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執(zhí)著和激情鋪就光輝燦爛的詩意人生
——在李東華散文詩集《詩路心語》首發(fā)式上的話 文/楊汝洪(亙亙) 今天,我有機會坐在這里,與老前輩、老領(lǐng)導、老作家、老詩人以及各位文朋詩友一起,來探討開陽著名散文詩人李東華老師的散文詩作品,我很榮幸,也非常光榮!請允許我代表開陽的一大批青年文學愛好者,向一直以來對文學事業(yè)傾注很多心血的各位領(lǐng)導致敬,向老作家老詩人致敬! 貴州“獨山傳奇”詩歌主題公園創(chuàng)建人,貴州青年詩人郭勇(別名漠血)在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說:“因為我是詩人,所以我是好人?!边@句話如果是用在李東華老師的身上,我想,是再也貼切不過了。我是1995年前后在開陽多位詩人發(fā)起的“梨花的夢”同題散文詩賽上,讀到東華老師的散文詩,發(fā)表在《安順文藝》上。好像是2004年吧,我才見到了東華老師真人,他當時在文廣局任黨組書記,我借調(diào)開陽電視臺做記者,由于我的膽怯,沒有抓住機會,好好向老師請教、學習,實在遺憾。不久,東華老師一下子就調(diào)花梨當黨委書記。我清楚地記得他當初給了我一些文件資料,我放在了久銅路的住處,他去花梨路過我家門口,電話叫我下樓歸還文件。當我把文件送到樓下,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開著一輛破舊的桑塔拉轎車時,我心底突然涌起一種莫名的痛:具有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詩人兩重身份的東華老師,有多么的不易與無奈?。∮捎诟鞣N原因我也繼續(xù)回鄉(xiāng)下教書。一別七八年,直到老師調(diào)任教育局黨委書記,發(fā)起主辦《開陽教育》內(nèi)刊,我們因為詩歌,因為渴求表達與傾述,因為心底那份對詩歌堅持不懈的追求,從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個當過教師、工作員、鄉(xiāng)鎮(zhèn)干部、科局黨委書記的詩人;一個無論工作如何變故,堅守散文詩創(chuàng)作三十余載的詩人;一個不遺余力攙扶青年作者走向詩歌殿堂的詩人。就是今天的《詩路心語》作者——李東華老師。一個人不善良,心中沒有大愛,從政與從文,都不可能堅持這么久。 詩人李東華的執(zhí)著主要表現(xiàn)在散文詩創(chuàng)作歷程和對作品深度的追求上。在創(chuàng)作歷程上,開陽文聯(lián)劉毅主席在《詩路心語》序二——《樸實藏雋永,筆端流真情》一文中有比較精彩的回憶錄,劉主席飽含深情地回憶了東華老師從八十年代初一直到今天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堅守和他們兩人的深情厚誼,此文娓娓道來,令人感動。因此對于東華老師的創(chuàng)作歷程,我在此不再贅述。在作品深度的挖掘上,中國散文詩研究會**、著名散文詩人嚴炎先生在《人文情懷和情感眷顧——李東華散文詩集<詩路心語>序一》中,也有舉例分析,我還想深入談一下。李東華老師對作品深度的追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渡礁琛?、《酒歌》、《漁歌》、《蛙歌》、《古渡》、《古塔》、《古城墻》、《山路》、《烏江渡》、《十里畫廊》、《繡》、《跳圓》、《木葉情韻》、《對歌》等篇章,選材都立足于開陽這片故土,足見詩人用情之深,令人折服?!耙欢纬菈?,藏著一個悲壯動人的故事。暴君筑長城,用血和淚攪拌灰砂,用尸骨做磚石;而百姓筑城墻,用團結(jié)作鼓勁的號角,用御辱作抬石的扛繩……城墻一層層筑高,抵御外來入侵的信念一天天筑牢……”(《古城墻》)對家鄉(xiāng)沒有投入真情,這樣的詩句是寫不出來的。第二、作品在單個意象上盡力做到了無限擴張,并構(gòu)筑起了為意境服務的意象系統(tǒng)?!耙庀蟆币辉~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nèi)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nèi)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東華老師的詩歌創(chuàng)作完全遵循了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在生活再現(xiàn)時心有所感,并寄托在了一些所選定的具象上,使之融入某種感情色彩,從而制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shù)天地。我們在閱讀他的散文詩時能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基本可以在還原詩人所見所感的基礎(chǔ)上滲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如:“歲月一截一截脫落。汨羅江,將詩祖血紅的心托舉得很高很高,那一聲聲的天問,可把昏庸的君王喊醒?”(《汨羅江,千年流淌的詩魂》)詩人把落日和汨羅江江水流淌的聲音這一具象進行了有力的提升,用“血紅的心”、“天問”實現(xiàn)深化,最后達到了“喊醒”的震撼力度。詩人在寫屈原跳江時不斷發(fā)問,在最后一節(jié)突然大喊:“汨羅江啊,請你告訴我!……”詩的意境是何等壯觀!第三、且行且歌,突破名山大川傳統(tǒng)詩意表達。東華老師的《詩路心語》,有很多篇章是寫名山大川風景名勝的:《洞庭秋月》、《華清池》、《秦兵馬俑》、《大雁塔》、《長城》、《踏訪故宮》、《蝴蝶泉》、《三塔情韻》、《洱海情思》、《石林》、《峨眉佛光》、《岳陽樓》、《鳳凰古城》等。古人寫名山大川風景名勝,要么會停留在表面的寫景上,要么借景抒情表達個人得失和落寞。而東華老師的散文詩,往往能做到從個人情感到公共情感、社會情感的整體提升。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游峨眉山,在他長達近萬言的《峨眉山行記》和《峨眉組詩:登光相臺觀佛光》詩中,對“峨眉寶光”作了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形象地記載了“峨眉寶光”出現(xiàn)的不同時間、位置、色彩、形態(tài)及其幻變情節(jié)和特征,可謂十分詳盡。然東華老師的《峨眉佛光》,完全把筆墨從單純寫景上挪開,對情感施以濃墨重彩:佛光像少女,似瓊樓,似秦宮漢都,似嫦娥奔月,似波濤萬傾,似人羽化成仙;峨眉之美,就是神話、就是夢—— 峨眉極頂,佛光,偶爾一現(xiàn)。 晨光曦微,朝霞初放,薄霧裊繞,佛光,就像一位美少女,披著輕紗,緩步走來。 幻化的影,似蜃樓,金碧輝煌; 似秦宮漢都,笙歌曼舞; 似嫦娥奔月,風姿綽約; 似波濤萬傾,千帆競渡; 似人羽化成仙,逍遙隨緣…… 對著山下長嘯,沉沉的回聲,似有佛主輕輕點悟。 難怪,有人要以身殉情,追隨佛光,絕塵而去,絕緣而去; 難怪,數(shù)以萬計的游人,千里迢迢趕來,要親眼目睹你的風采; 佛光啊,你將峨眉的美,升華成了神話,像千年不散的夢,縈繞在世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