五千個平方米。麥場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在收獲的季節(jié),留作打谷曬場用的。每當?shù)绞斋@季節(jié),鄉(xiāng)親們便會在生產(chǎn)隊的鈴聲中,紛紛地走出家門趕到大田地里收割成熟的莊稼。那幾百人的勞動場面至今想起來還是那么的壯觀。收割后的莊稼會裝滿木制的“大車”,然后便由那些老實憨厚的牛一步一步地拖到麥場上。再由那些牛兒們拖著“碌滾”在麥場上一圈一圈地碾轉(zhuǎn)著,直到把麥粒子脫盡為止。 剛脫下來的糧食都是收在生產(chǎn)隊的倉庫里,這時候生產(chǎn)隊長會用木刻的大印在“糧食折”子上面蓋上“印章”,以防被偷盜。等到了年底,生產(chǎn)隊會計會根據(jù)各家出勤勞動的工分累計的多少把糧食分到每家每戶。這時的麥場上便會有大小不一的糧食小丘堆。因為分得很公平,大家不吵不鬧。各自喜滋滋地把糧食背回了家,然后一家人便會吃上一頓饅頭、面條或餃子。 小時候,麥場還是鄉(xiāng)親們的主要的“娛樂休閑”的場所。在夏天的晚上,大人、孩子會拿著席子到麥場上納涼。這時大人們會在一起談著農(nóng)事或莊子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誰家的紅白喜事辦的的風光,誰家的媳婦虐待公公婆婆,誰家的女人偷漢……孩子們則在一旁玩著過家家、貓逮老鼠、斗雞的游戲。談困了,玩累了,就睡在席子上數(shù)著天上的星星,聽著牛郎織女的故事入睡。另外,麥場還是看電影,看戲,聽大鼓和洋琴書的場所。寂靜的夜晚那成百上千的人圍在一起,是那么的其樂融融與熱鬧。 ?。ǘ淞?/p> 在村莊的東面有一片樹林。樹林里的樹種比較雜,其中有柳樹、刺槐、桑樹等。所以整個樹林高矮不齊,粗細不同,就像一群高矮胖瘦不同的人群聚在一起談閑嘮嗑,又像是一支散兵在保衛(wèi)著村莊的安全。 村莊不僅向莊子上的人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木材,在以往那個困難的時期還救過鄉(xiāng)親們的命。特別是在“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聽父輩說莊上的人由于沒有糧食吃,就到樹林里摘取樹的葉子來充饑,到后來甚至出現(xiàn)扒樹皮吃的現(xiàn)象。本來茂盛綠色的樹林變成了光禿禿的一片,景象是慘不忍睹。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母親曾帶著我們兄妹幾個到樹林里摘槐樹花回家包餅或炒雞蛋吃,那時候主要不再是為了充饑而是改善一下生活。母親做的槐花餅很好吃,油油的咸咸的餅中含有一股槐樹花的清香味。至今想起來還口舌生津。樹林里的桑樹還為莊子上的人帶來了許多經(jīng)濟收入。每年春末夏初的時候,莊子上有的人家就會養(yǎng)蠶。這時候的大人小孩就會到樹林里采摘桑樹的葉子。那綠油油的桑葉便是蠶兒們的美食。一到晚上便會聽到蠶兒搶食的“嗤嗤”聲。待蠶“上山”結(jié)繭后,鄉(xiāng)親們便會喜滋滋地拿到或多或少的鈔票。 樹林還是村里年輕男女談戀愛的地方。在小時候,我們有幾個調(diào)皮的小伙伴每天晚上還會到樹林里去偷窺大哥大姐們的談戀愛。第二天誰和誰在談戀愛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村莊。等我長大以后,我初戀的約會也是在樹林里。 紅,是我的初戀情人。她和我是本莊的,而且是同學。我和紅得第一次約會也是在樹林里。那晚我沒顧得上吃晚飯,就早早地來到了樹林里,因在中午上學時我們就約好了。紅那天晚上穿著一件白色的風衣,圍著一條紅色的紗巾,在月光的照映下顯得楚楚動人。當時我心里突突地亂跳,不敢正視她,也不知道說什么是好。后來還是紅主動開的口,問我是否真的喜歡她。我說,是的,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紅聽后,在我的臉上重重地親了一下。這一親讓我激動了好幾天,也記住了傷心了一輩子。我和紅的戀愛并沒有結(jié)果,因為紅考取了大學,而我落榜了。我的青澀的初戀記憶只是留在了樹林里,空掛在了樹的枝頭上。 (三)河流 在村莊的后邊有一小河。小河確實很小,大概只有八、九米寬。