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米花引發(fā)的思考——教育之病
吃完晚飯,繞著護城河散步,回到家已九點一刻了,看微信運動,一萬三千多步,今天,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 洗完澡,卻總覺得有一件事沒做,想一想,忘了給兒子買宵夜了。兒子放學回到家約六點半吃飯,每晚家庭作業(yè)要做到10點半左右,這四小時,還得吃點東西墊墊。 下了樓,路上思考,買點什么,換個口味,雞米花兒子一定喜歡吃,我知道這屬垃圾食品,但也難得吃一頓,兒子開心就好。 雞米花買回來了,剛打開門,就聽女兒喊爸爸,這聲音含糖量很高,我猜一定是奔著吃來的。果然,女兒從被窩里探出半個身子,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我手里的食品袋。老婆說:“買了什么好吃的,分女兒一點,不肯睡,就等等著吃呢。”于是,我便到廚房取了兩個碟子,把雞米花分了大小兩份,小的給女兒,大的給兒子。女兒邊吃邊討好我:“真好吃呀,爸爸,我最愛你了?!迸畠鹤彀秃芴穑u米花也甜,我特意選了番茄味的。 近來,女兒特別喜歡批評我,“爸爸,在家要把襪子穿好,要不然會受涼的,聽到沒有!”“爸爸,不要再買書了,家里放不下了!”“爸爸,喝酒不能超過這個杯子的圓形線!”“爸爸,快點鍛煉身體,你看看自己,肚子那么大!”“爸爸,不要老看手機,眼睛看壞了!”女兒批評我時,表情很嚴肅,眉頭皺著,眉毛豎著,說到最后一個字時,延時并下頓,很有力,也真有趣。 女兒有剛也有柔,有事求我的時候,語氣就分外溫柔?!鞍职?,幫我剝一下棒棒糖好不好?”“爸爸,幫我放一下電視好不好呀?”“爸爸,和我一起玩會玩具吧?”“爸爸,手機借給我玩一玩好不好?”這些時候,她瞇著眼,嘟著嘴,低聲下氣的樣兒很萌,也真有趣。 老婆常說,你可別總慣著她,沒個規(guī)矩,長大后脾氣可不得了。我也知道,愛子女,人之常情,但過了火,成了溺愛,害處就大了。可是,我終究很難逆她的意,要知道,這正是她最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啊。再過兩年,上學了,她真正的快樂時光基本就結束了。在中國,七彩的童年只寫在紙上,唱在歌中,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不存在的。 每天,我都心疼著兒子,早上六點多就要起床,去學校上課,每天六點多才放學,近十二小時泡在學校的課堂與題海中。回到家,吃完晚飯,便要寫家庭作業(yè),寫完了,收拾好,便已11點多了,這算起來,一天要“工作”16個小時以上。周六周日,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作業(yè),還要上各類的輔導班。作業(yè)的負擔,使他無暇有課外閱讀的時間,無暇有自己思考的空間,無暇有與伙伴溝通交際的時間,無暇有與真正的社會接觸的時間。就這樣,被填鴨著,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在如此大環(huán)境下,必然無處可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下的孩子,大多在掙扎,或者說大多在拼搏。 十一回老家縣城,和弟弟談起教育,他的兒子,我的侄子,剛讀六年級,六點半就開始早自習,晚自習要到九點,回到家再完成家庭作業(yè),洗漱完畢,也都在11點左右了,弟弟也是老師,心疼著,但也無奈著。 假期又和一位老同事聚聚,自然也聊起了孩子的學習,他說:“哪里不是這樣,兒子讀高二,我都一月沒機會和他聊聊了,甚至連見到的機會都少。每天早上五點多就去了學校,晚自習回到了家都十一點多了,周六周末學校都又在補課。我難道不知道這是對孩子身心的雙重摧殘,可是,怎么辦呢?” 前幾日,從前的一個學生媽媽發(fā)了一個朋友圈,女兒趴在書桌邊,似乎睡著了,胳膊下壓著各科的作業(yè)。媽媽留言道:“中國的教育現狀就是這樣,怎么改變呢?誰也沒辦法,只是太心疼娃兒,恨不能爹代她寫一門,娘代她寫一門?!边@狀況確實讓人心碎,若是孩子生病了,父母也會有這想法,代孩子去生病,承擔那份痛苦。中國的教育已經是一種病了,病入膏肓。