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600字
【第1篇】 我看了一本書——《科學家的故事》,我對其中有關(guān)科學家牛頓的故事,感觸最深。 短文主要寫的是:牛頓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艱苦的家庭中,他讀小學時,除了數(shù)學還好外,其他 幾門功課都不太好。但是,牛頓卻愛制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兒。有一次,他捧著一個用木頭做的水車架在水中。只聽見水車嘎嗒嘎嗒直響,不一會兒就轉(zhuǎn)了起來。這時,有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向他走了過來,對牛頓說:“你知道為什么水車會轉(zhuǎn)嗎?”牛頓愣住了,臉漲得通紅,不知說什么。那個男孩得意地說:“不懂就不要瞎干,笨木匠!”從這以后,牛頓并沒有氣餒,反而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興趣,開始努力學習,成為了班級里的優(yōu)秀學生,最后成為了歷史的巨人。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認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還記得兩年前媽媽給我報了書法班,當時也沒想多少,就報了名。老師很好,我也聽地很認真。每節(jié)課我都很專心的聽、講、寫、做。我從當初的楷書初級升為楷書高級,只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也就是第三節(jié)課左右);又從楷書高級到行書初級。這三個學期是漫長的,因為時間的長久:這三個學期又是快樂的,因為有朋友的相伴,老師的夸獎,家人的鼓勵,把這些作為動力,像老牛拉車耕田一樣,步步腳踏實地,不虛假。今年,季老師打電話來說把我的一份作品寄出去參加比賽了,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激動的一直問媽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呀。整個中午我怎么也睡不著,要知道,只有老師眼中的好作品才能交出去的。一年里,只有寥寥無幾的同學能夠擁有創(chuàng)作紙(有印刷的彩色圖案在旁邊的紙張),我在去年拿到創(chuàng)作紙后,練習了半個學期多,終于等到這次的機會了! 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就算再難的事都有可能成功! 【第2篇】 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科學家的故事》,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 1935年8月,錢學森離開祖國,來到了美國,接下來的十多年里,他刻苦鉆研,成為了當時美國一流的火箭專家,他在“二戰(zhàn)”時期,跟著自己的導(dǎo)師參加了導(dǎo)彈開發(fā)工作。 1949年,當錢學森知道新中國成立后,便想回到祖國,為祖國效力,就在回祖國的前兩天,忽然收到了美國政府的通知——不準回國,美國海軍陸戰(zhàn)師部長還說:“一個錢學森比得上5個海軍陸戰(zhàn)師(還是優(yōu)秀的),寧可把他殺了,也不能放他回國?!庇谑?,錢學森被關(guān)入大牢。直到1955年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祖國,組織和領(lǐng)導(dǎo)了新中國的火箭、導(dǎo)彈和航天器研發(fā)工作,對中國的導(dǎo)彈航天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 錢學森的努力,使中國變得富強昌盛。錢學森在艱苦的條件下,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但他依然去讀書,學習,更何況我們呢?在和平的年代每天過著幸福的生活,就應(yīng)該更加努力學習,熱愛祖國,長大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第3篇】 寒假初,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為《科學家的故事》的書,我立即打開閱讀,收獲許多以前我不知道的東西。 書中蘊含了很多的科學家獲發(fā)明家的故事,并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成長過程、發(fā)明感受和成功經(jīng)驗,讓我們加深對每位偉大的科學家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激發(fā)我們小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并重視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其中就有一個故事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就是**大王——諾貝爾。聽到諾貝爾,我們不由自主的會想到“諾貝爾獎”,而“諾貝爾獎”就是諾貝爾創(chuàng)立的。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個狹小的屋子里。諾貝爾的父親在諾貝爾童年時代,就一直對孩子們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使得諾貝爾也對實驗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長大后,諾貝爾父子有渴望發(fā)明威力更大的**,便和彼得堡大學的兩位教授開始了實驗之旅。然而,就在1864年9月3日,實驗間發(fā)生了意外爆炸,而面對失去聘任了痛苦,實驗設(shè)備的受損以及所用資金的缺乏,諾貝爾全然沒有退縮,終于又重新獲得了社會的信任。 諾貝爾的故事傳誦一時,全世界每家每戶皆知曉,而也有許多能人奇人去爭奪那寶貴而又偉大的諾貝爾獎,但是我看中的,不是諾貝爾一生共獲得了255項專利權(quán),也不是聞名世界的諾貝爾獎,而是諾貝爾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但又不輕易放棄的精神,沒有錢,沒有設(shè)備,更沒有親人對他的支持和社會對他的認可,但諾貝爾卻堅持了下來,最終,創(chuàng)造了奇跡! 