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美文
消失的罪行經(jīng)典讀后感有感
《消失的罪行》是一本由武士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2.00,頁數(shù):268,特精心從網(wǎng)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消失的罪行》讀后感(一):有可能是中國懸疑的一顆新星 因為第一個故事買了整本書,看完感覺后面幾個故事中規(guī)中矩,有些刻意地用獵奇來吸引眼球,不過我覺得作者是有能力的,完全可以不用靠這些東西來吸引眼球,反而是擴充一些故事的深度更好,比起獵奇的懸疑,我還是更喜歡懸疑之下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比如公眾號里作者寫的那篇有關豫章書院的文,最后真的有被燃到。 最后,我相信作者未來可以做到他短評里的那樣。 《消失的罪行》讀后感(二):請給予理性建議與支持,讓國內碩果僅存的推理小說作家和正準備成為推理小說作家的人兒們一個機會。他們需要這個機會……謝謝了。 如果說,國內的“推理小說”是頂著這么一群眼高于頂?shù)摹霸u論家”所給予的壓力創(chuàng)作的話,那么我相信,玄幻,原耽,諸如此類的都會突起。沒有人會再去寫“推理小說”。其實給與恰當?shù)慕ㄗh這是書迷中最常見的,鼓勵作者繼續(xù)創(chuàng)作也是必須的,而“踩一捧一”是什么心態(tài)?國內碩果僅存的懸疑推理,社會推理,本格推理,就那么幾位了,難道要打擊到他們連動筆的心都沒有嘛? 也許“評論家”說的沒錯,好的推理小說,需要詭計,需要嚴謹,但是也需要流暢。故事的流暢。詭計的華麗,嚴謹?shù)耐评磉@些都有了,但是你讀起來就是覺得有點不順啊,那還有什么看頭呢?請好好對待國內所剩下為數(shù)不多的推理作家吧。他們真的已經(jīng)拼盡全力了,而作為讀者給他們適當?shù)闹С趾徒ㄗh,這才是最好的藥劑。 當僅存的國內推理小說作家,放下了手中的筆,搖頭苦笑著流下眼淚。要么是這個故事真的很棒,要么是真的寫不動,也滿足不了國內一些“評論家”了。 《消失的罪行》讀后感(三):【2021/03/16】『nǐ發(fā)現(xiàn)最終的真相了嗎?』 【2021/03/16】 #做手不離卷的閱讀者# 武士零 消失的罪行 『nǐ發(fā)現(xiàn)最終的真相了嗎?』 2021年閱讀之BOOK22 三星半。 “操場下的尺骨”“洪水中的情欲”“染血的舞鞋”“縫合的鯰魚”“結繭的死者”,因為腰封上的宣傳語加上“一對警校的同期聲,畢業(yè)后卻走上了不同的職業(yè)道路”這樣的宣傳語,所以還以為是曾經(jīng)的兄弟反目為仇,然后連環(huán)兇案的故事。 [破涕為笑]結果原來是五個短篇的高度概括…… 前兩個故事三星,第三個故事很觸動,最后倆故事的反轉和設計我很喜歡,綜合一下就是三星半的故事——其實我本來只是想著純粹消遣的三星心中的提前預定。 前兩個故事算是中規(guī)中矩的水平,無論是犯案動機還是兇手都沒有異議,人物出來就可以猜到結局的那一種。第三個故事《深淵》開始就覺得無論是在主題選材還是立體上,作者都有不小的進步。那種男性癡迷舞蹈卻被父親壓抑心中的熱愛還有暗藏的被姐姐誘奸**的話題,越敏感越有看點。第四個故事《天人》死者之間的被害手法的揭曉真的太妙了,那種不是**而是弒神殺魔的設定很帶感。第五個故事《夜幕》的靈感一定是北大弒母案,可是最后的三處反轉設計給人很大的新鮮。 94年的作者在豆瓣給自己打了滿分的評價,短評得蠻有趣的,看到了自信滿滿鋒芒畢露之中又帶了點露怯的期待。作者的文筆不錯,推理作品中的那種反轉也是不刻意地安排,讀起來很順很舒服。 