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瑜:殷墟探秘
前幾天讀余秋雨的《中國文脈》,里面有一篇文章是《發(fā)現(xiàn)殷墟》,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人類文明的起源-----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過程,以及一些為考查中國文化而作出貢獻的著名人物,例如像王懿榮、劉鶚、王國維等人。王懿榮是山東煙臺人,生在亂世,為了甲骨文不惜重金,但是因為八國聯(lián)軍進中國,慈禧和皇帝逃跑,他感覺作為國家的官員不能盡到自己的責任,于是要自殺而死,現(xiàn)實吞金沒有死成,后來喝毒藥,最后投井而死,他的妻子也跟著投井。就這樣一位金石家為了自己的責任獻出了生命。 王懿榮為官清廉,死后家里債臺高筑,兒子王翰浦為了償還債務,便把父親搜集的甲骨給了劉鶚,劉鶚對這些龜甲進行研究,在出版《老殘游記》之后的同一年,也發(fā)表了《鐵云藏龜》,使甲骨文第一次從私家秘藏變成了向民眾公開的文物資料。但是就在這本書出版之后五年,劉鶚突然莫名其妙的被羅織了罪名,流放到新疆,第二年在新疆突發(fā)腦溢血而死亡。 第一二號功臣都已經(jīng)離世,離世的原因也與甲骨文沒有關系,這個時候另外一位大學者羅振玉看到了劉鶚家里的甲骨文拓本,于是又接過了甲骨文研究的接力棒,羅振玉是劉鶚的親家,所以就有了先天的條件,根據(jù)已有的甲骨文龜甲片,羅振玉改變了研究的方向,這次重點尋找甲骨文的發(fā)源地。他和他的女婿也就是劉鶚的兒子,還有他的弟弟到湯陰一帶去考查,后來終于從一位商人的口中知道甲骨文的發(fā)源地在安陽城西北五里處,洹水河邊的一個叫小屯村的小村落。于是羅振玉就派自己的弟弟和其他親友去小屯村,從那里收購了很多當?shù)卮迕裢诔鰜淼囊磺Ф嗥敿撰F骨片,從而確定那里就是甲骨文的發(fā)源地,因為《史記》中有“洹水南殷墟上”的記載,盤庚遷都安陽,北冢殷墟大概就在這個位置。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1925年3月羅振玉親自到安陽的小屯村,這是中國最高的學者首次出現(xiàn)在殷墟的現(xiàn)場,這也是中國考古的起點。從此這里成了中國最古老的中華文化的起源地,甲骨文的發(fā)源地再一次被確認。 在羅振玉之后,中國又出現(xiàn)了一位更杰出的人物----王國維。王國維和羅振玉的關系密切,他曾經(jīng)在年輕的時候受過羅振玉的幫助,如果說羅振玉重點是研究甲骨文的解讀以及發(fā)源地,那么王國維已經(jīng)從研究甲骨文來研究殷代的歷史了。1917年,王國維發(fā)表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證實了殷代的世系和典章制度,體現(xiàn)了甲骨文研究的最高峰。王國維是中國二十世紀前期最有學問又最有創(chuàng)見的中國學者,他除了研究甲骨文,還研究流沙墜簡、敦煌學、魏石經(jīng)、金文、蒙古史、元史、戲曲史等。但是就是這么一個博學的大家也在1927年走上了自殺之路,他的死因一直不被人所明白,他負載了太重的歷史文化,又面對著太陌生的時局變化,在這兩種力量的夾擊下,他走向了死亡。所以這里的殷墟文化,有王懿榮、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的生命的隕滅所帶來的代價。如果對中國的古文化產(chǎn)生敬畏之心的人來到這里,心里也會產(chǎn)生一種沉重之感。就是從王國維之后,中國科學院開始對這里的文化開始駐守保護,并作了進一步的大量的挖掘工作,1936年6月第十三次挖掘發(fā)現(xiàn)了YH127甲骨窖穴,是奇跡般的最大收獲,因為這里留下了一個皇家檔案庫。后來又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婦好墓的發(fā)現(xiàn),使得商代的文化越來越完整。殷墟文化就是在這些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小屯村子是在1908年,現(xiàn)在是2018年,已經(jīng)過去了110年,現(xiàn)在的情況怎么樣呢? 2018年8月12日下午2點,我們來到殷宮文化宗廟遺址,門票是九十元,雖然感覺有點貴,但是從文化的價值研究來看,應該是不貴的。這個景點大門的東側不遠處就是一條河,河里的水不多,這大概就是洹水吧,兩岸是長得茂盛的玉米地。這個景點包含兩部分,橫跨洹河南北兩岸,按照一定的時間有班車來回的跑,因為離得較遠,我們原打算看完一個景點就結束這次活動,但是這些景點的票都是綁在一起的,所以必須兩個地方都要看完才是完整的,我們不得不加快步伐。 