這本書所講的科學家遠遠沒有講完,還有許多科學家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這是一些多么偉大、多么令人敬仰的科學家們呀!人類的發(fā)展離不開他們,而我們作為下一輩,更要對祖國、對世界、對全人類做出貢獻,讓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永遠有著我們的影子。 【第4篇】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猶如穿過古今中外,劃過歷史的長河,可謂群星璀璨:蔡倫造紙,張衡發(fā)明地動儀,“讓土地永葆青春”的侯光炯,揭開雷電之謎的富蘭克林,實現(xiàn)飛翔夢想的萊特兄弟……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印象最深的的還是世界發(fā)明大王愛迪生。 讓我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沒有電燈,生活將會是什么樣子呢?夜晚來臨時,我們只有在昏黃的燈光下讀書、寫作業(yè);路燈不再明亮,車輛在黑暗中行駛,將會有多少事故發(fā)生…… 愛迪生經(jīng)常站在窗前,看著被黑暗籠罩的城市,對自己說,要是能讓人們都用上電燈,夜晚像白天一樣明亮該多好?。?/p> 愛迪生下定決心發(fā)明電燈,讓電燈走入尋常百姓家。愛迪生說干就干,廣泛查找資料,借鑒前人的寶貴經(jīng)驗。他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哪一種材料做燈絲才能延長燈泡的壽命呢?為此,他用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失敗,使得投資老板抽走了資金;社會上的人一時間議論紛紛,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能否實現(xiàn)電燈的突破?……愛迪生還要頂著巨大的壓力工作。 當然,在困難面前愛迪生沒有退縮,在他發(fā)明的字典里沒有退縮這個詞。 今天我們都知道,電燈問世了。可是每一項發(fā)明的背后有多少辛苦,只有愛迪生自己知道,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為大眾服務(wù)的發(fā)明。 愛迪生的精神、他的毅力和耐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讓我們記住他的話吧:成功的秘訣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第5篇】 很多同學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學家,如:發(fā)明電話的諾貝爾;發(fā)明原子彈的愛因斯坦;發(fā)明孔燈的諸葛亮和發(fā)明固定連續(xù)攝影機的馬萊…… 我崇拜的科學家而是發(fā)明了電燈的愛迪生。 在愛迪生小時候,別人都叫他阿爾。小時候的阿爾很愛發(fā)問,常常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很煩,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發(fā)問題的對象,如果他對于大人的答復(fù)感到不滿時就會親自去實驗,例如有一次阿爾看到了一只母雞在孵蛋,他就問媽媽為什么母雞總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媽媽就告訴他母雞在孵蛋,阿爾便想如果母雞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過了幾天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阿爾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當家人發(fā)現(xiàn)阿爾在孵蛋的時候每個人都捧腹大笑了起來…… 八歲的時候阿爾就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于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dǎo)阿爾,并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后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里設(shè)置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藥標簽。 愛迪生從小就喜歡用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他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的烈火中燒紅,然后錘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就晃著大腦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火是什么東西?火為什么會燃燒?火為什么是紅的?火為什么這么熱?鐵在火中被燒之后為什么會發(fā)紅?鐵紅了為什么就軟了?回到家,小愛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開始了他最初的實驗。他抱來干草,并將其點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愛迪生的第一次實驗就引來了一場火災(zāi),將家中的木棚燒掉了。 看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我做事情沒有像愛迪生這樣堅持不懈:每次,我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碰到了一點點難處,心里就會想:管他呢,這題我回家再做!就這樣,許多難題都是媽媽親手幫我解決的,我根本沒有去做。現(xiàn)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這幾件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