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無意中,在工地上看到我的一個文友汗流浹背地做小工,單薄的她像男人一樣做苦力,她的臉被太陽曬得黑黢黢的,肩膀還曬破了皮,紫紅的皮肉在陽光下受盡了蹂躪。休息之余,我們一起喝茶。我對她的經(jīng)歷深為痛惜,她倒不以為然,笑著說,女人能頂半邊天,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到。做小工雖然辛苦,但收入比較高。白天,她在工地上出大力,可到了晚上,她一轉(zhuǎn)身就變成文藝青年,一首首詩歌從她的筆下流出,唯美而又有意蘊;一篇篇小說訴說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她說,左手力工,右手文字,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所有的辛勞都在文字里緩解了疼痛。 文字讓她有勇氣和力量直面慘淡的人生,而生活的歷練令她更深刻的理解生活,寫出有深度的作品。我不禁對這個堅強的文友肅然起敬。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戴上面具,言不由衷,即使生活再不堪,也要裝作云淡風(fēng)輕。而我的文弱文友,一邊毫無隱晦地過著煙火生活,不畏懼苦難,勇于承擔(dān),一邊又在業(yè)余緊鑼密鼓地拿起筆,追逐心中的夢想,追逐的腳步從未停歇,溢于言表的是一臉的清歡。 她說,她并不覺得苦,相反,她覺得這是生活在磨練她,給她的考驗。她說,陶潛“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訴說著魏晉文人風(fēng)骨,求內(nèi)心一靜足矣。英國意識流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生活在女性卑微的年代,男權(quán)主義者們的大喊大叫未能擊碎她內(nèi)心的寧靜,她在“一個人的房間”里寫出了《黛洛維夫人》,以安靜細(xì)膩的筆觸震顫整個世紀(jì)的神經(jīng)。 我為文友的見解而折服,忽然感覺,所有煙火紅塵中的磨練,必將在她的文字之旅中苦練出璀璨的珍珠。 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平,他出生在貧窮的農(nóng)家,在高中時吃下等吃食,穿著剛能遮羞的破舊衣服,這對于自尊心很強的他來說,簡直是折磨。但是,他有難以遏制的求知欲。他忘我地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再也無法抵擋讀書的誘惑。通過讀書,他了解世界,揚起走向遠(yuǎn)方開辟新生活的夢想的帆。通過讀書,孫少平開始用一種更為廣闊的視野看待自己周圍的事物,對生活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一種自信開始在他身上建立和成長起來。是讀書讓他放棄自卑,找回自信從各種角度審視和觀察每種現(xiàn)象,他放棄了最初的虛榮,他懂得一個人活得是否有意義,不僅僅是吃得好穿得好,還要具有許多人難以言說的東西——像才情,像知識,像人格魅力。 孫少平就這樣一邊過著煙熏火燎的煙火日子,一邊讀書,在汲取精神營養(yǎng)中,不斷地升華自己,讓他對于生活的苦難能有清醒的認(rèn)識,盡管他后來成為礦工,甚至后來歷經(jīng)礦難而毀容,因了他遼闊的格局,并不影響他對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有誰能否認(rèn),對于孫少平來說,這一半面目全非的煙火里,那些對生活深刻理解的領(lǐng)悟所折射出來的清歡,是支撐他頑強走下去的支柱呢? 在紅塵中行走,無論你是哪個階層的人士,都應(yīng)該有一半煙火,一半清歡的心態(tài)。無論現(xiàn)實生活有多少波折,心中的那一半清歡足以化解煙火紅塵的磨難,一手現(xiàn)實,一手詩意,在喧囂的紅塵中走自己的路,不迷失,不悲觀,堅強而執(zhí)著地走一條精彩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