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佛家的語句(精選99句)
1、隨其所行業(yè),如是果報生, 2、【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即使活到一百歲,如果不努力不進步,還不如活在這個世上一天,盡最大的努力去奮斗。 3、【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 即使用利刀割掉一塊肉,創(chuàng)口也能夠愈合,但是惡毒言語傷人造成的怨恨,是不會輕易消失的。 4、七老八十,身體老邁,不堪驅(qū)使,只念一句佛,說得過去。年紀尚輕,以一句佛為幌子,打著念佛的旗號偷懶,說不過去。 5、追求真理者,就像一個迷路的人想尋找正確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會倉皇失措、憂慮恐懼,而且會充滿信心與勇氣。 6、集中思想。情緒緊張,思想散亂;思想一集中,那些困擾自己的妄想雜念就會減少,所謂“一心不亂”,就能“動靜自如”。 7、【生死之間】有生就會有死,因為生的那一天就是死的開頭;反過來說,死也就是生的起點。人生多苦,莫過于生、老、病、死。 8、茶味不盡在茶,更在其心。淡淡如禪的意境是茶給的,更是自己的心靈給的。它往往與一個人的經(jīng)歷與心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 9、對物質(zhì)的依賴越少越好。在生活方面,保持自然的本色,從最本質(zhì)的需求出發(fā),就不會走上偏途。忌妒別人,不如為別人的好運鼓掌 10、上帝問來人:要名還是要利?只給一樣。來人答:要名。上帝又問:為何要名不要利?來人大笑:你傻呀,這世道,有名還怕利不來嗎? 11、佛家禪語:園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燒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間里,沒想到,幾天后,花死了。禪師:有些東西因為想得到才會失去。 12、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惟有小乘禪。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后緣。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13、自心發(fā)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等正覺,證心大涅槃,發(fā)起心方便,嚴凈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唐)一行《大日經(jīng)義釋》卷一 14、阻礙他人走正路,或破壞他人發(fā)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內(nèi)心的魔——自己內(nèi)心起了擾亂,不僅障礙他人,也障礙自己。 15、一個人如果慈悲心常在,那他的心量也能像宇宙一樣博大,他就會擁有無堅不摧的巨大能量;一個人修煉到真正放下生死的時候,心中懷著的是永恒的慈悲。 16、【佛心禪語】 對于趙州禪師來說,日常的生活就是禪法,吃飯睡覺都是修禪;對于 那位初學者來說,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他領(lǐng)悟不到其中的 真味。 17、人是一個矛盾體,在寂寞中他向往人群,在人群中他向往孤獨。他想得到,又害怕失去;他想放棄又渴望擁有。他希望自己是永遠的醒者,卻不愿錯過夢的精彩。 18、在紅塵中,不必要活得那樣累,為了名為了利為了不必要的那些得失而苦惱而沮喪,過一種禪意的,那才是的上品。努力的,在滾滾紅塵中,慢慢修煉成一枝花。 19、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yīng)供養(yǎng),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乃至僧坊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惰缶W(wǎng)經(jīng)》卷下 20、蘋果、花生之類的很好吃,很有營養(yǎng),那是對人來說的。佛菩薩并用不著。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樣,只對人有益,凈土佛菩薩用不上,還是留在人間好好享用吧。 21、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佛說無量壽經(jīng)》卷下 22、佛如良醫(yī),法如妙藥,僧如看護者。對于患者而言,良醫(yī)、妙藥、看護者缺一不可。所以不論是上根、中根還是下根,從醫(yī)治身心大病的角度而言,三寶是缺一不可的。 23、心似蓮花,當一個人的心向往清凈,就會漸漸地止住妄想與追求,不被欲望所支配。一直說過,世間萬物皆有佛性,只是隱藏得很深,倘若不去發(fā)覺,甚至會封存一生。 24、【佛心禪語】 幸賴善緣,得聞法要,此千生萬劫轉(zhuǎn)凡成圣之時。尚復(fù)徘徊歧路,乍前乍卻,則更歷千生萬劫,亦如是而止耳。況輾轉(zhuǎn)淪陷,更有不可知者哉?。ㄅ矶郑?