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古冢稠
在遼闊的西北高原,一條連延數千里,如萬馬奔騰的山脈,縱貫于騰格里大沙漠與銀川平原之間,成為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這就是著名的賀蘭山。賀蘭山東麓的山腳下,一連串高大的土筑建筑物按照一種神秘的順序依次排開,在獵獵秋風中顯得蒼涼而又悲壯,這里埋葬著曾經顯赫一時的西夏王朝的九位帝王。 西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早期的黨項人處于原始的游牧狀態(tài),尚武而勇猛。隋唐期間,逐漸內附。唐末,黨項族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參與鎮(zhèn)壓黃巢農民起義軍的軍事行動。政府以夏州為定難軍,以拓跋思恭為節(jié)度使,封爵夏國公,賜姓李,受松州都督府節(jié)制。從此,這支從蠻荒之地走出的古老民族,以族人的鮮血和生命為代價,換來了一個輝煌的漢族姓氏,唐朝的國姓——李。當拓拔氏接到賜姓李的敕書時,也許大多數族人都沉浸在歡欣鼓舞的氣氛中,但在慶祝的人群背后,肯定有人正在默默流下苦澀的眼淚,獨自喝下屈辱的烈酒。 戴著李姓的桂冠,黨項人走到了公元1032年,黨項的姓氏也隨著中原王朝的更迭而變化,唐朝的李姓一度改為宋朝的趙姓。幾百年的忍辱負重逐漸培育出了黨項族幾代杰出首領。這一年,李元昊繼位夏國公,他首先拋棄了唐、宋王朝賜封給其祖的李姓、趙姓,改姓嵬名,稱“吾祖”?!拔嶙妗睘辄h項語,意為“青天子”。為了懷念祖先,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發(fā),剃光頭,并穿耳戴重環(huán)飾,以示區(qū)別。同時強令黨項部族人一律“禿發(fā)”,且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任何人都可以處死他。一時間,黨項民眾爭相禿發(fā)。 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開國帝王,元昊具有深邃的戰(zhàn)略眼光和杰出的軍事才能。史書記載,李元昊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尤好法律和兵書。通漢、蕃語言,精繪畫,多才多藝。自元昊的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在位時,黨項族已經不斷對外出戰(zhàn),擴大勢力。1038年11月10日,羽翼豐滿的元昊自立為帝,脫離宋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建國以后,元昊率領黨項健兒,在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三戰(zhàn)三捷,擊敗北宋,在賀蘭山之戰(zhàn)中大勝遼國,奠定西夏在遼、宋兩國的地位。西夏王朝在元昊的帶領下走向鼎盛,他對內仿效中原王朝的體制大修政治,對外實行抗衡宋、遼、視二國“之勢強弱以為異同”的外交政策。西夏王朝迅猛發(fā)展,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包括了現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陜西的部分地區(qū)。黨項的民族自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與此同時,西夏王朝選擇了賀蘭山東麓這塊風水寶地,開始大修陵寢。大批漢人工匠來到夏國與黨項工匠一起,參與了陵寢的修建。陵寢內闕、碑亭、月城、內城、獻殿、靈臺、內神墻、外神墻、角臺等建筑一應俱全,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展開,嚴格地遵從了唐、宋建筑的格式,但也顯示了黨項的某些民族特點及其他民族葬俗的影響。在兩百年間,十幾位帝王前赴后繼,不斷拓展了陵區(qū)的規(guī)模。最終建成了東西寬約4.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坦開闊,占地50多平方公里的宏大建筑群。 王陵的建造,耗費了西夏王朝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王朝的覆亡的種子,或許從陵墓奠基的一刻,就已經埋下。 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項族的一代雄主元昊,埋葬在西夏王陵的三號陵中。