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桃花|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aⅴ

<label id="qutfd"><tt id="qutfd"></tt></label>

  • <span id="qutfd"></span>
    <object id="qutfd"></object>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td id="qutfd"><video id="qutfd"></video></td>
    <menu id="qutfd"></menu>
  •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散文 > 散文隨筆 >

    散文隨筆

    大橋的況味

    散文隨筆2023-06-09105舉報/反饋

    大橋并非一座橋,實質(zhì)上是信豐縣一個鎮(zhèn)名。

    大橋的祖先從遠方伸過手掌,在時空根部長出葉脈。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大橋西北部的竹村袁姓屋場,始祖為袁氏二十七世祖樞公的次子袁明,他歷任江西南康郡丞,隋大業(yè)末年(公元618年)晦跡韜光回籍無望,便占卜處世境地,選擇了信豐公田坊竹村創(chuàng)基立業(yè),這先于建縣于大唐永淳元年的信豐,成了“先有村,后有縣”的印證。

    竹村的袁氏宗祠“袁遠流長” ,是極具客家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筑。石塊和灰漿砌筑起的墻階,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如橘瓣狀排列;屋脊雕刻著鳳凰、孔雀等瑞獸祥鳥圖案,兩端翹成牛角形狀;前樓龍云吻獸,中樓拱木柵欄,屋面人字形舒展,天井排水,寓意“財不外流” ,如府第、宮殿般壯觀,一派江南建筑風格。宗祠廳內(nèi)豎立柱子,刻寫了對聯(lián)“源溯隋唐昌承百世心系中土恢先緒,德弘章貢宗繼千秋名貫五嶺起宏圖” ,右墻上方立牌匾“傳汝南風范,添竹村神采”“耕讀傳家,厚德育人” 。正廳祖牌前一處戲臺,看得出來這是一臺多用,可放祭奠品,還可演戲。據(jù)載,宗祠里演戲時,曾有近千人觀看,戲臺后的墻壁上,留有古人家訓、家規(guī)、家風的“涂鴉” 。這些文字凝聚著村民、匠人的心血與才華。這宗祠見證了大橋昔日的繁華,傳承著天地敬畏、祖宗信仰、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安詳溫暖,積聚了與鄉(xiāng)土風物有關(guān)的深沉記憶。

    大橋春媚夏艷,秋曠冬樸。

    油菜花是大橋的特色方言。春天來臨,大橋清澈的河流如期抵達,馨香的油菜花次第盛開。禾溪村那片二百畝油菜花,集日月精華,匯天地性靈,四射金色光澤,蜂飛蝶舞嗡嗡作響,仿佛吟詠清一色的民謠,所有農(nóng)田都突出油菜花的主題。荷花是大橋的嬌美容顏。盛夏,青光村的荷塘,與客家騎樓心心相印,荷花如待嫁閨秀,閉花羞月,含情凝睇……倘若說大橋之春是“黃萼裳裳綠葉稠” ,大橋之夏是“碧荷生幽泉” ,那么,大橋之秋呢?則是被層林盡染的火龍果映成五彩斑斕的“八月花” ?;瘕埞B同油菜花、荷花、葡萄、泡菜和高腳菜心等成了大橋特色農(nóng)業(yè)觀光采摘園,著實讓人找到“除去萬千煩惱、暫且把心放下”的感覺。

    大橋70 %以上村民屬于客家人,主要來自五華、梅州、興寧等地。大橋自古以來倉廩殷實,商品經(jīng)濟盛極一時,老圩若干年前留存下的房子經(jīng)歷不凡,涵蓋著深邃的底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橋鎮(zhèn)因煤而興,那里有大橋發(fā)電廠、贛南大橋煤礦,時有信豐“小香港”之稱。