/p> 25、人生好比登山,越到高處越艱難,真正的對手其實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或者是,最大的對手是自己的智能、體能、才能極限。突破了極限,無論成為第幾,你都是英雄。 26、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人。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人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斗疬z教經(jīng)》 27、大山不向我走來,我向大山走過去!主動靠近智者及其環(huán)境,見賢思齊,潛移默化,是改變自己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徑,一旦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你想不成功都不可以。 28、起得過早的人往往摸黑,起得很遲的人看不到日出,晨曦總是屬于那些適時起床的人。因此,先覺者總是先死,后覺者也一定失去先機,只有那些適時覺悟的人才占盡便宜。 29、【佛心禪語】 人要學會用慈悲化解仇恨,慈悲像一面鏡子,你對它慈悲,它也會對 你慈悲。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背錆M怨恨的生活,只會把自己推 向死亡的深淵。 30、性愚習癡,殺盜淫欺,不信道行,此不自愛也;習善行仁,覺世非常,信死更生,情存三尊,奉戒攝心,信道以篤,守禮以謙,孝順至誠,此人處世,自愛者也?!吨斜酒鸾?jīng)》 31、【佛心禪語】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 之而別。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32、【佛心禪語】 藥師佛像一般是左手執(zhí)藥器,右手結(jié)定印,身披袈裟,結(jié)跏趺坐干蓮臺上。藥師如來的脅侍菩薩,一般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也有以觀音、勢至為其脅侍菩薩的。 33、【感悟】“不飲酒”是佛門戒規(guī)之一。但即便不是佛門中人,也應(yīng)該知道飲酒過量對身體十分有害?!皩幦氪蠡?,不得嗜欲”告訴人們:放縱自己的欲望所造成的禍害,甚于烈火焚身。 34、若欲研佛乘,彼尋寶藏,一一須消歸自己,言言使冥合真心,但莫執(zhí)義上之文,隨悟生見,直須探詮下之旨,契會本宗。則無師之智現(xiàn)前,天真之道不昧。(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一 35、【佛心禪語】 憂愁能否放得下?現(xiàn)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比绻軐n愁放得下,那就可稱得上是幸福的“放”。 36、【天天禪語】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著放棄了世間的鎖事,而是對它的看破與放下;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并不意味著現(xiàn)象對我們的干擾,而是對它的分別與執(zhí)著。 37、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發(fā)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駠┖胍弧赌祥}十年之夢影》 38、記住幫助過你的人,叫知恩;收藏愛護過你的人,叫重情;珍惜忠告過你的人,叫厚義;忘記打擊過你的人,叫寬宏。人生行囊里積攢的恩情越多越幸福;生命和靈魂愈是厚重寬廣愈有意義。 39、【佛心禪語】 世間的事物變化無常,我們不必執(zhí)著于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舍。人生 中的很多東西,若必須放下時,不妨就放下吧,放下一些負擔,輕輕松松 地上路,放下才能得到順暢地解脫。 40、悟道的禪師,不是我們想象中枯木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禪師生活風趣,在他們的心目中,大地充滿了生機,眾生皆具備佛性,一切是那么活潑自然,隨機教化,像春風甘霖般滋潤世間。 41、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粲新劮ㄕ?,無一不成佛。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斗ㄈA經(jīng)》卷一,方便品 42、英雄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平年代,鋪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墻上他就是墻,不求聞達,甘于奉獻。而一旦有外敵人侵,他堅硬的特質(zhì)便展露無疑,瞬間化身戰(zhàn)場利器,沖鋒陷陣,勇猛無匹。 43、時光過得很快,過了一天,我們的壽命就會減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魚兒,沒有一點快樂可言。