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這樣的家庭里養(yǎng)育你的孩子
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聽過一個女孩子的故事,她從小活得不幸福,父母關(guān)系不好,家庭對她來說不是港灣,是一顆定時**。 她爸每次一喝酒就打她媽,她媽幾乎次次都忍著。家里的東西都被她父親在喝醉時砸壞了。她爸家暴的時候,會用啤酒瓶、煙灰缸、玻璃杯砸她的母親。 她母親呢,格外隱忍,不動聲色,只會獨自在衛(wèi)生間垂淚。 因為父親是家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所以當(dāng)女孩子問她媽: “媽媽,爸爸這樣對你,你為什么不和他分開?” 她媽只能說:“沒辦法,他這人就這樣,媽媽沒事?!?/p> 昏暗的日子沒有盡頭,她的童年,見證了父親的粗暴,和母親的哭泣。 生活的幸福感在父母的謾罵和對峙中漸漸流失,她就始終活在這樣一個無愛家庭里。 后來女孩大了,開始幫著母親罵她父親,打扮也越來越中性。學(xué)校里面經(jīng)常打架,和班級里的女生關(guān)系不好,和班級里男生稱兄道弟。 很多年后的今天,她不再信任任何男人,就像她從未信任過她的父親。 她對外界諸多的人事物都充滿敵意。 當(dāng)有人問她:“到了這個年紀(jì),也該找個男人嫁了?!?/p> 她說:“不好意思,我討厭男人,我只喜歡女人?!?/p> 這個故事來自我的一位朋友,那個女孩子就是我朋友的初中同學(xué)。 美國非常著名的一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曾提出:一個人的自我呈現(xiàn),和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在無愛的家庭里,孩子如陷泥潭。 生活伴隨著極大的恐慌感和不確定性,每天最擔(dān)心的不是如何提高學(xué)習(xí)成績,而是今天父母會不會吵架,他倆會不會鬧別扭。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也形同槁木,日益孤獨。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之間若是有愛,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家的孩子也大都可愛。 可愛并非指顏值,而是那種被愛滋養(yǎng)后的幸福狀態(tài)。 反之,在無愛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性格里都帶有孤冷的因子。 前者像春天,后者像冬天。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離婚”在大眾眼里并不是什么好詞。 夫妻之間礙于各種原因,想著彼此忍忍也就過去了,日子還是照樣過。 到長輩那兒去,親戚朋友也都勸和不勸分。 中國人的群體意識更講究“和諧”、“團結(jié)”、“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要是破碎了,好像是不得了的事,所以使得很多父母即使在感情破裂的情況下,也不敢輕易離婚。 孩子問媽媽:“你和爸爸怎么了?” 媽媽都強顏歡笑:“我們之間沒事,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別多問?!?/p> 成年人心里都自以為,自己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好。 但孩子心里都在想:媽蛋,這樣痛苦而無味的日子,到底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 所以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思維始終有一種錯位,成年人辛辛苦苦地撐著,覺得離婚是對孩子的傷害。孩子卻早已對無愛的家庭生活麻木,希望父母早離早好。 這也就導(dǎo)致了一種局面:很多中國父母都在硬撐。 明明已經(jīng)對彼此無愛,卻還終日消耗著彼此。 本來生活是可以比現(xiàn)在幸福一百倍的,卻沒有勇氣逃離這種痛苦的“婚姻體制”。 很多家庭別說生活質(zhì)量了,連最基本的生活樣貌都沒有。父母間沒有相敬如賓,代之以對彼此的憤怒指責(zé)。沒有恩恩愛愛,代之以隔三差五的冷戰(zhàn)、代之以令人難受的沉默。 去年過年正好去我姑姑家,他老公是澳大利亞人,孩子是兩個混血小北鼻。 我看到這倆孩子實在驚了個呆,從未見過這么可愛的孩子。 臉上肉嘟嘟的,捏上去感覺都能掐出水來。 我姑姑和姑父恩愛得不像話,朋友圈經(jīng)常虐狗,一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去旅游。 我在他們孩子這年紀(jì)連上海這座城市都沒出過,他們家的孩子卻已經(jīng)去了好多地方。 老大喜歡數(shù)學(xué),老二喜歡唱歌。 吃完飯他爸就拿著塊小黑板和老大討論數(shù)學(xué),她媽會在臥室和老二一起錄歌。 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一個家庭幸福不幸福,真的只要看他們家的孩子就好了。孩子就是家庭幸福指數(shù)的代言人。 也許是這樣的,世界上最可愛的孩子,都是被愛養(yǎng)大的。 世界上最可憐的孩子,都是被恨養(yǎng)大的。 民政局曾經(jīng)做過統(tǒng)計,中國家庭的離婚率一年比一年高。 我和朋友前幾天吃飯,也聊到“離婚”這個話題。他持的是悲觀態(tài)度,我倒覺得還好。 現(xiàn)在不比過去,離婚真沒什么大不了,誰也不必對此持著那種舊式的“刻板印象”。離婚甚至是一種勇氣和果敢。 竇文濤曾經(jīng)就在節(jié)目里說過,離過婚的人反而更珍惜往后的生活,更懂得與戀人恩愛地相處。 過去離婚率低,很多不是不想離,是不敢離。 父母不讓離,社會不讓離。 現(xiàn)在每個人都更敢于為自己的幸福負責(zé)了,既然不幸福,離婚算個球,人生還長著。 在此我并非是鼓吹一言不合就離婚,而是當(dāng)一個家庭在父母無愛的情況下,真的沒有必要維持下去了。如果說父母的收入是維持家庭的物質(zhì)條件,那么愛,便是維持家庭的精神條件。 愛是家的支柱。 家里是應(yīng)該有愛的。無愛的家,不該存在。 所以,要么愛,要么離。 后臺有位讀者,是個單親媽媽,有一次她給我留言,說她離婚了。 她說:“離婚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確是能夠過得更幸福的?!?/p> 這句話讓我感動了很久。 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孩子,也能活得很快樂。 總比在一個吵吵嚷嚷的家里過要強得多。 無愛的生活,就是慢性毒藥。 培根說:“歸根結(jié)底,人的終極目的在于追求幸福?!?/p> 婚禮上,新人曾經(jīng)真心實意地對另一半說:“是的,我愿意。” 那一刻,我們深知,結(jié)婚是為了幸福。 離婚也是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