這誰都清楚,可誰都無力改變,只能忙碌地奔波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 常在許多場合,看到一些父母怒斥孩子,聲色俱厲的,恨鐵不成鋼的樣兒,內容自然多關乎學習,也有些家長要求老師多布置一些作業(yè),或者自己到教輔書店購買幾大本試卷集給孩子刷題。更有甚者,一個周末兩天,竟讓孩子在輔導班補了六節(jié)課,語數外都上了兩節(jié),一節(jié)兩小時,整整十二小時,再加上周末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這工作量是不是很給力? 其實,這類家長不妨捫心自問,這真的是愛孩子嗎?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可以扛得起這份擔子嗎?也許,這類家長愛的更多只是自己,內心深處并非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美好快樂的今天與未來,只是看著眼前,希望孩子考個高分得個好名次,從而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其他家長的羨慕,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墒?,欲速則不達,撥苗助長,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而作為老師,在如此的大環(huán)境下,究竟該怎么做?我認為,為人師表,無愛心的人,就不配當老師,而能夠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而得到知識的,才是好老師。 上文的那位學生媽媽問我:“王老師,你會因為學生考試成績不太好,就布置好幾倍的作業(yè)量嗎?”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從來沒有!”她說:“我家女兒的老師,就因為學生沒考好,生氣了,一下子布置了超過平時好幾倍的作業(yè)量,女兒被累得哭了。唉,好難過?!蔽乙搽y過,那個孩子,我了解,是一個很樂觀、學習效率很高的孩子,她在哭,可見是多么無奈和無助! 我又想起來曾經的那位“盡職盡責”的同事,在周末竟布置語文作業(yè)49頁,她帶過的班級,只需半年,學生近視律近百分之百。試問,這樣的老師,究竟在育人還是在害人?。績稍虑?,微信圈一位家長的做法很值得敬佩。這位家長在群里問老師:“老師,睡了沒?”老師答:“睡了,怎么有事嗎?”家長道:“你睡覺了,我閨女還沒睡覺呢?你睡什么睡?”你給孩子布置那么多作業(yè),憑什么你能睡覺?我孩子12點不能睡覺?”結果,他被老師踢出了群。 誠然,作業(yè)在改進學生的學習技能、發(fā)展學生的自導性和責任心等等方面有許多正面功效。然而,作為一名好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方面,應該以“輕負高效”為原則,這就要求老師最起碼做到以下三點(1)處理好質量與數量的關系,量變是質變的積累,從關注量向重視質轉變。(2)因材施教,承認個體差異,分層布置作業(yè)。(3)處理好單科與整體的關系,協(xié)調好各學科的作業(yè)量。 我認為,教師布置作業(yè),應當選擇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yè),力求少而精,力爭給學生的作業(yè)能夠“以一當十”,實現舉一反三,做到質高而量精。 而如果教師不加篩選地、隨意地、盲目地布置作業(yè),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那種只注重量而不重視質的作業(yè)負面效果明顯,危害更大:它會壓垮學生,并使他們感到厭煩,沒時間去從事更為主動的追求,并導致學生為按時完成作業(yè)而作弊或抄襲。 當然,教育所出現的問題最終與時代風氣有關,現代社會,無處不存在競爭,無論是成人還是孩童。競爭,雖然可以促進現代文明的高速發(fā)展,但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覷。弦繃得太緊易斷,樓建得太高易塌,競爭必然帶來攀比,攀比必然帶來焦慮,焦慮必然帶來膚淺和戾氣。 “不尚賢,使民不爭。”老子這話說得好。也許,充斥于社會各種場合的競爭評比之風,才是教育生病的罪魁禍首。 原創(chuàng):咖啡咖啡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