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成長作文
學會成長作文(一)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就像海邊漂亮的貝殼;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整天嘻鬧的浪娃娃;童年是純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說起童年,倒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童年的我只知道玩,可是就是這些沒有營養(yǎng)的東西卻給了小小的我很多感悟。記得很多很多年前,一天中午奶黃色的陽光灑在我的身上,外面很安靜。時不時有一陣夾雜著花香的微風吹過來。正是正午所有生命都在享受這愜意的時光,連淘氣的小狗都聞著花香,躺在屋檐下靜靜的睡著了。而我則坐在臺階上。讓別人看來這是多么美好的時光?。】墒菍τ谀菚r活潑好動的我來說簡直是噩夢,父母都在睡覺,鄰居也是,動物也是。沒有人陪我,讓我感到很寂寞。忽然腦袋里閃顯出,小狗在搖籃里安安靜靜睡覺的場景。我的嘴角彎起一個完美的弧度,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坐在臺階上的小女孩和那笑容都消失了。去拿了呢?此時此刻我正在倉房里尋找小狗的‘搖籃’。有了我的嘴角彎出有那么一點點邪惡的笑容,手里拿著水果籃子,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熟睡的小狗。小狗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目光,立馬從夢中驚醒。眼淚汪汪的瞅著我,好像在說 :“主人,您就饒了我吧!”我忽略掉心里小小的愧疚,向小狗跑去。人人都說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小狗一次次的從‘搖籃’里跳下來,可那時的我又固執(zhí)的把它放回去。這一景象給寂靜的中午增添了幾分生氣。 后來才知道,小狗對高空十分的恐懼,它又怎么可能乖乖的躺在搖籃里睡覺呢?每一種東西都有她自己的位子,小狗不屬于高空,它只屬于地面,我錯誤的把它放到了錯誤的位子上。人也是這樣,只有讓他找到自己的位子,才能發(fā)揮作用。只要你耐心的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你也可以在成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子,也可以去發(fā)現(xiàn)別人沒發(fā)現(xiàn)的東西。要知道知識是等待別人去發(fā)現(xiàn)的,而不是自己找上門來。這就是我從成長中感悟出的道理。
考驗是人生的必需品。有了考驗,我們才會進步;有了考驗,我們才會慢慢成長;有了考驗,我們的人生才會變得完美。 一棵樹苗問一棵大樹:“大地上有什么東西呢?”大樹看了看他說道:“很多很多,大地之大,無奇不有?!毙涿缫荒樏H坏卣f:“您說的這么多,可為什么我沒看見呢?”大樹笑著說:“等你長到我這么高時,你就會看見的!”小樹苗又問:“真的嗎?可我怎么才能長到你那么高呢?”大樹說:“那就需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風吹雨打的考驗,你才會慢慢地長大,慢慢地長高?!?/p> 有一個人將一粒種子埋在泥土里,幾天后長出兩片像眼睛一般的綠葉,于是,這個人恍然大悟,感慨道:“我終于明白人們?yōu)槭裁匆逊N子埋進土壤里,是因為這樣,才能考驗種子在無盡的黑暗里,有沒有一顆追求光明的心呀!” 是呀!人的一生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著考驗嗎?沒有誰會借機逃掉或刻意回避的。 當“5·12”地震來臨,不就是給中國人的一個特大的考驗嗎?“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在這個考驗下,中國人明白,團就就是一把鑰匙。因為團結(jié),所以就能夠戰(zhàn)勝困難;因為團結(jié),所以就可以重建家園。這一考驗,使我們?nèi)松嗔艘槐K明燈,照耀著我們成長。 成長,并不是那么容易;成長,也不是那么風平浪靜;成長,更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成長,需要考驗;成長,需要挫折;成長,需要磨練。
以前我有些膽小,而且怕狗。走在路上見到跑著的狗,我就嚇得心尖兒發(fā)顫,兩腿發(fā)軟,生怕那狗向我跑來。 但是有一次,卻不一樣了。有一天弟弟來玩。我就帶他到外面去轉(zhuǎn)轉(zhuǎn),回到小區(qū)發(fā)現(xiàn)在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上有一只兇神惡煞的土狗,那只死死地盯著我,尾巴豎了起來,我身子一抖,只覺得脊背發(fā)涼。那只狗“嗚嗚”叫了兩聲,又猛地狂吠起來,把背弓著,似乎蓄勢待發(fā)要向我和弟弟撲過來?!案绺缥液ε?!”弟弟往我身后縮了縮。我也很害怕!雖然小區(qū)里有幾只狗和我混得算熟,可這只土狗我不認識,而且它好兇,可不向那幾只金毛犬那樣好惹!該怎么辦?如果我拔腿就跑,狗好不好來咬我?那我弟弟又怎么辦呢?“哥哥……”弟弟扯扯我的衣角。驚慌地看著我。(m.haoli737.com)弟弟比我矮兩個頭,才上幼兒園大班。那只土狗還在叫,一瞬間我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們兩個人中我最大,我也保護弟弟!于是我鼓足了勇氣,拾起一根樹枝邊向狗跑叫:“你這只死狗,叫什么叫!快走開啊!”那只狗往前跑了兩步,我閉著眼把樹枝往它那兒丟,尖叫一聲。那一刻我覺得我好像不一樣了,我所有的害怕都沒有了。 那只狗就向后幾步,掉頭走了。天哪,我打跑了一只狗!弟弟拍手高興地說:“哥哥真了不起!好厲害!我要告訴老師我哥哥打了一條狗!”我心中充滿了自豪感,我長大了,我不怕了。我昂著頭說:“我是你哥哥,當然要保護你!”成長給了我一份意義的禮物,那便是責任與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