三號陵又稱泰陵,是整個陵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歷經千年,地面建筑雖遭嚴重破壞,但陵園的闕臺、陵臺基本完好,陵城神墻、門闕、角臺大部尚好,布局清晰可辨。 如今的元昊,靜靜地躺在泰陵之中。他的背后是連綿不絕的賀蘭山。在碧空如洗的藍天映襯下,賀蘭山如一群迎著烈日的戰(zhàn)士,持刀躍馬奔馳向前。松濤陣陣,是戰(zhàn)士的吶喊,樹影搖曳,是旌旄在揮舞。地下的元昊,是否聽著雷鳴般的戰(zhàn)鼓,是否正看著黨項勇士金戈鐵馬所向披靡,九泉之下,他是否又回到了遼闊的好水川戰(zhàn)場。 元昊之死是一幕人間慘劇。在位16年,文治武功卓有成效的元昊,晚年日益暴橫淫縱,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導致西夏內部日益腐朽,眾叛親離。他猜忌功臣,稍有不滿即罷或殺,導致母黨專權。他廢皇后野利氏、太子寧林格,最后竟然瘋狂地立太子之妻子為自己的新皇后,終于導致父子反目,招致殺身之禍。1048年正月十五,元昊在上元節(jié)宴會宴請群臣,喝的醉眼朦朧。當他踏進寢宮的大門,聽信了別人挑唆的廢太子寧林格早已埋伏在此,他從暗處沖了出來,一把雪亮的鋼刀帶著滿腔憤恨和些許不安插向了他親身父親的面部。醉態(tài)中元昊憑本能躲閃了一下,這一刀割去了他的鼻子。次日,元昊因失血過多撒手人寰,他告別了自己親手創(chuàng)立的西夏王朝,享年46歲,廟號景宗,謚號武烈皇帝,葬泰陵。 元昊離開這個世界時,不知道帶著滿目羞愧還是無盡的悲涼。在他親生兒子持刀刺向他的一刻,他自責了嗎,心碎了嗎?元昊死后,其子寧林格以弒君罪被處死,在此之后的五十年間,政權落在后黨手中,西夏也連續(xù)不斷地遭到遼國和宋朝的軍事打擊,國勢漸衰。元昊親手創(chuàng)立了輝煌的西夏王朝,又一手把它帶入了動蕩之中。 元昊個人的命運,正是是顯赫一時的西夏王朝的縮影。 1227年,西夏王朝迎來了它建國以來最恐怖的敵人。崛起于大漠草原之上的蒙古,開始對外擴張和擄掠,首當其沖的便是西夏。22年間,蒙古先后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親征。 這一年,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包圍了夏都興慶府,面對重圍,西夏人殘存的堅韌品格和不屈血性被喚醒了,他們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斗志。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雖戰(zhàn)無不勝,遇到西夏卻遭西夏人拼死抵抗、陷入苦戰(zhàn)之局,圍困興慶府半年之久,蒙古軍隊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成吉思汗惱羞成怒,降旨“每飲則言,殄滅無遺?以死之、以滅之”。七月,成窯思汗在清水縣(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立下遺囑:死后暫秘不發(fā)喪,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全部殺掉。不久,末主睨率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經過一番血雨腥風,蒙古大軍終于攻陷西夏都城興慶府,他們四處搶掠 、大肆屠殺,鐵騎所到之處,白骨敝野。蒙古軍隊帶著末主等行至薩里川,成吉思汗病死。蒙古軍隊為了防止夏主生變,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末主睨等殺死,西夏皇族也被盡數殄滅。建國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王朝終于滅亡,黨項族也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 西夏王陵,也連同它的主人,在戰(zhàn)火中遭到了滅頂之災。在圍困興慶府期間,成吉思汗下令焚毀王陵。一時間,一座座黃色的陵臺連同他精美的外飾,消失在滾滾濃煙之中。 曾經在在賀蘭山下連綿展開,在陽光照映下,金光燦爛的西夏王陵,就這樣在蒙古滅夏的戰(zhàn)火摧殘和歷史的風吹雨打中,只剩下黃沙、衰草、碎磚、礫瓦、斷碑、殘劍和一座高大的土堆,……一個縱橫河西走廊稱王稱霸達兩個世紀的王朝——西夏,一個曾經建立了輝煌王朝的優(yōu)秀民族——黨項,如今只剩下了這些滄桑無比的符號,靜靜地躺在賀蘭山下,任憑后人憑吊和遐想了。 后人在西夏王陵前嘆到: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與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