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桃花|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aⅴ

<label id="qutfd"><tt id="qutfd"></tt></label>

  • <span id="qutfd"></span>
    <object id="qutfd"></object>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td id="qutfd"><video id="qutfd"></video></td>
    <menu id="qutfd"></menu>
  •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美文 > 隨筆美文 >

    隨筆美文

    姑姑家的“三羊開泰”

    隨筆美文2021-04-2057舉報/反饋

      周末,姑姑打來電話,70歲的老人聲音洪亮,叫著我的乳名,好久沒人叫我乳名了,聽著真親切。姑姑是個急性子,說話大嗓門,還沒等說句問候語,那邊下達了命令:周日帶媳婦去她家,她要殺羊提前給我們哥幾個過中秋節(jié),我告訴他因中秋節(jié)放假周日不休。她說:放不放假是國家的事,但星期天殺羊是她定的,知道已經(jīng)下達完了,誰也不能少,誰不去也不行,說著,掛了電話。

      接完姑姑的電話,更加勾起我對中秋的回憶。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中秋節(jié),既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中秋之夜,月圓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不過,最讓我動之以情的是小時候的中秋節(jié)。小時候十分想過中秋節(jié),一是過中秋節(jié)有月餅吃。那時候誰家都是憑票一口人一塊,老人都舍不得吃,吃也是象征性吃一口而已,最后都是孩子們的。我常常以大兒子,大孫子自居,相對能得到比較多的月餅,月餅當然吃的多。不過也不像現(xiàn)在這樣,放開肚皮盡情地吃。也要小口小口地吃,甚至是舔,舔到嘴里還要“吧嗒”幾下,盡情的感受月餅的香甜。也是為了盡量延長吃月餅的時間,上學的時候還會同小朋友們顯擺,我還有月餅呀。月餅在小朋友們之間是“財富”的象征。有時候留得久了,都長毛了,就是變味了也要吃。沒有人舍得扔。
    摘自: m.haoli737.com

      讓我們當時那些“饞貓”,想過中秋節(jié)的另一個原因是中秋節(jié)能吃上一頓羊肉餡餃子。在我們家鄉(xiāng)流傳著“好吃不如餃子,坐著不如倒著”。雖然還有“大年初一吃餃子全國都一樣”的說法,但在我的老家,中秋節(jié)那頓餃子是羊肉餡的,一年只能吃上這一回,真是很有吸引力的。

      說起那時候吃羊肉餡餃子,一年只吃一次的原因,是因生產(chǎn)隊一年只能殺一次羊,平日就是想吃,有錢的人家也沒地方買,那是一個沒有農(nóng)貿(mào)市場,商店啥東西都憑票,個人又不允許養(yǎng)羊的年代,想買也買不到的。所以,吃起來覺得中秋那頓餃子是特別的香。

      在我們生產(chǎn)隊殺羊還出過笑話:生產(chǎn)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誰殺羊誰白得一付羊**。大羊**要就3兩左右,有一年,兩人曾為一付**搶了起來,險些動刀子。

      姑姑是我家大輩分唯一的親人,她的話就是命令,周末請假去了。一到姑家,更讓人感到一部分先富起來農(nóng)家生活的溫馨。

      白墻紅瓦正房廂房各5間,窗明幾亮、金碧輝煌;高高的圍墻,鐵大門,占地3畝多的大院子,在一個深宅大院。園子里長著應有盡有的農(nóng)家細菜,有紅有綠、鮮嫩無比;廂房敞房內(nèi)擺放著三輪、四輪拖拉機,摩托車及各式農(nóng)機具,現(xiàn)代農(nóng)民有的這里都有;羊圈內(nèi)幾十只大綿羊,一只只胖的肉都要掉下來了,走起路來搖搖擺擺;院里跑著數(shù)不過來的雞鴨鵝,叫聲不斷,好像在演奏著家禽小合唱;小花狗搖著尾巴在叫,好像是在喊:歡迎到來。

      姑父、姑姑,表弟、弟媳都出來迎接我們,兩位老人都70歲了,耳不聾,眼不花。70歲的姑姑沒有一根白發(fā)。姑父每天要放牧著他的幾十只綿羊。當我問候姑父身體時,他驕傲地講:每天都放羊,這身體“梆梆”的。哪年也得賺3萬元以上。老人的話讓我汗顏,我的收入不如老人。

      一進屋,姑姑就發(fā)話:趕快放桌子,讓他們吃飯。這一個個都是到屋就喊餓的手,飯要是不堵上他們的嘴,都不高興。弟妹聽了覺得好笑,笑著問俺,是嗎大哥,我媽說的對嗎?看著弟妹一聲甜脆的“媽”,讓我的心感到更甜,如今有多少家庭婆媳關系緊張,而姑姑同媳婦的關系從弟妹的一聲“媽”中告訴我,好著哪!

      弟妹也是個“霎愣”手,我們的手還沒洗完,那邊的一桌子菜擺上了。全是我們喜歡的。

      手把羊肉,羊下水湯、小雞燉蘑菇,各樣青菜,豆腐……豐盛得很。幾杯酒下肚,姑父說起話來:讓你們來,就是感受一下姑父家今天的生活,這要是在過去,誰家能養(yǎng)這么多羊?一個生產(chǎn)隊也養(yǎng)不了這么多,殺只羊就是讓你們吃個全科。姑父養(yǎng)的羊肥,是不是一點膻味沒有。一會酒喝的差不多了,再上羊肉餡餃子,這是真正的“三羊開泰”喲。姑父的臉兒紅了!70歲老人的“三羊開泰”讓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30年之后農(nóng)民的喜悅之情。

      姑姑家的“三羊開泰”是我吃過的最香、最開心的一次全羊宴。平時話很多的我,在姑父面前,今天怎么也找不到話題。這中秋別有風趣。

      離別的時候,姑姑又每人給我們一包羊肉,每人一箱雞蛋。老人一再講:我知道你們啥也不缺,但這是自家小雞下的,沒吃飼料,吃著放心。市場上哪有這樣新鮮肉和蛋的?

      老人的話讓我們誰也沒辦法反駁,是啊,70歲的老人給我們的不是雞蛋,是老人的真情,她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回報。

      姑姑家的“三羊開泰”真香。讓我回味無窮!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