《消失的罪行》讀后感(四):方寸集·時代與它的病人們 選書:《消失的罪行》武士零 新星出版社2021年版 文/蕭諾 ?。ㄒ患抑裕O笑大方。如果你覺得哪里不對,那就一定是你對。 會有一定的劇透,介意者勿入。我基本不會分析故事中明確的主線,而是會說一些我比較喜歡的背景人物和潛在主題,前者大家自己品讀就好。) 我最喜歡的懸疑小說家叫宮部美雪,我最喜歡的懸疑小說叫《火車》。 這里的火車,不是指我們常見的某種交通工具,而是引自《觀無量壽經(jīng)》的話: “人以惡應墮惡道,命欲種時,地獄眾火俱至,必有火車來迎?!?/p> 但那是1993年,是一個泡沫經(jīng)濟粉碎的時代,的確算得上是“惡世”。至于現(xiàn)在,總歸是要比過去強的,但我們同樣可以見到,許多新興的泡沫正在逐漸升起。 ?。ㄒ唬┏叮翰灰獪睾偷刈哌M那個良夜 1999年的時候,人們還很喜歡詩,詩人和文藝青年還沒有變成貶義詞,一切美好和罪惡都似乎還能在文字里盡情地喧囂著。 于是乎,《朝露》里的**,甚至還帶著點一個時代終焉里最后的詩意與浪漫。 相比于其他被著重描寫的角色,我卻更偏愛于那個沉默的朋友,葉晟。 我能夠理解他的動機,他的行為,他的堅持,但我捫心自問,我做不到。 看見別人能夠貫徹自己做不到的職業(yè)準則,不心生嫉妒,這已經(jīng)很難;作為同事和普通朋友,能在對方含冤入獄后孤身聲援,甚至不惜被打成共犯,這更絕非易事;至于獨自在監(jiān)獄中堅守清高風骨足足十八年,不攀附不撕咬,脊梁仍然挺立,這幾乎已然只存在于故事和小說之中。 這會是一場漫長的等待,甚至你根本都不知道這場等待最終是否能有結果或者盡頭。 我愛死了這個男人。相比于文中走馬燈般來回的復仇者與受害者,這個緘默的配角在我看來更像是撐起了故事一角的巨人。 話說回故事本身,其實相比于武士零之前幽靈塔那個系列來說,這本書里的五個故事其實還都對讀者蠻友好的。雖然少年犯這個題材也不算新鮮了,但在合理動機的支撐下,《朝露》其實還是呈現(xiàn)出了一個85分左右的故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背負著罪孽長大的人,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紓解,遲早都會被扭曲成罪孽的樣子。除非你真的是“天生犯罪人”那個理論的標準模板,也即對罪惡感免疫,否則基本上都是年紀越大,心里的壓力和愧疚感就更嚴重。 但這種情況,往往會發(fā)展出兩種極端。 第一種常常發(fā)生在故事里。就像我上周重溫的《地久天長》那部電影,女配因為在計生委工作的關系,所以舉報了要生二胎的女主,致使其*產(chǎn)時失去了生育能力;后來又因女主長子溺水而亡,導致女主家已無可能再有親生子女。這份負罪感整整折磨了女配一輩子, 直到死前還在央求丈夫把男女主叫來,她要為當年的事道歉。 而另一種則常見于現(xiàn)實生活中。例子太多了,不勝枚舉,你但凡百度搜一下校園暴力和霸凌案件,十有八九都是這個方向上的例子。我們往往會被童話和教科書蒙蔽雙眼,孩子的確是天真無邪的,但這個詞換個角度說,就是他們不會受到成年人那些所謂公序良俗和理性道德的制約。兒童的惡,更純粹,也更直接。程度輕一點的,就像男孩子小時候會在背后輕輕扯喜歡的女孩子的頭發(fā);程度重一點的,就像同性之間毫無底線的霸凌,女性之間的迫害尤甚——因為她們更懂得如何摧毀同類的自尊心。 幸好,《朝露》里的惡,事關貧窮,事關信任,事關利益,事關性…… 但它并不丑陋。 (二)洪災:人間依然有愛,但沒有諾亞方舟了 這個故事,關于夫妻,也關于父女。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以愛為名,就一定是正義的嗎? 人類作為群體時,我們往往很容易原諒那些“情有可原”的犯罪者。比如,我們會同情那些被命運無情捉弄的可憐人,也會理解那些在被長久壓迫后終于爆發(fā)的男女,其根源就在于人類的同理心告訴我們,如果是身處相同的環(huán)境下,你我大概也不可能會有更好的選擇。 