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一個人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
后來,我們都開始明白,一個人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 正如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p> 是啊,就好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共情能力很強。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在看到別人的遭遇或者是經(jīng)歷時會不自覺的感到難過。 當然,能夠“共情”別人的人都是擁有善良品質的人。他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只是如果我們共情的能力太強,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詛咒。 事實也是如此,一個人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 就好像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視劇《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里面有這樣一個人物叫做胡晶晶,在別人的眼中她是一個樂觀開朗,善解人意的人。 她總是能夠感受到別人的痛苦,就好像朋友生病,向她訴苦的時候,她也能夠感同身受。這種強大的共情能力讓她成為了朋友們傾訴的出口。 只是這樣的情況,她接收的各種糟糕的事情都變成了負能量儲存在了自己的內心之中,慢慢的她開始變得消極,覺得活著真累。 最后因為失業(yè)這件事情成為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她選擇了用最極端的方式來結束這一切。 是啊,任何事情都是有界限的,共情也是一樣,也是需要有界限的。如果我們無止境的去共情,去理解別人,我們只會變得越來越痛苦。 所以,我們要知道有共情能力是好的,只是有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共情能力太強,對于我們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為我們可以理解別人,可以接收別人很多的負面情緒,只是這些負面情緒最終需要消化的是我們自己。 就好像《論語》里面有這樣一段話:‘過猶不及?!?/p> 對于我們來說,很多事情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夠過度,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界限的,如果突破這個界限,就難免會受到越界帶來的紛爭。 就好像我們對于共情的定義,所謂共情就是能夠把自己置身于對方的處境之中,并且體會對方的感受。 比如能夠為他人的幸福感到開心,為他人的快樂感到快樂。但如果過度的共情,我們同樣的也會因此而感到難過、悲傷。 就好像之前看過的一本書里面有過這樣一段話:“就像長期超負荷運動會造成肌肉損傷一樣,過度的共情能力很可能會給身體和情緒帶來負面影響?!?/p> 是啊,就好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就因為太過于共情,很難讓自己開心起來,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我為你付出那么多,就會覺得自己做的沒那么好。 常常會因為過度的共情,導致自己太過共情別人的痛苦,而導致自己無法從這樣的情緒里面走出來。 所以,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就是不能夠太過共情,因為理解的太多,就意味著痛苦增多。因為在接受別人的不容易時,在我們的內心會有一種煎熬。 就好像是有的時候,我們在看到別人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難受。如果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其實是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的。 比如,別人做了錯事,自己據(jù)理力爭。別人找自己幫助,自己拒絕后,都覺得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有很強的負罪感。 這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共情的能力太多。畢竟,共情能力強,也就意味著想得多。想得多自然而然也就不容易快樂。 在心理學上面也說過,一個人共情能力如果太強,就很容易負擔一些不必要承擔的責任,會給自己帶入痛苦。 只是我們要知道的事情是,每個人能夠承受的都是有限的。也正是如此,任何事情也是有界限的。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適度。不能夠過度,一旦過度就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和不必要的麻煩。 文|說說網(wǎng) 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