佛教講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無論是參禪還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長期纏繞在心頭的妄想之心。 44、沒有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永遠被贊嘆的人。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你話少的時候,別人也要批評你,你沉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不被批評的。 45、一粒沙里藏著一個世界,一滴水里折射出一片海洋,一件細微的東西里隱藏著博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隱藏著大智慧。只要你的慧眼足夠明亮,坐觀一塵一滴,便足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諦。 46、做人如蘭,淡泊自然。淡泊的人生,如一株幽蘭,靜靜地生長,默默地開放。開花不為與百花爭艷,只為不辜負了寶貴的生命。遠離塵世的喧囂,獨居幽處而從不寂寞,與世無爭而又從不孤芳自賞。 47、有時候,一個人的旅行不是去證明自己征服了什么,而是接受自我內(nèi)心的召喚與靈魂的導(dǎo)引上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禪定無煩惱,心如蓮花開。有時陽光很好,有時陽光很暗,這就是生活。 48、【經(jīng)典佛語】 對于領(lǐng)導(dǎo)干部來說,“察真?zhèn)巍憋@得尤為重要。一定要警惕那些當面諂媚卻心懷叵測的人,要記?。荷朴趥窝b的人是最可能傷害你的人。在識人方面,領(lǐng)導(dǎo)干部必須是高明的“智者”。 49、【經(jīng)典禪語悟道】 處世如騎馬,當馬向高處爬時,仿佛是你得意的時刻,越得意越要謙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于下山,則仿佛失意時,固然周遭的情況是往下坡走,我們卻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 50、雖然我們未必能為他人做什么,只要我們在心中真誠地對一切人說:“只要你好,我就好?!蔽覀兙陀凶銐虻目鞓?。而很多時候,別人也未必需要衣食的接濟,只是需要一份真誠的祝福、包容、愛心。 51、【瘋話之人生語錄】占課相面的,令人靠天求福。水先生,令人靠地求福。仿佛想天上掉餡餅,想地下出金窖,全是徒勞妄想的。好的求福之法,是靠良心。要良心不壞,縱或享不到大福,也必受不著大罪。 52、金地藏是我的鄰居,與他為鄰我發(fā)現(xiàn)好處多多。最大的好處大概有三:一是認識了平等,王子和平民身份不是絕對不可互換;二是懂得了慈悲,眾生渡盡,方正菩提;三是理解了無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53、【佛心禪語】 北宗禪與南宗禪兩者的重要差別是:前者坐禪靜思,長期修心,后者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然二者卻也殊途同歸,都尋求“清靜”。庸人只道無聲即是“靜”,卻不知讓“心靜”才是真正的清靜。 54、佛教認為,人的生命不僅是從生到死,還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人的一生僅是這個大循環(huán)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佛教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超然,對文明的終極追求更透徹、更究竟。無論世界如何變換,佛教都有自己不變的真理。 55、經(jīng)年的厚重,浩蕩了取舍,擁有與失去,不過月的盈虧,在點點禪意里都會了悟。貪戀著晨曦的朝陽,云端之上細細臨摹著妥貼的篇章,但凡不愛的,皆已悄然拜別,心底的花瓣離開枝頭,也還有一點暗香幽遠。 56、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人的舉止、服裝、語言、動作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品位,身份。像禪師說的,不需要開口,走幾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幾分,偽裝不得。 57、多聞圣弟子離兩舌,斷兩舌,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不聞此語彼,欲破壞此;不聞彼語此,欲破壞彼。離者欲合,合者歡喜,不作群黨,不樂群黨,不稱群黨,彼于兩舌凈除其心?!吨邪⒑?jīng)》卷三,《伽彌尼經(jīng)》 58、煩惱是愚癡,成佛是覺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凈”。世間的一切表相,無論美丑善惡,俱是佛性之外的虛華,若要修佛,若要學習佛理,就必須要有舍棄一切的決心,愿舍棄、能舍棄,方能真正地覺悟。 59、參禪證悟之人,絕非心念斷絕。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慧能沒伎倆,不 斷百思想,對境心數(shù)起,菩提作幺長。