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大百年講堂
奉上司之命,赴北京參加頒獎盛典暨創(chuàng)新論壇,盡管行旅匆匆,應該說也是收獲多多,感受頗深。 一直仰慕北大深邃的學術思想、濃厚的文化底蘊、開放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歷史傳統(tǒng),遺憾每次去北京都沒福分去北大校園親身感驗。這次頒獎大會會場恰巧設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可謂天賜良緣,讓我與北大有了一個親密的接觸。 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是為慶祝北大建校100周年而興建的,現(xiàn)在自然成為了學術、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講堂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設計構思巧妙、風格獨特新穎,是全國高校中最大的一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講堂,在亞洲地區(qū)高等院校中也堪稱第一。 走進北大講堂的主會場,你會為其恢宏莊重、儒雅大度的氣派而贊嘆。不少與會代表興許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興致勃勃地蜂擁講臺,爭先恐后地爭搶在發(fā)言席上拍照留影。我默默地坐在臺下,看著臺上笑逐顏開的代表,分享著他們的喜悅,但卻無意去湊這份熱鬧。 北大是中國新思想、新潮流的搖籃和發(fā)源地,涌現(xiàn)過許多思想和文化的巨人,能夠走上北大講臺的,或是政界領袖,或是學界精英,或是商界翹楚,或是藝術名流,這是一個連各國首腦政要都為之羨慕期待的講臺。人當有自知之明,我等不學無術,能走進北大講堂瞧瞧也夠榮幸了,豈敢還有非分之想。其實即使我能“炮制”一張在北大講堂演講的照片,相信誰都會不屑一顧,斥責為合成攝影、虛假照片。 頒獎儀式相當隆重,主席臺就座的有原**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趙宗鼐,原中國人民**軍事科學院院長劉精松上將,原中國人民**軍事科學院政委張序三中將,國際科學和平周中國組委會執(zhí)行主席、原中國科協(xié)黨組書記高潮等元老,他們雖然年事已高,離職日久,但大會組織者把他們尊為頒獎嘉賓,確實也是人盡其用,讓頒獎者再度感受臺上風光榮耀的情景,讓領獎者親睹這些難得一見的高干風采,套個時髦的詞語就是“雙贏”。 當歡快的頒獎樂曲響起時,我代表自己的單位走上主席臺,在眩目的照相閃光燈中,輪到給我頒獎的是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著名教育家李燕杰教授。這是我跟他的第二次握手。10多年前他受邀到我的單位作過精彩的演講,我負責接待他,現(xiàn)在我還能認得他,可是他早已遺忘了。 大會結束后,嘉賓和代表們一起在百年講堂前拍攝集體合影,使我有了在北大的第一張照片,這也是一種榮耀,于我是彌足珍貴的。會議還為與會代表在北大食堂準備了中餐,我因和朋友有約在先,只得放棄了在北大食堂就餐的機會,我似乎也明白自己并不是“北大人”,無緣去吃北大的飯。 等待朋友的時間,正值中午時分,閑游在北大校園,滿眼都是宣傳海報,道路上擺著長龍般用以咨詢的長桌,戴著綬帶的大學生們來來回回,遞給你一份又一份宣傳資料,一輛輛汽車甚至還有出租汽車在人群中魚貫而行,整個校園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猶如喧囂的貿易集市。 這樣的情景也會發(fā)生在北大,我感到特別的納悶。上午我們與會代表400來人掛著代表證,拿著講堂的入場券,全被堵在學校大門口。值班保安口口聲聲說沒接到學校通知,誰也不讓進去。大會組織者找不到聯(lián)系人,急得面紅耳赤,搔頭搔腦,低聲下氣地跟保安說了不少好話,但神情冷酷的保安始終嚴守紀律,不徇私情。代表們進不了校門,被裹在車流人流之中,不由火氣大旺,紛紛指責一直走在開放前列的北大如今竟然如此小家子氣,缺乏名校應有的寬容和大度,連人們出入校園的自由都沒有,還如何談得上學術自由、思想自由。 這些指責也許有些偏頗,北大校園該不該為全社會開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時也難以說得清楚,但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會議代表圍堵在校門口吵吵嚷嚷,總是一道不雅觀的風景。 代表們議論紛紛,指責聲聲,搞得那些保安瞠目結舌,有口難辯。最后代表們不耐煩了,不顧阻攔一哄而進,看著那些尷尬的保安,覺得真是有點難為他們了。其實不善通融也不能全怪他們,他們也有工作職責,也有安全紀律,能盡職做好保安工作,保住北大的一份飯碗,對于他們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我想,為什么我們不給予應有的體諒呢?! 北大有波光蕩漾、靈氣獨特的未名湖,有巍峨聳立、匠心獨具的博雅塔,這湖光塔影的如畫景色,以及北大英才輩出的輝煌歷史和深厚濃郁的人文氣息,都將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 揮手告別北大,我深情地再看了一眼,嘴里喃喃自語:北大,雖然與你無緣,但也總算親近了你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