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棄
永不言棄 永不言棄是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是一種積累。荀子有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言棄的精神,實現(xiàn)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仿佛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依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zhàn)。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深,一個普通的人,怎能在島上僅用幾支槍、一些數(shù)得清的大米小麥,甚至連鞋子都沒有而生存二十八年呢!這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魯濱孫辦到了。他那永不言棄的精神鼓舞著我。有一段時間,我的成績大幅下降,我想:我為什么會考得那么差?我尋找原因,重新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認真復習。終于,在下一次考試中我名列前某。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個人要取得成就,就要堅持不懈的奮斗到底,要不被客觀的條件所束縛,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克服困難。學習同樣如此,一次考好容易,難的在于要堅持每次考好。我想,只要自己勤奮、努力、持之以恒,我心中的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我的內(nèi)心有了極大的震憾,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知道了我應該做什么,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一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保爾這個有血有肉的青年形象,他有自己的理想與目標,他自強不息,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說他偉大,是因為他有抱負,有鋼鐵般的意志力和解放全人類的信念,是這個信念讓他可以無私無畏地奉獻自己的青春、鮮血甚至生命;說他平凡,是內(nèi)為有千千萬萬像保爾一樣深深地愛著自己祖國的革命兒女,正是有了他們,才會有今天勞動人民美滿的生活。 和保爾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理想和信念,有理想固然好,可理想不是幻想,光是空想沒有用,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理想,故事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給了我們答案:只要心中的理想不變勇于追求,永不放棄,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所以他臨死時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沒有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許感受不了他為了解放事業(yè)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顧的滿腔熱忱,也許也理解不了他對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同胞深沉的愛,但他這種無私的愛、堅定的意志將會鼓勵我們執(zhí)著地追求心中美好的理想,做一只在高空飛翔的雄鷹,不怕狂風,也不懼暴雨,勇往直前地朝著自己的目標,接受一次次風雨的洗禮,不言放棄,成功遲早屬于你!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后世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一生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一個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yè)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他就成名了。不幸的事情又發(fā)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視音樂為生命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無法接受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超于凡人的毅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jīng)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面對困難,奮力應戰(zhàn),不言放棄,最終站在了世界音樂殿堂的顛峰! 人生就是一艘蕩漾在生命長河中的小船,會經(jīng)受數(shù)不盡的風風雨雨,也會享受數(shù)不盡的萬里晴空。當風雨來臨時你是在狂風暴雨中沉沒,還是搏擊風浪奮力航行成為真正的弄潮兒,在風頭浪尖間迎接透過濃濃烏云的曙光,這全在一念之間,我們要做生命的主人!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些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程中,勇敢前進,永不言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