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韻貴陽
解讀清音幽韻的貴陽城,正是臘盡春回的季節(jié)。我津津有味地極目迥望,天空中氤氳著濕漉漉的水汽,似雨似霧。霧氣把山、水、建筑捂藏在飄渺朦朧、似幻似夢的氛圍里,看著讓人養(yǎng)心悅目。養(yǎng)心悅目的景致次第閃現(xiàn),蕩漾著柔柔幽幽的詩情和旖旎迷人的畫韻。 作為一座城市的創(chuàng)意,貴陽城采擷了天下山水之精華。華麗間見樸拙,婉約里顯溫雅。青山巍巍,層樓疊榭,河水流碧,碧水、青山、建筑,渾然一體,相映生媚;推窗則清水瀠洄、靈秀撲面,登山則青蔥滿目,美輪美奐。自然之神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手筆,把這里勾勒成喀斯特地貌,勾勒成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地;貴陽人因地制宜、依山造城,把山、水、建筑融合成了令人企慕的居住佳境,聳壑凌霄。 毋庸置疑,貴陽山城與重慶山城因地理位子不同,風(fēng)貌也變得迥然有異。重慶山高坡大、地勢險峻,鱗次櫛比的大廈高樓盤山而筑,錯落有致,看上去氣勢磅礴,宏偉大氣;而貴陽四圍是山,山小坡緩,建筑依山傍水而筑,整座城臥在盆地里,像一個刻意雕琢的大盆景,玲瓏剔透,典雅精致。環(huán)抱貴陽城的山有黔靈山、八角巖山、百花山、照壁山、烏峰山、北家山、螺絲山、毛安坡山、觀風(fēng)臺山、炮臺山、南岳山、斗篷山、大尖山、筆架山、貓口山、仁家山、蘭花坡山、獅子山、金頂山,山不高,卻俊秀;不險峭,卻柔媚;不剛毅,卻堅韌。屹立的群山像一個個晝警暮巡的衛(wèi)兵,櫛風(fēng)沐雨地守衛(wèi)在貴陽城的周圍,無怨無悔,彪炳日月。 鑒別一個城市的優(yōu)劣不但看山,還要瞧水。一方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滋潤一座城;水對于城市來說,至關(guān)重要。可以說,南明河是貴陽城的母親河,沒有南明河就沒有貴陽城,更沒有這一方文化。南明河是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清水河的源頭,全長118公里。這一彎碧綠亮麗的河水靜靜地滋養(yǎng)著這座城市,滋養(yǎng)著這一方漢、布依、苗、回、侗、彝等族的人民。因為有了水,貴陽城頃刻間神韻鮮活起來,靈性流動起來,清麗婉約起來,文化也就流淌傳承起來。 說到文化,不能不說甲秀樓。甲秀樓矗立在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有浮玉橋銜接兩岸,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閣樓四面凌空,高二十余米,三重檐四角攢尖頂,底層石墻,四圍用十二根白棉石巨柱托檐,護(hù)以雕花石欄,巍然屹立河中,氣勢宏偉。甲秀樓未筑之前,元朝著名道士張三豐云游至此,頓感氣象獨特,斷言在此修建一樓,不出三百年貴州定能出一名狀元。因了“黔驢技窮”和“夜郎自大”的典故,黔人深知弘揚文化、開啟心智的重要。明代中葉,王陽明再傳弟子馬廷錫在此建棲云亭,宏揚陽明學(xué)說。明萬歷二十六年,時任貴州巡撫的江東之,為改變貴州人文衰微,科甲考試天荒不破的窘象,在棲云亭舊址興建一樓,以祈愿貴州的考子能科甲挺秀,故而起名甲秀樓。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張三豐真有預(yù)測世事的本領(lǐng),不及三百年,清光緒年間,貴陽府青巖鎮(zhèn)的趙以炯就在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圓了張三豐的言說。張三豐名聲大振,甲秀樓也流播四方。至此,甲秀樓成了貴陽城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成了貴陽文化昌盛的象征。 如果用花草勾勒貴陽的豐韻,當(dāng)屬蘭花。蘭花是貴陽的市花。蘭花的香、色、神、韻等四絕,蘊含著內(nèi)在美、情操美、品性美、神韻美等藝術(shù)審美價值。蘭心蕙性的貴陽人以自己的細(xì)膩和周到將蘭花調(diào)養(yǎng)的高潔清雅,楚楚動人。貴陽人趨之若鶩地愛蘭花、品蘭花、贊蘭花,以花抒情,借蘭言志,用蘭花傳承著自己的澹泊明志和地域文化,可稱可贊。其實,貴陽城原本就是祖國百花園里獨占一隅的一株蘭花,她抱芳守節(jié),不偏不倚,默默地吐香,靜靜地流芳,可圈可點。 時光荏苒,惟日不足。未讀透蘭惠幽香的貴陽城,未看夠畫韻悠揚的貴陽景,便要踏上離去的征程,心里難免生出些許遺憾。遺憾就遺憾吧,讓遺憾滋生悠悠的念想,讓念想萌生重游的欲望。有朝一日,我再做一名足音跫然的回頭“蘭客”,重賞貴陽花,重品貴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