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豐樂亭游春·其三》鑒賞譯文
豐樂亭游春·其三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花滿樹,青山隱隱,日已偏西。廣漠的郊野,草色青綠,看不見邊際。 游春的人們,興趣正濃,哪管春天將去。豐樂亭前,人來人往,落花遍地。 注釋 1.紅樹:開紅花的樹,或落日反照的樹,非指秋天的紅葉。 2.長郊:廣闊的郊野。無涯:無邊際。 3.老:逝去。一作“盡”。春將老:春天將要過去。 創(chuàng)作背景 歐陽修于慶歷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間造了豐樂亭,第二年三月寫了這組詩。豐樂亭建于瑯琊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豐山東北麓的幽谷中,是豐山風(fēng)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里。這里面對峰巒峽谷,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fēng)景十分佳麗。關(guān)于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xiàn)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fù)Q,構(gòu)小亭于泉側(cè)。”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還寫下《豐樂亭游春三首》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 鑒賞 豐樂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瑯琊山幽谷泉上。此亭為歐陽修任知州時所建。他寫了一篇《豐樂亭記》,記敘了亭附近的自然風(fēng)光和建亭的經(jīng)過,由蘇軾書后刻石。美景,美文,美書,三美兼具,從此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 豐樂亭周圍景色四時皆美,但這組詩則擷取四時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繪。第一首寫惜春之意,第二首寫醉春之態(tài),第三首寫戀春之情。 第一首頭兩句說:綠影婆娑的樹木,枝葉連成一片,鳥兒在山上林間愉快地歌唱。陽光下和煦的春風(fēng)輕輕吹拂著樹枝,不少落花隨風(fēng)飛舞。“交加”,意為樹木枝葉繁茂,種植緊密,所以枝葉交叉重疊,形成一片綠陰?!笆幯眱勺謱懗龃猴L(fēng)在青山幽谷、林間草坪飄揚的神理,也寫出游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明媚春光,令人心醉。詩人呢,野鳥啁啾,雜花亂飛,他一概不聞不見,他也進(jìn)入了醉鄉(xiāng)。次日酒醒,春無蹤跡,原來已悄然歸去了。第四句“明日酒醒春已歸”,表面說醉了一天,實際是醉了整整一個春天。此句用夸張的語言反襯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暫,帶有濃厚的惋惜之意。 第二首前兩句說:天上是淡云旭日,晴空萬里;地上則是春草茂盛,蓬勃生長,碰到了游人的衣襟;而飛舞著的楊花、柳絮灑落在游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還滿”。一個“惹”字寫出了春草欣欣向榮之勢,春草主動來“惹”人,又表現(xiàn)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個“拂”字,更傳神地描繪了春色的依依。此句與白居易的名篇《錢塘湖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相比,功力悉敵,簡直把春景寫活了! 第三四句寫游人興之所至,來到豐樂亭,在亭西碰上了歐陽太守。太守在于什么呢?他雙鬢和衣襟上插滿了花卉,坐在竹轎上大醉而歸。籃輿,是竹轎。他不乘一本正經(jīng)的官轎,而坐悠悠晃動、吱嘎作響的竹轎,顯示出灑脫不羈的性格。因為坐的是敞篷的竹轎,嵌而人們得以一睹這位太守倜儻的豐采。 第三首寫青山紅樹,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無際。天已暮,春將歸,然而多情的游客卻不管這些,依舊踏著落花,來往于豐樂亭前,欣賞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盡”,兩字義近,但“老”字比“盡”字更能傳神。這首詩把對春天的眷戀之情寫得既纏綿又酣暢。在這批惜春的游人隊伍中,當(dāng)然有詩人自己在內(nèi)。歐陽修是寫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戀花》詞中有句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真是令人腸斷;而此詩“來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讀者惆悵不已。 綜觀三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寫景,鮮艷斑斕,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潑而又含意深厚。三詩的結(jié)句都是情致纏綿,余音裊裊。歐陽修深于情,他的古文也是以陰柔勝,具一唱三嘆之致。如果結(jié)合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來欣賞這組詩,更能相映成趣。 整理:zhl201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