心念不絕,于不絕之心念中增長 菩提智慧,此為入不二法門之證悟者。尚在修行者,切不可與心念為敵, 60、【佛心禪語】 人生在世的確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追求功名者,得到了放不下,即使得到了也不滿足;追求財富者,財富等身也不滿足;追求美滿生活者,得到了又怕失去……這些重擔與壓力,使很多人活得非常艱難。 61、【佛心禪語】 無為學僧的煩惱來自于與師兄弟們的比較,來自好勝心理?!盀槭裁?要與別人相比。別人有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道……”是啊,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為什么非要和別人一比高下,自尋煩惱呢? 62、不怨天、不尤人。有些人不但上怨天神,并且下尤人間,凡事總認為不公平,處處覺得不順眼,更常自認“懷才不遇,時運不濟?!逼鋵崱暗湼o門,唯人自招?!币再F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63、【佛心禪語】 生活中沒有任何困難或逆境可以成為我們畏縮不前的理由。當我們陷入困境、一蹶不振時,一定要對未來充滿希望,拿出勇氣走過人生的灰色地帶,讓自己勇敢地再來一次。這樣才能大步向前,推開成功的大門。 64、【佛心禪語】 問:“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如何是無心一句?”師云:“你是有心耶?無心耶?”進云:“疊石峰高險,白云出故關(guān)?!睅熢疲骸澳罒o心好?!鄙Y拜。一《寶峰云庵真凈禪師住筠州圣壽語錄一》 65、【一日一禪:智慧】智與慧,其實是兩個詞:急中生智,定靜生慧。智是一種能力,慧是一種境界;智是在做加法,慧是在做減法;智是知道如何進,慧是懂得怎么退;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才是自在。 66、微博中什么人都有,面對微博里莫名其妙的人身攻擊,我們該怎么辦?以牙還牙只會讓戰(zhàn)爭升級,這正是戰(zhàn)爭的挑起者期盼的結(jié)果。我以為,表明反對的態(tài)度非常必要,關(guān)鍵是我們怎樣表達反對,我傾向?qū)⑦@種反對變成一種教化。 67、【佛心禪語】 希望是生命不竭的原因,無論在什么境況中,我們都要有繼續(xù)前行的信心和勇氣,生命的動力在于我們滿懷希望,不懈追求。有希望才有對未來的展望,每日滿懷希望、腳踏實地的人,生活給予他的絕不可能是絕望。 68、舍心即慷慨的心,舉凡財產(chǎn)、名譽、尊嚴、知識、技能等,都樂于施舍給需要的人,無論順境、逆境,都不改變一貫的行事作風。世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有愛心,都有舍心,但那些有“菩薩心腸”、能做到一切可舍的人,尤為值得敬佩。 69、善意的結(jié)緣可以改變命運?!吧朴猩茍?,惡有惡報”,“人在做,天在看”;你好心誠意,處處與人為善,經(jīng)常予人祝福、給人幫助、給人方便、予人歡喜,“得道多助”各種善意的結(jié)緣(有好的人際關(guān)系),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70、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潔;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麗。智慧的人從不為失去的東西而悔恨,有些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但有些東西不是你的,你再煩惱也沒有用。拋卻這些對身心毫無用處的煩惱,快樂起來,才能成為生活的智者。 71、持戒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可靠的標識,穿上警服不一定是真警察,關(guān)鍵看他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警察條例;穿上僧衣的人不一定是真和尚,關(guān)鍵看他的思想與言行是否合乎戒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錄了一個民間傳說故事: 72、息口不言,冥合于理,口為禪門。攝眼分別,混合無異,眼為禪門。耳所聞聲,了知虛妄,畢竟寂滅,猶如聾人,耳為禪門。乃至身、意,亦復(fù)如是。善男子,攝諸塵勞,入不二門,曠徹清虛,湛然凝定。(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九十五 73、若見一切法都無自性,即由無自性故,便能安立緣起因果,是為性空現(xiàn)為緣起義;若見一切法唯由分別假立,緣起、因果皆應(yīng)正理,即由此故,便能引生一切法皆無自性之定解,是為緣起現(xiàn)為性空義。(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論》卷六 74、【佛心禪語】 人的身體會變化,會老去,情感也會在泅渡時間的過程中漸漸產(chǎn)生變化。因而,不能接受人事變遷、不能容忍愛人的種種毛病,這樣的愛情就不牢靠;唯有包容真愛的不完美、包容所愛之人的不完美,我們才能找到幸福之路。 