小河是一條分界線,河的南岸是我們的村莊,河的北岸是縣城。一河之隔便成了城里和城外,城市和農(nóng)村的天壤之別。那時候候的小河上只是用幾根木頭搭了一座便橋。就是這座便橋把村莊和城里面聯(lián)系了起來,是鄉(xiāng)親們到城里去的必經(jīng)之路。那時候村莊上沒有學校,莊上的孩子都是到城里的實驗小學上的。 每天上學時,我們小孩走在橋上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腳底下的木頭總是搖搖晃晃的,害怕掉進了河里,所以總是互相攙扶著過去。夏天在放學的時候,我們幾個男孩子還會脫光了身子跳進小河里洗個涼水澡。這時候的女孩子總是捂著臉從橋上飛快地跑了過去。在河里面我們互相打水仗,追逐嬉戲。一直玩到太陽落山,我們才背起書包跑回各自的家。星期天,寒暑假里我們還會常常到小河邊去釣魚,到水里去摸魚。 在小河的岸邊還栽植許多垂柳。每年的春天,垂柳就早早地披上了綠裝。綠色的枝條高高地垂掛下來,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中,宛如一幅山水畫。那一株株垂柳又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似乎在照著鏡子梳理著自己的長發(fā)。等到了清明節(jié)的時候,小伙伴們會折下柳條編制一頂帽子戴在頭上,樣子就像電影里打埋伏的隱蔽起來的戰(zhàn)士。這時候大人也往往會折下幾根垂柳的紙條插在自家的屋檐下,說是可以辟邪。當時村民的口頭流傳著一句“清明不插柳,死后變成大黃狗”的俗話。所以清明一到,莊子上的每家每戶都會插上柳條的。 如今的小河經(jīng)過除淤拓寬后,河河兩岸花團錦簇,四季如春,已經(jīng)變成的美麗的風光帶。 ?。ㄋ模┬÷?/p> 在村莊的中心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小路。雖然是狹窄的土路路,但是它是村莊通往外面的唯一的一條通路。小路把村莊分成了兩塊,一半是東面,一半是西面。這也就成了莊上兩大家族的分界線。路東面的人家大都姓江,路西面的人家大都姓裴。據(jù)聽說,在文革時期,這條小路曾是兩大家族的分水嶺,那時候的人們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否則會引來一場“械斗”。還聽說,那時候姓江的和姓裴的是不準許通婚的。誰違反了家規(guī),就會被綁到祖宗的祠堂里贖罪。這種互相封閉的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文革結(jié)束后,兩大家族之間的關(guān)系才開始解凍。我的初戀對象紅就是另一個家族的。 小路最初是條土路,路面是坑坑洼洼的,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摔跤或崴了腳脖子。晴天,小路是塵土飛揚,路過的人往往是灰塵滿面。在下雨天路就更加難走了,沒腳脖的爛泥叫你是寸步難行。夏天,路兩邊的陰溝是黑乎乎的,莊上人家的豬糞、雞屎都被雨水沖到了陰溝里。晴天太陽一照,便會散發(fā)出臭烘烘的味道。幾年前,小路被村里鋪上了青石子,這樣莊子上的人出行就方便了許多。小路在城市南擴的建設(shè)中,也得到了大力改造。小路已變成一條十四米寬的雙車道的大馬路。八十工分的混凝土牢牢地覆蓋在路面上。路的兩面還有一米多寬的綠化帶,綠化帶里栽植著雪松、廣玉蘭等長青的樹木。一盞盞路燈像高大威武的士兵,日夜守衛(wèi)在道路的兩旁。 …… 村莊在發(fā)展中發(fā)生變化,又在發(fā)展中逐漸消失。原先的田野、樹木、河流、土路……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將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聳的樓房、繁華熱鬧的街市和喧囂的人群。村莊的過去只能儲存在老一代人的記憶中。在多少年后,他們和子孫談起村莊的往事,一景一物時,像是在講述一個個遙遠的故事。 捧著父親的骸骨,收回溜走的思緒,抬頭望望藍色的天空。最后望一眼身后廢墟中村莊歪歪斜斜的影子,我邁開步伐快速地離開了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