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泰山——游泰山有感
泰山是需要靜聽的。 靜靜地聽,細細地品,方得其中味。 多年以來,有個愛好一直未曾改變。一有空就喜歡走進泰山,輕輕拾起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情懷。 似乎總是在找尋著什么,而究竟是在尋覓什么卻又說不出來,也許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情愫,無聲無息地,影響我的思緒、心態(tài),還有視野。 泰山是一部大書。這座伴我成長了10多個年頭的泰山,有著25億年的滄桑年輪。然而,在歷史歲月的枯榮交替中,他依然生機勃勃、意氣風發(fā),沒有絲毫的老態(tài)。他身上的神秘、宏闊、包容、溫和的氣質(zhì),無時無刻不吸引著我,激勵著我,賦予我力量、信念和勇氣,讓我感受到充盈、欣喜和寧靜。 泰山是神奇的,他的神奇在于變幻多姿的自然風貌和璀璨瑰麗的人文內(nèi)涵。 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樣的。白天的泰山,青蔥蒼翠,清朗明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則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靜、神秘、溫和的一面。夏季的泰城人喜歡早早吃完晚飯,攜家?guī)Э趤淼胶邶執(zhí)断鲁藳?,我也不例外。夏日雨水充沛,“嘩嘩嘩”的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濺入潭底,如飛龍跌落。黑龍?zhí)吨苓叺纳搅?、山石遍布,溪流在石頭空隙中淙淙而過,如鳴佩環(huán)。山內(nèi)空氣清涼,萬籟俱寂,只有埋伏在草叢中的小蟲們在低吟淺唱,把玩著自己的節(jié)奏。 月光從松針的縫隙中篩落下來,斑駁地撒在干凈光滑的石頭上。微風拂過,夾雜著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氣息。突然,身下不覺一陣濕涼,茫然起身,這才發(fā)現(xiàn),一汪淺流的泉水悄無聲息地漫過我斜躺的山石。當下便想到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卻原來是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清風陣陣入懷,溪水淙淙入心。此情此景,又讓人想到“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寒流”后,寄情山水,放逐山林,如游仙一般肆意揮灑詩情。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來到泰山,泰山雄偉迤邐的美景讓慣于浪跡天涯、游走江湖的詩仙“身在云水間,沉醉不知還”。登上南天門,他發(fā)出了“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由衷贊嘆,泰山給了他靈魂的慰藉,使他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苦悶中解脫出來,綻放出難得的“開心顏”。在此期間,李白與孔巢文、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泰山南側(cè)的徂徠山竹溪隱居,他們舉杯邀月,嘯傲泉石,酣歌縱酒,人稱“竹溪六逸”。今天看來,他們表達的無非是一種悠然自在的文化態(tài)度,一種理想浪漫的生存方式。 雙腳無數(shù)次起起落落,踏響一個又一個石階,重疊在前人的腳印上。靜聽泰山,不能走得太過急促,就這樣走走停停,可近可遠,讓思緒和內(nèi)心追趕上腳步。累了,倚一棵老松歇上一程。閉上眼,便是又一個乾坤。聽著鳥兒時緩時緊、清越婉轉(zhuǎn)的調(diào)子,仿佛看到了這些小精靈們顧盼流轉(zhuǎn)的頑皮。陣陣松風排闥而來,帶著一股久違的遼遠而空靈的氣息,觸動著生命中那根早已不再敏感的心弦。一種張力在體內(nèi)涌動、伸展。也許,這就是人的生命與大自然相融合才會產(chǎn)生的奇妙共鳴吧? 我們常常忙碌得暈頭轉(zhuǎn)向,到頭來卻忘記了忙碌的初衷,在來路上迷途。不如慢下來靜一靜,放空內(nèi)心,路才能走得更遠。走著走著,有些迷惑的事也許就明朗了,有些郁悶的情緒就透徹了;走著走著,也許就到了南天門,或許還能看到日出、云海,收獲意外的驚喜。 邁上最后一級臺階,回望來路,看那曲折盤旋的漫長臺階,真的感慨自己,竟然就是這么一步步走了上來。 泰山極頂,群山匍匐,天地蒼茫,藍天觸手可及。此時此刻,一股浩然之氣油然而生。在亙古未老的山川云氣之上,你能感受到宇宙的應和,從而讓整個生命從“小我”的狹小中抽離出來,將視野投向廣袤的天際,傾聽到來自時光深處的回響。 雄霸天下、登封泰山的秦始皇,站在極頂,南望“少昊之虛”,向東遠眺伯翳封國,緬懷先祖; 長袖善舞、衣袂飄飄的武則天,身著盛裝華服,與唐高宗李治一同前來封天禪地,喻天地同治,泰山見證了這位女皇隱喻的心志; 笛聲中,身形羸弱、手捻長須的詩人杜甫,在云中高聲吟誦著“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這一個個變幻交錯的影像如白駒過隙,次第飛過泰山歷史的天空,只留下或淡或濃的點點印記。 有人說,泰山是“文化山”、“政治山”、“宗教山”,對我來說,它更是一座“心靈之山”。他雄偉挺拔的外表之形,與他包容厚重、呼吸宇宙的內(nèi)里之魂,需要作為個體的人親自去感悟和找尋。如此,泰山的精神給養(yǎng)才會汩汩如流水,給你注入鮮活的力量和勇氣。 有一位朋友,自號“山里人”,對泰山癡迷多年,初衷不改。一有空就到山里轉(zhuǎn),他拍攝了許多泰山的照片,每張都展示出泰山別樣風姿;寫了許多零散的文章,每篇都視覺獨到,感悟深刻。我想,他應該是一位好的泰山傾聽者。 泰山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情感的。你必須先卸下鎧甲,真實面對,他才會敞開胸懷接納你,給予你想要的。 跨千山,涉萬水。我們找尋的,無非是那些能夠照亮內(nèi)心的東西。 說到底,登山,也不過是心的旅行罷了。而旅行又不過是為了在山水間找尋一份莫名的相知,一份似曾相識的默契與感動。 靜聽泰山,就是傾聽那個最本真的世界和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