但如果,因為要幫女兒隱瞞罪惡,他釋放了一場洪水呢? 這就是標準的列車問題了。 是救你最愛的一個人,還是救跟你無關的一千人、一萬人? 我不想知道答案,因為我根本不想遇到這種問題。 另一件事是關于婚姻的,武士零的這篇故事點出了一個很現(xiàn)實也很可怕的問題: 當你,或者你的伴侶,層次提升了,眼界提高了,境界不同了,而你仍停留在原地時,你們的婚姻和感情,還會一如初時般和諧美滿嗎? 我曾經(jīng)在知乎上讀到過一位匿名小三寫的自白與辯駁書,里面利用詭辯的手法,將婚外戀闡述成為現(xiàn)代文明婚姻制度中的必然,甚至是使現(xiàn)代婚姻制度合理的因素之一。雖然這個發(fā)言很快就被很多網(wǎng)友噴的體無完膚,但我們仍然不可否認,這種言論既然出現(xiàn),就肯定代表著社會中確實有一部分人正在秉持著這種態(tài)度在生活。 當然,我們無權評判別人的行為,正如同別人也無權評判我們的。但我覺得,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可能也是如今我們年輕人結婚率逐年降低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總會進步,會變的更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跟我們一同前進,那與其到時候痛苦割舍,不如現(xiàn)在就干脆佛系一點,心中默念“貧僧/貧尼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干飯人搞錢才是一切”…… 我不知道上帝會不會再來一發(fā)大洪水清理世界。 我只知道,再這么下去,人類基本也就自我滅絕了。 這是這個資本時代下的病態(tài),人類不再關心同類,不再關心跟人有關的一切。 而我們都是病人。 ?。ㄈ┥顪Y:你這輩子,有沒有欠過別人一雙鞋? 第三個故事,有關于身份認知。 其實按道理來說,這篇故事才應該是我的主戰(zhàn)場,畢竟碩士畢業(yè)論文就研究的是身份認同理論,而且也的確對眼下諸多由混亂身份認知產(chǎn)生的問題很感興趣,但它確實讓我沒什么分析的欲望。 哦,不是因為寫的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一個最佳的案例。 關于如何解決跨性別認知患者的身份認同,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妥善的結論。 這不是說我們沒有治療和恢復方案——我們有很多——而是說這個社會,它至今仍然很難容納和真正尊重這些異類的存在。 當我們熱議著“男性娘化”的話題時,我們在討論什么? 是人正在被消費嗎?是人正在被物化嗎?是資本的勝利嗎? 可既然我們能接受聚光燈下的那個人,卻又為什么不能接受在生活中明明跟我們毫無關系的另一些人呢?通過傷害異類來建立身份認同,是最低級且卑劣的一種做法。因為這不僅會直接導致社會分化,更是會造成受害者行為和認知的撕裂,從而被毀掉一生。 但沒辦法,這個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它需要時間,和社會共識上的進步。 回到故事,這篇我想說的其實就一點——“鞋”。 人格分裂也好,體驗者理論也好,模仿犯也好,都不能喚起我的回憶和熱情了。 但“鞋”可以。 小學的時候,我跟我同桌就屬于歡喜冤家那種。 有一次,她穿了雙很漂亮的女式小皮鞋來上學,而那天我們又正好因為某件小事起了爭執(zhí),然后我就裝作彎腰撿東西,卻偷偷地偷偷地用筆尖把她的鞋尖扎了好多個洞。但后來她哭起來的時候,那個樣子我直到現(xiàn)在都記得。 當然,時至今日,我們已經(jīng)是十多年的老友。