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美文
《木心遺稿》讀后感1000字
《木心遺稿》是一本由木心著作,理想國|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軟皮精裝圖書,本書定價:158.00元,頁數(shù):1024,特精心從網(wǎng)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木心遺稿》讀后感(一):? 讀散文、隨筆甚至詩歌都是跳躍著不連貫的,跟隨思緒隨意翻到不同的頁碼。但這套書由于出版者完全沒有分類、不作刪增,原原本本地把手稿內(nèi)容印到紙上,連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也不放過,讓讀者不得不逐頁細讀,這一頁還在為逝者汗顏,覺得實在不該放出來,下一頁又為作者的巧思妙語連連驚嘆,頗有些沙里淘金的使命感。他常在短句、詞語的字眼上下功夫弄花樣,一點點小滑頭,讓人會心一笑,不至于枯燥也不至于淺薄。也許文字本身的關聯(lián)就隱藏無限智慧,他只不過發(fā)掘出來。一回兩回是偶然,次數(shù)多了即知刻意。木心許多觀念就通過自己制造的刻意的偶然表現(xiàn)出來,零零散散的,像夏夜繁星,望久有些倦意,但又的確是美不勝收,舍不得不望的。一些句子被反復寫下,一些觀點被反復提及。由此看來大多數(shù)時候沒有信馬由韁這回事,一句看似隨意的話,也許被作者打磨過無數(shù)遍。而一句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私人手稿里的話,想必作者本人也是十分得意且自信的。他不屑體系,于是也不成體系。為了一時的風騷卓然而下出的論斷,有時在下一頁就被自己推翻。當然,藝術與文學都是無所謂矛盾的。矛盾讓真實顯得真實,讓真人成其真人。說到底還是貴在堅持。讀了那么多書,經(jīng)了那么多事,對這個世界及其衍生物的看法至死都出奇的一致,這份矜貴自持便足以讓一個人站立在信息時代的滾滾浪潮里。“冷冷清清地好一番熱鬧?!蹦拘牡拇_是做到了,生前如此,身后亦然。然而其本質(zhì)是悲觀的,其最好的時代在過去。未來一片茫然,也許于作品有益,于作者本人這個個體來講,卻是一步步朝著絕望發(fā)展的。也有好的一面,對世界絕望不等于不吃牛排。如果他還活著,想必仍是一如既往,一面愛得精疲力竭,一面需要撒野。 《木心遺稿》讀后感(二):藝術無完美,卻似真有完美可求 一天讀一本,三天讀完。我看書速度很快的,讀這么慢是因為不舍得,也因為放慢速度是一種尊重。 以下幾點感觸與發(fā)現(xiàn): 1.出版說明里寫:遺稿中已出版的、重復的短句,不再收入。 實際上,三冊里有不少重復的內(nèi)容。我看到第二冊的時候已經(jīng)發(fā)覺了,怕影響閱讀體驗,沒記錄。讀第三冊時實在忍不住記錄了兩處——P628、P655:“她不要做藝術家,她只想進入文藝界”。 此外,還有多處短句是其他集子里出現(xiàn)過的,沒有記錄下來。只覺得編者如果不用心到這種地步,何必要做這項工作? 2.這種譯稿到底該不該出? 站在讀者的立場,讀到更多先生的文字當然是美事。站在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尚未完成的文字被拿出示眾,有種窘意。既然要出,能多精心整理比對,也是尊重吧? 我很多次幻想過,如果可以做志愿者整理先生遺稿,愿意馬上辭掉工作。19年還曾聯(lián)系過木心美術館,并沒有這種機會。 整理遺稿這種事,讓心里有作者熱愛對藝術有敬仰的人來做,不會只是一種邊做邊想著“考80分也可以”的工作。 3.作者不死,藝術家留下的藝術不死,且一直在成長,這一點早知道。 這次閱讀又新發(fā)現(xiàn):作為讀者,作為凡人,也會緩慢成長——我對木心的狂熱的愛變得平靜了,除了高山仰止,還有了別的觀看角度,有了更多的會心一笑,也偶然會想:“這個別人絕不會懂”。 《木心遺稿》讀后感(三):偽所羅門書已言盡了答案 多年前,看著他,我仰視,有光來,我捕捉,著迷而激動。 多年后,不再看他,他的文不能耐讀,也許是讀的過多過頻,也許是確實不耐看了。 但我吃了人家的地糧,長了這身強壯氣力,轉手用人云亦云的話來褒貶啟蒙之師,恐怕不能。 我看他,就像看待小學推著書本教我伢伢學語的語文老頭兒。