75、多聞圣弟子離粗言,斷粗言,若有所言,辭氣粗獷,惡聲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人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吨邪⒑?jīng)》卷三,《伽彌尼經(jīng)》 76、“無漏通”又是什么?師言:“學佛不要妄求神通,最重要是能斷盡煩惱。接受佛法后能身體力行、發(fā)揮菩薩的精神,這種‘無漏通’才是學佛者所應(yīng)求。假如能修到無漏通,心自然能通達無礙;心通則萬事皆通,如此,又何必盲目地追求神通?” 77、【佛心禪語】 世間絕沒有無付出的回報,也沒有無回報的付出。你付出了多少,才會收獲多少。既然是自己得到了又不愿再失去的東西,就必須對自己所擁有的負有責任。對它們負責任就是在盡自己的使命。只有這樣,人生會因我們的負責而充實和美好。 78、不要放大自己的缺點,也不要掩藏自己的優(yōu)點,這樣你會自信一些。不要害怕面對內(nèi)心的齷齪,也不要忽視對內(nèi)心美好的贊美,這樣你會對自己客觀一些。擁有自信,做到客觀,人生就已經(jīng)像模像樣,若有余力再稍事打磨,成為精品絕品,或許并不是一種奢望。 79、【佛心禪語】 沒有缺憾,生活往往會變得單調(diào)乏味。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著缺憾,最輝煌的生命之旅也需要陰影陪襯。我們的生活劇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當你感到缺憾,就意味著你體驗到了人生五味,擁有了完整的生活體驗。 80、【佛心禪語】 問:“有人問我殺豬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師,但是他皈依后還要殺豬,這樣可以皈依嗎?”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殺豬之人,如何不許皈依?求皈依應(yīng)先懺悔,方是真心。如果仍操刀殺豬,是無懺悔之心,皈依之益,恐不能得?!薄畋暇邮?/p> 81、【佛心禪語】 有媳婦對師父說:“我對婆婆已經(jīng)夠好了,但是她仍對我不好?!睅熝裕骸捌牌艑δ悴缓檬撬氖?,但是對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舉一動,晚輩都在看著、學著。既然對婆婆已經(jīng)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給她滿分吧!”——證嚴法師 82、只要誠肯、熱情地對待每一個人,認真、積極地對待每一件事,你終會有所成就。誠心做一件事并堅持不懈,一定可以獲得成功。世界上的一切問題,究其根本,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所作所為,又根源于人的內(nèi)心。人心向善,其所做之事就是善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83、【佛緣】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象,而在內(nèi)心。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質(zhì)的相同。是心靈打造的幻象,太過于執(zhí)著外在,反而會迷失其。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 84、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立場一定要相互交換,投桃報李,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會有成交的可能。這就是易經(jīng)中講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玄機。你如果不能設(shè)身處地站到對方的環(huán)境場態(tài),對方的信息你就帶不回來。信息都過不來,你又如何和他交流? 85、以意行善,也在簡單又不簡單之間,人人都有善心,也有惡念,心念隨外境而變,遇到一定的情境,善心、愛心、同情心、慈悲喜舍心,總之一切好心都在心中閃現(xiàn)。遇到別的情境,比如受人侮辱、欺騙、侵害,則“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好心全不見了,只剩下魔心惡念。 86、現(xiàn)今社會,有些人早出晚歸,有些人晚上出門,一直到天亮才回家,連和父母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又怎能寄望他們會去關(guān)心父母親的衣食冷暖?可是做父母親的,卻常把一顆心系在孩子身上,關(guān)心子女的健康、學業(yè)、工作等等;而為人子女的,卻不見得會了解父母的關(guān)心愛意。 87、至簡至淡是一種大辯若訥的成熟,是一種超脫無我的禪心,它不是簡單的無為無欲;更不是甘于平庸,不思進取,它是對物欲事理的一種適度取舍。有些事情不必沮喪,更不必在意,心態(tài)端正哪里吃虧,浮云擾心何必認真,人生往來于世間,浮世悠悠,心機重憔悴,無心生灑脫。 88、【佛學經(jīng)典語錄金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幸福從何而來?