我常常跟她說,我這輩子都欠你一雙世界上最好看的鞋,而她只是笑笑,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既然這么說了,那我不如就接受了吧。 也許你會說,看,你們現(xiàn)在不也挺好的嗎? 可你發(fā)現(xiàn)沒有,我現(xiàn)在的“挺好”,是建立在我可愛的老同桌早已原諒了我的前提下。而且即便如此,這件事也讓我記了十多年而從未忘懷。這樣說來,你還會覺得沒什么嗎? 這種感覺,沒有欠過別人一雙鞋的人,永遠都不會懂。 (四)天人:小孩子開始**的時候,沒有一個成年人是無辜的 這篇故事?lián)f是整本書最受好評的故事,嗯,我也喜歡。 天人五衰啊,弒神啊,當這倆命題出現(xiàn)在正兒八經(jīng)的懸疑推理小說,而不是《虐殺器官》(伊藤計劃)或者《貪欲之壺》(岡島二人)這種的腦洞科幻懸疑小說里,我真的覺得武士零這家伙帥爆了。 當然,我這么說歸說,他的故事還是正經(jīng)的社會派推理。 打黑除惡 反對豢養(yǎng)殘疾兒童乞討 少年復仇故事——經(jīng)典的燃系政治正確文,但故事主題很深,故事的節(jié)奏很緊,故事的伏筆很多,建議新手作者(包括我)都多讀幾遍。 整個故事結構中最巧妙的一點,也是讓我最為贊嘆的一點,在于武士零對第五樁,也即最后一樁**案的處理。本來郭正開最后是要殺江少軍的,結果卻為了劉洋和少女海棠(王靖如),而放棄了最終的復仇,將江少軍交給了警方處理。 至于原因,只是為了替少年人圓死者少女的一個愿望。這聽起來很羅曼蒂克,對吧? 雖然這種情節(jié)大概率只會發(fā)生在小說和故事里,但仍然足以讓我respect武士零。 因為這種選擇無關真實,它符合我們所渴望的人性。 它是美的。 與惡龍搏斗過久,自身亦變?yōu)閻糊垺?/p> 可當惡龍照鏡子的時候,會回想起遙遠城堡里的公主嗎? 郭正開看到充滿著少年意氣的劉洋時,他想到了過去的自己,也看到了現(xiàn)在的自己,然后他決定成為一個大人,而大人,是不應該辜負小孩子的。 如果真的要**,那也不應該是小孩子,至少在他本就背負罪惡時不該如此。 劉洋開頭處的那一槍,以及魚肚子少女額頭上油性筆寫下的阿拉伯數(shù)字“5”,都是我偏愛這篇故事的理由。 貧窮是病,是罪,是至今為止每個時代都存在的裂痕。 我們也許未來也無法消滅貧窮,甚至貧富差距還會拉的更大,但不要緊,因為人類社會始終不缺可靠的成年人。 讓孩子的手沾血,是一整個時代成年人的悲哀與恥辱。 (五)夜幕:罪惡的名字,叫做感情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有一段經(jīng)典的片段: “在永無盡頭的一秒鐘里,哈利呆呆地看著塞德里克的面孔,看著他沒有表情的灰眼睛,像一所廢棄的房屋的窗戶,他的嘴巴半張著,顯得有些吃驚。” 我覺得,當黃雄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姐姐楊雯時,大概也是這個樣子。 但越是痛苦的處境,就越讓這種情感變得愈發(fā)如金子般珍貴。 所以哪怕他成為了名牌大學的學生,她成為了888號技師,她仍然能一個電話叫來他為她分尸;所以哪怕他身背弒母惡名,流亡失所,她還是愿意跟他一起,成為他的依靠與家人。 也許從一開始來說,這個房子里能夠被稱為“家人”的,也只有這對姐弟了。 至于少女陳簡溪和楊雯這條線來說,我其實感受并不太深,即便少女的第27版遺書真的應該是淚點,即便結尾的戛然而止是個很好的處理方法,但我還是覺得這個故事差了點什么。 也許是夜幕太深了吧,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23:53分,明天還要上班,那就先這樣吧。 對了,如果你在夢里見到飛蛾的話,躲不過,就打死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