誠然,今日的我們文筆柔暢,講演鏗鏘,但孰又能譏諷批判老頭教學幼稚呢? 對他,我未曾付過一分錢,卻能越過山水年月,直直回到97年的杰克遜高地,聽他或款款而談引古評今,或扭捏扮態(tài)哄笑眾人。 知覺了原來文學可以不是迂腐酸辣,不用如魯迅般苦大仇深,不必如鐘書般斤斤計較,可作生活,可智慧,可通透,不必寫,可盡快意于日子里。 遺稿到手,不能自持,三小本齊齊排著,書皮是做舊的老僧衣色,陳舊而可愛,像是一早讀畢多年沉入書柜再度翻出的那種陳。 有人說他文本再生 文章底細我看過了,像,是真像,簡直如出一轍,措辭僅有細微的改動,或棄之一字,或平添一詞,或斷句成詩。我恍惚,莫非木心也是這般拼湊成書的么? 另有人說,木心在各類訪談里經(jīng)已說過,最高明的魔法師,是強盜,拿別人的原料,來做菜,菜肴上桌,香氣可口。唯有經(jīng)驗豐厚的老道食客,食髓知味,牽著齒香一步步攀回去,哐當一下拉出原料的各地來頭、采宰時間。 爭吧、爭吧,讓這大火燒的再高些。 讓遠遠的山丘可見茂林中這不大不小而難得的濃郁炊煙,我所圖,諸位木心之讀者不言自明。 見及「文本再生」一文的對比,我才得以剖見木心的技巧。初,訝異于他驚人的見識,所見所聞之博,知貴通賤,哀趣同生,仿佛古今中外之名人,他或朋或友。今日知,木心善于捕捉所讀之詩書,修修改改,縫縫補補,用先寫實再覆以哲思之筆力寫出,將作者之掌故生活視如己出。 這是一場碩大的魔術,他一直在等待高明的觀眾,一點一點解出他那點匠心潛運的伎倆。 不知他知不知道,高明的人已有了,不過不是觀眾,是刺客。已有仇人像求索故友那般求索他之文本,從中煉出凜冽的匕首。 但我想,他是知道的,偽所羅門書言盡了答案。 盧上的,你已中了圈套。 《木心遺稿》讀后感(四):《木心遺稿(二)》摘 我聽過好幾個國家的鷓鴣啼聲,都是一樣的,這有深意嗎,好像沒有。 “永恒”是有的,不是我們的。由人的思維來看宇宙,那么,宇宙是一個極大的荒謬,這是人所不能抗衡,不能估值,不能解釋的。哲學,那是區(qū)區(qū)小事,生物都靠本能而延續(xù)其性命,哪有什么康德、黑格爾。 他是詩人,不得已退而作小說家,似笑非笑地說著,又回去了。 舊屋都在沉思 新屋是沒頭沒腦的 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 彼岸無雙草草逸筆猶嘆壯志未酬 美學實在是不用講的,結果哲學家都熱衷于美學。 竹林七賢,沒有一個是學者教授,所以稱得上魏晉風度。 現(xiàn)代的文章和話語,可以把文言的詞匯和聲氣與現(xiàn)今的口語俗話融和起來,又把歐美文法接通。這樣古中文、今中語、外國風三者合一,成為一種既矜貴雅致,又情理兼?zhèn)涞男挛捏w、新語境。 于我,哲學是夢,藝術暫且真實。 臘雪才是雪,春雪沒勁了,我小時候就這樣看的。 江南的雪是下不大的 所以越大越好 江南的人是愛不深的 所以越深越好 像安徒生那樣的一生不是也過完了嗎 平常她不說的 她說想念 那是很想念了 文學千百種形式唯俳句最能舒胸中逸氣 一俳一口氣 張愛玲的傲,傲得天真明朗。這傲用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好,但用在七十年代的紐約,壞事了。 別人學會了寬恕,但不寬恕也是要學的,我學,便會了不寬恕。 魯迅是不會善視我的,背后斥我為“資產(chǎn)階級”。張愛玲是瞧不起我的,她會轉身借用了蘇青的話:“我又不是寫給你看的?!薄O聛淼谋闶俏覍︳斞傅木粗睾蛯垚哿岬馁p嘆。 哲學是懷疑,神學是信仰。哲學家有信仰是降卒,神學家有懷疑是異端。 我與尼采爭吵十次,和解十一次。 晨露,夜哭過了。 情人一俳句朋友十四行 胡蘭成的絕情是卑劣的,張愛玲的絕情是高貴的 雪地無痕,郵差沒有來過。 一張白紙平展在書桌上,像一片新雪,我自小就喜悅這種感覺。我書寫,又像是在雪地上奔跑,我到老也還是。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自畫像 他的意思 是若為女當如是 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去尋深度 我尋著了人性的淺薄 十個嫌尼采的人,十個錯。 十個悅尼采的人,九個錯。 繪畫是我的女兒,文學是我的兒子,我流亡海外,賣兒賣女過日子。 愛情,不來也不好,來了也不好,不來不去也不好,來來去去也不好。愛情是麻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