佛日:無悔恨故心得歡喜,得歡喜故心得悅樂,得悅樂故心則安隱,心安隱故得無動定,得無動定故得實知見,實知見故厭離生死,厭離生死故便得解脫,得解脫故明見佛性?!洞蟀隳鶚劷?jīng)卷第十七·梵行品第八之三》 89、【佛心禪語】 有多少東西即便占有了,也未必真的屬于我們,還可能因為占有而讓自己失去太多。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有之無益、棄之可惜的工作,舍不得放棄已經(jīng)逝去很遠的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quán)力和金錢的角逐……于是,我們只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 90、無論哪一種宗教派系,只要具備慈悲和智慧雙運的見地,都是值得我們追求的。正如佛經(jīng)所說:“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離眾生?!睋碛写缺椭腔?,才能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誰提倡慈悲和智慧教理,誰就是我們的宗教;誰宣說慈悲和智慧的真理,誰就是我們的導(dǎo)師。 91、【天天禪語】很多時候我們做人失敗,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與自察,反而對他人投入了豐富的鑒別與想象。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糊里糊涂;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一清二楚。其實我們應(yīng)該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使我們進步與成功。 92、多年前,我的一個詩人朋友因挑戰(zhàn)所在單位領(lǐng)導(dǎo),在一次激烈的沖突之后,他成精神病,并被領(lǐng)導(dǎo)的一群手下強行送人精神病院。出院時,這個詩人的詩歌寫得越來越好,人卻越來越沉默。多年后,他悄悄告訴我:個體與權(quán)力和群體對抗的結(jié)果就是你必須瘋。說這句話時,他依舊噤若寒蟬。 93、念佛法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xiàn)生即人圣流,臨終直登上品,庶不負此生矣。《印光法師文鈔·寄康繼堯書》 94、【佛心禪語】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要知道生氣是沒有用的,生氣的結(jié) 果不是用嘴巴刻薄對方,就是互相對罵,不然就是拳腳相向,變成了肢體 沖突,對人對己都是很大的損失。如果發(fā)生事情時,能夠靜下心來聽聽別 人的意見,體諒對方究竟是怎么回事,這樣就不會肝火上升了。 95、其實只要你心安理得,心無掛礙,能夠真正了悟生死的真諦,平日“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又有什么好畏懼的呢?我們誠心禮拜觀世音菩薩“施無畏”,就能安心不害怕(有依靠),更要隨緣將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去告知那些害怕的人(無畏施),使他改過遷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6、【佛心禪語】 清明節(jié),透過媒體看到很多祭掃群眾在為去世者祭祀。僅僅從傳統(tǒng)的角度來看待,這是非常好的現(xiàn)象,但從佛教的角度看,這還是陷于迷信的狀態(tài)。看到很多的墳?zāi)梗@更加提醒我們死亡無常。在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無論有多少顯貴、富翁、名人,最后的歸宿只有一個,就是死亡。 97、紛亂的俗世,總有些不盡人意之處,有權(quán)的將權(quán)力為己所用,有錢的花天酒地縱情揮霍,有色的賣弄青春不知老之將至。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內(nèi)心掘一座蓮池,青蓮開則凈土在;亦可造一座花園,滿園玫瑰芬芳之時,于己賞心悅目,送人則手有余香。 98、不要用至親至愛來要求親人,親人之間也會萌生世俗塵埃;不要用至純至沽來要求朋友,朋友之間也會有功利色彩;不要用真情真愛來要求伴侶,伴侶之間也會有磕磕碰碰;不要用最甜最美來要求生活,酸甜苦辣才能組合人生百味。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雜質(zhì),才構(gòu)成五彩繽紛的世界,組成多姿多彩的生活。 99、知識不夠不要緊,我可以繼續(xù)學習;能力不足沒關(guān)系,我還有自知之明??膳碌氖潜緛砭鸵恢虢?,卻自詡滿腹經(jīng)綸;本來就難以勝任,偏偏要好高騖遠。世上有這樣一種人,犯錯而不思改,常常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行事而無功,總是千方百計到別人身上找原因。前者是真無知,后者乃真淺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