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哨五十多年也是對文化的傳承
一個人、一張嘴、一套麥,57歲的成都人陳慶其,靠著在寬窄巷子吹口哨火了。陳慶其不懂樂理、不識譜、不認字,但是愛唱、愛老歌也愛成都。從五六歲開始,陳慶其已經吹了五十多年的口哨,他吹過《我和我的祖國》、吹過《敖包相會》,吹過不少經典。而吹口哨的陳慶其,本身也成為寬窄巷子一景。(7月29日《新京報》) 陳慶其已經57歲了,吹口哨已經五十多年,可以說,是一名老“吹哨人”,展現出一種執(zhí)著的精神,也是對流行音樂的一種傳承。 吹口哨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難題,甚至在一些人看來,這和吃飯睡覺一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技術,根本不能稱之為才藝。但是不要忘記,吹口哨也稱為口技,這可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技藝,最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是人們用于狩獵時模仿動物的聲音,來騙取獵物獲得食物。從古至今,也常有這種口技表演出現,表演者用口、齒、唇、舌、喉、鼻等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種聲音,如飛禽猛獸、風雨雷電等等,能使聽的人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關于口技表演,清代林嗣環(huán)的《口技》一文中有著詳細和精彩的描寫,表演者用各種不同的聲響,逼真地摹擬出一組有節(jié)奏、有連續(xù)性的生活場景,表現了三個場面: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由醒而夢,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全文語言簡練細膩,形象傳神,結構層深迭進,呼應有方,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2011年,口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慶其用口技吹流行歌曲,而且一吹就是五十多年,實在不多見,是對口技這種非遺的可貴傳承。 一方面,吹口哨雖然在一些人看來,毫無技術含量,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卻并不容易,需要掌握很多技術要領,比如,舌頭的位置、嘴唇的濕潤度、氣息的控制等,因此,這并非一種人人都會的技術,陳慶其用五十多年堅持和研究,足以說明對這種技術的熱愛,這何嘗不是對口技藝術的傳承?何嘗不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而且吹口哨對健康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也能夠制造快樂的心情。這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樂觀的人生姿態(tài)? 另一方面,流行音樂是時代的文化標志,幾十年來,隨著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發(fā)展,涌現出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這些歌曲在一定時期影響著人們的心情,傳遞著社會核心價值,尤其是在戰(zhàn)爭年代和建設年代,一大批歌曲為人們浴血奮戰(zhàn)、艱苦奮斗提供著堅實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那些經久不衰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可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些經典和優(yōu)秀歌曲逐漸被遺忘,這就需要有人去打撈,吹口哨的陳慶其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其不是隨意地吹口哨,而是將經典音樂用吹口哨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行為不僅是對經典的打撈,也讓口哨的魅力展露無遺。比如,他吹的《我和我的祖國》就深受網友喜愛,而他也成為網紅,被冠之“口哨大爺”??梢姽妼@種藝術形式的熱愛,對這種傳承方式的認可。而且陳慶其至今已經錄制了400多個作品,這些作品對流行音樂的傳播,對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無疑有著積極的重要意義。 傳承優(yōu)秀文化,不需要高大上的工具和方式,很多時候,只要有心,只要熱愛,張張嘴就能做到,每個人都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挖掘自己的潛能。在這方面,陳慶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學習、模仿、復制的榜樣。(劉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