    可是,十多年前,煤炭資源枯竭,企業(yè)產(chǎn)能淘汰,或關(guān)?;虬徇w,大橋鎮(zhèn)蕭條成了“街道冷清車馬稀”的角落。時過境遷,大橋新街煥然一新,美化綠化亮化,人行道彩磚鋪設(shè),停車位和斑馬線井然有序;新居樓、敬老院、公辦幼兒園、文化小廣場一應俱全……讓人體驗到大橋人的自由浪漫、自足自在,心靈找到了歸宿。

    大橋小吃融合中原烹飪和古虔百越人后裔山區(qū)飲食文化特色,形成了鮮、辣、酸、香的大橋風味,即使(píng)常的食品,一旦經(jīng)大橋人的巧手,也能翻出新花樣來,折射出客家飲食文化“和”的含義,正如《禮記·樂記》 “酒食者,所以合歡也” 。

    每年陽春三月,大橋人習慣制作艾米果。他們大清早提著籃子,從野外摘回細嫩的艾葉草,洗凈搗碎,摻和米漿蒸熟,艾米果包裹酸菜、竹筍和肉末。艾米果表皮光滑,色澤翠綠,清香撲鼻,甘中帶苦,質(zhì)柔性韌,食而不膩。草米凍是大橋的一道名點。大橋草米凍做工繁雜,他們先采來野生仙人草熬湯過濾留下綠汁,同時稻米裝進桶子,清水浸泡約一個時辰,推轉(zhuǎn)石磨磨漿,然后倒入鍋內(nèi)燒旺火加熱,再加入仙人草汁混合攪拌,一鍋白米漿瞬間變成綠米糊。待煮透后拿木勺舀起,放入竹制簸箕內(nèi)冷卻成團,過了個把鐘頭,持菜刀均勻切開,隨時可持筷子夾到碗里。到了冬季,大橋人從田土里挖回番薯,洗凈切成細片,裝進飯甑蒸熟,墊上薄膜攤開曬干,番薯干黃中透紅,質(zhì)地松軟耐嚼,既充饑又享受口福。釀豆腐是大橋一道首當其沖的拿手名菜。原先在中原的客家先民,嘗試著把肉餡包進豆腐里,味道格外鮮美,令客人們品呷出情調(diào),嘖嘖稱贊。有句調(diào)侃的俗話說“吃釀豆腐,到大橋去”實屬善意。

    大橋的精神食糧當數(shù)本地民俗藝術(shù)。舞香火龍是一項場景宏大、氣氛熱烈的民俗表演娛樂活動,特定在春節(jié)期間舉辦。據(jù)傳,“香火龍”最早起源于祀龍止雨水。香火龍扎稻草、竹篾,龍身插香,造型威武,結(jié)構(gòu)精美,長達數(shù)十米。大橋人還時興農(nóng)歷正月表演馬燈戲(又稱竹馬戲和跑竹馬) ,初三、十五起燈,二十一日收燈,稱做“夜燈” 。竹馬以竹片作支架,蒙上彩紙或紗布,馬首頸戴鬃毛,馬臀后戴條長尾巴,馬首、馬臀中空,插點燃的紅燭,栩栩如生。演戲時,演員腰前系馬首,腰后系馬臀,燈夜期間演出,馬燈戲班先到佛殿前拜,再到祠堂下拜,然后進村跳竹馬。后來,跳竹馬穿插唱小調(diào),演小戲,豐富了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農(nóng)閑時節(jié),大橋人自編自演贛南采茶戲,每出戲一般由生、旦、丑三人表演,又叫三角班,結(jié)合當?shù)胤窖?,詼諧風趣,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流傳大橋四五百年之久的大堂花鼓,題材來源于鄉(xiāng)村生活,故事性強,節(jié)奏明快,曲調(diào)活潑,它曾經(jīng)是大受歡迎、輝煌一時的經(jīng)典戲種,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放射光芒。

    大橋獨特的鄉(xiāng)俗和韻味,像田地里的莊稼,積攢一茬茬收成,散發(fā)出陳香,由近及遠,此起彼伏。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