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變奏曲
那是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的一個黃昏,大風凜冽地刮著,馬路上的枯葉被車輪卷起又落下。母親一手抱著小妹,一手拉著我,立在站臺上,往2路公交車開來的方向焦急地張望著。 緩緩地,裹著夜色的2路公交車駛來。它像張開懷抱的家,收納著一顆顆疲憊的心。車廂里早已擠滿了乘客,人們一邊抱怨著車少,一邊還得拼命往上擠。 在密不透風的車廂里,我被公交車上的售票員阿姨深深吸引了,她成了我眼里唯一的風景?!百I票買票——上車買票——”她一邊吆喝,一邊接錢找零,一邊從票夾上熟練地撕下一張張顏色不一的車票……時不時,還見縫插針地招呼著有座的人給不方便的乘客讓座。親熱、爽快,還有一種滿滿的職業(yè)自豪感。 那一刻,將來當個公交車售票員的理想,在我心里悄悄埋下了種子。 到了20世紀90年代,各行各業(yè)飛速發(fā)展,一躍進入無人售票時代。乘客前門上、后門下,秩序井然。公交車上的售票員,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我要當公交車售票員的理想很快擱淺了。 近些年,洛陽市的公交線路四通八達,通往村鎮(zhèn)的公交車越來越多,去年碰到阿華,說我們老家也有了公交車,每天有4趟呢! 乘車擠得密不透風的時代,早變成老皇歷了?,F(xiàn)如今的公交車,發(fā)車密度大、間隔時間短,甚至還隨著季節(jié)變化、上下班高峰來調(diào)整車次。 前幾年的一個夏天,有次乘公交車去老城,車上空著好多座位,乘客卻站著,我不明就里,一屁股坐了上去。呀!好燙——難怪大伙兒都站著。可不是嘛,幾站下來,坐得汗津津的,裙子都粘在座位上了。 需求就是發(fā)展動力。車載空調(diào),原是小轎車的專屬,后來被“搬”到了公交車上。至此,公交車也開啟了冬暖夏涼的舒適模式。 那天,老媽老爸去道北看望三姨,我說讓愛人開車送他們,老媽連忙拒絕:“我們拿著老年公交卡,想啥時候去啥時候回,都是自己說了算,讓你們送哪有這自由?”我剛說了一句開車更快,二老立馬回道:“快?算了吧,你們的車堵在路上半天不動,人家公交車在馬路上還有專線哩!” “過兩年,地鐵建成,咱倆上午去瀍河(區(qū))兒子家,下午去澗西(區(qū))閨女家,中不中?”“中,中,老是中!” 越來越便利的出行方式,奏響了幸福生活的出行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