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讀后感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
在讀了《哲學與人生》之前,看過一段傅先生給學生講課的視頻,就覺得傅先生講的特別平和,但內容的確讓人觸動。也許草草聽一聽覺得沒什么,很快就從思緒中劃走;但如果深思,卻覺得有很多令人深省的問題,不得不讓人越發(fā)思考。所以讀這本書的目的,也是想能從本書中找到更多的問題,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心靈答案。 當打開這本書,發(fā)現好像內容和書名有些不搭,更像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書,像是傅先生將一幅長長的人物畫卷慢慢的在你眼前打開,讓總多的哲學大師(熟知的中國哲學家和不太熟知的西方哲學家)從你面前緩緩走過。當你已經習慣,沉浸在這幅畫卷中的時候,突然發(fā)現在不知不覺中,古人已經一一走過,只留下若隱若現的背影,最后是傅先生在講他的“多元與融合”,在講他的“身·心·靈”。 哲學,讓我這個理科生也能看得懂,把思維的模式和心里的感受寫的讓大家可以簡單的體會,這種哲學是我第一次遇到的。 正如書中所言,我一直以為哲學是形而上的東西,是拗口的長句加上難懂的邏輯,是“哲人之學”。哲學,與我等凡人何干? 看完這本《哲學與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淺,也才痛恨眾多所謂的哲學人士的誤人子弟。 其實哲學是“哲人解讀凡人感受之學”,而這種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給凡人深思和啟示,能讓凡人帶著思考和追求活在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的一生都帶著哲學,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學,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學。人為何而活,哲學給出很多答案,本書沒有給出答案,傅先生卻一直在用行動證明著什么。也許,每個人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有頓悟的感覺,但那時已無法交流。 對《哲學與人生》這本書而言,都只不過是哲學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這朵浪花卻讓我產生了對哲學的濃濃興趣,也許這就是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天空中雖不曾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 哲學(Philosophy),這個字源于希臘文,是由希臘文中Philia和sophia這兩個字所合成的,意思是“愛智”愛好智慧。哲學具有基礎性與整合性,既能為一切知識奠基,又能統(tǒng)合所有的知識。任何一門專業(yè)的學科,學到最后所抵達的境界都是哲學的層次。圖書館里面編號“(1)”的就是哲學類,它在傳統(tǒng)思想中代表一個總和的、整體的學問。就這點來說,哲學確實有它特別的地方。 每個人都需要哲學,人類天性有一種哲學的傾向——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由,能夠做自己,擺脫各種限制與壓力,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喜悅。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要愛好智慧。愛好智慧就是從事哲學思維,它像人生的照明燈,讓我們知道該往哪里走。 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凡事保持好奇。避免被集體潛意識影響催眠,這樣才能讓自己重新出發(fā)。 哲學的思維:理性的反思。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思考能夠讓一個人找到生命中轉彎的機會。 培養(yǎng)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識的范圍里面奠定基礎。有了基礎之后就要進一步達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這個境界和個人主體的覺悟和體驗有關?!爸腔邸庇袃牲c特色:“完整”與“根本”。 所謂完整,代表把生命視為一個整體。因此對任何事情成敗得失的判斷,都不能只看某一點,而要考量整體生命。如此一來,才能夠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發(fā),以及在得意的時候知所收斂。 所謂根本,除了生死的問題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也屬于根本的問題,譬如:人為什么有不一樣的命運及不一樣的遭遇?為什么有些人做壞事卻沒有遭受報應?為什么有些人生下來就必須受苦受難?這些都屬于根本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在生活里也都不會有明確的答案,所以需要以開放的心胸準備接觸智慧。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yǎng)。 培養(yǎng)思考習慣,“要在不疑處有疑”——在沒有任何懷疑的地方產生懷疑。掌握整體觀點,就是對任何事情都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見,思想也將更為圓融。當然,我們年輕的時候未必喜歡圓融,甚至覺得那樣好像沒有什么個性,說任何話都四平八穩(wěn),想要面面俱到。然而,年齡與經驗增加之后會發(fā)現,人生很多問題的確應該從各方面來考量,才不至于鉆牛角尖。 確立價值取向,“取向”的英文是orientation,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是“定位”,二是“方向”。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或做人處事的風格,不過,經由學習與成長,我們可以進行修正及調整(定位),然后選擇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方向),這就叫做價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人生經由不斷的抉擇,而塑造出自己的風格。風格是指,一個人的言談和行為有一定的原則,并且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說,不會輕易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 力求知行合一,學了知識要利用起來,不用學再多也沒用。 思想方法:邏輯-思考的規(guī)則 概念:任何可以想得出來的名詞,都稱為概念,區(qū)別概念和意向。 判斷:兩個以上的概念結合在一起,會形成“判斷”。A = B,總共分為四種:全稱肯定、特稱肯定、全稱否定、特稱否定。全稱與特稱均針對主詞而言,全稱即“所有”、“全部”,特稱即“有些”、“某一些”。 推論:推論就是從既有的判斷推衍出新的判斷。分為三種類型:直接推論、三段論法(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兩難推理。 語言分析:發(fā)揮表達的效應,表達需要具有明確、一致、普遍這三項條件 現象學:現象學是辨物的策略 胡塞爾的現象學:描述法,自由想像法,地平線法 打破的假象有四種: 種族假象:把人類種族的需求,當作惟一的判斷標準,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為了人而存在的。 洞穴假象:這是指每個人都好像是井底之蛙,思考受到限制人雖然無法避免自己的限制,但是知道這些限制,就可以減少被限制的程度 市場假象:代表思考中混雜著許多傳言或道聽途. 劇場假象: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識形態(tài),這在哲學和宗教領域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許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學或一種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臺劇,全套搬演出來,從此以后認為人生就是這樣,這就叫做劇場假象。 4)詮釋學-閱讀的途徑 不要從傳統(tǒng)或個人的角度閱讀,而是要看文本(文章本身寫作的方式)角度來閱讀。因為沒有任何人能夠完全擺脫傳統(tǒng)文化與個人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