南岸的就是小屯村甲骨文發(fā)現(xiàn)的地方,大門上寫的是“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qū)就建在殷墟宮殿宗廟區(qū)內(nèi),已經(jīng)是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這是中國文字的發(fā)祥地,應該是典型的世界級的文化遺產(chǎn)地,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在旅游的級別上的的發(fā)展也夠快的。除了是文字的發(fā)源地,在1973年以前這里發(fā)掘了53座建筑基址,還是殷墟宮殿宗廟區(qū)的主體和殷王都全盤規(guī)劃、布局結構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學者劃分為甲、乙、丙三組基址。甲組建筑基址共發(fā)現(xiàn)15座,是宮殿宗廟區(qū)內(nèi)建設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建筑,被認為是商王室的宮室、寢居之所。乙組建筑共發(fā)現(xiàn)21座,多數(shù)結構繁復,面積巨大,互相連屬。這些建筑被認為是殷王室的宗廟建筑。丙組共發(fā)現(xiàn)17座,被認為是商王室的祭壇建筑。目前,在宮殿宗廟區(qū)已發(fā)現(xiàn)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這些建筑基址形制闊大、氣勢恢宏、布局嚴整,按照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宮殿區(qū)為中心的范圍內(nèi)。 進到里面之后,我們也看不到什么東西,周圍除了有一些花草樹木,看不出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宮殿遺址里面還有一個小門,寫著“殷墟博物苑”,今天來的人稀少,可能對于這種比較深奧的文化,很多人是不了解他的內(nèi)涵。我們進去之后,就看到兩個象形文字,不知道是不是甲骨文,我們也不認識,后來確定是一期的龍、三期的鳳字,看來龍比鳳要復雜得多。我們隨著眾人,進入到一個地下的博物館,原來這里的神秘之處都是在地下,里面是殷墟出土的玉器、陶器的展示,更多的是一些甲骨文的龜片,上面刻著一些文字,我們仔細的辨認,也不知道寫的是什么。到了后面,還有一些甲骨文的碑林。 印象比較深的有幾個地方,一個是后面的車馬坑,里面整齊的排列著挖掘出來的商朝的馬車,這些車的車輪巨大,超過車廂,車廂上面還有花紋輪廓鮮明,而且排列整齊的六輛車,不知道考古學家是怎么運到這里來的,據(jù)導游說,好像是裝到一個大車上面,以爬行的速度運到這里來,因為怕被損害,而挖掘出來這些文物又費了文物學家多少日日夜夜呢?我們現(xiàn)在的車也分很多等級,看來這些車應該是貴族們才擁有的。 除了這里的車馬,在殷墟里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甲骨文的窖穴就是YH127窖穴。這個窖穴中的“灰土柱”內(nèi)疊壓著1萬余片甲骨文。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發(fā)現(xiàn)了藏甲骨文的窖穴,出土甲骨文5000余片。這是解放后殷墟發(fā)掘出土甲骨文最多的一次。這些甲骨文有可靠的地層關系,并常和陶器共存,為研究甲骨文的分期斷代以及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jù)。在這里面看到一個一直開著燈的窖穴,里面有一些龜甲片,一片灰蒙蒙的,這個就是YH127窖穴了。這里也不知道重疊了考古者的多少足跡。 后來我們在一些坑里又看到很多的人的骨頭和骨架,一個個排列著,都不知道是誰的骨頭,現(xiàn)在被陳列在世上,見了天日。后面還有甲骨文的文字展,長長的文字長廊上面寫著一些甲骨文以及甲骨文的解釋,這座甲骨碑廊,是經(jīng)國家文物部門批準在不影響殷墟地下遺跡保護的前提下的一種保護與展示殷墟宮殿區(qū)文化遺存的輔助措施。甲骨碑廊沿當時的殷墟博物苑西墻而建,建筑面積廊長300米,寬3米。人們參觀甲骨碑廊,可以鑒賞“殷人的刀筆文字”的書法藝術,了解甲骨文有關知識。中國書畫同源。文字初創(chuàng),原本是圖畫,沿用日久,漸漸地文字和圖畫分了家,演變?yōu)榇碚Z言的符號,完全用象征性的線條去表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中國文字,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古奧艱深,不易釋讀。為了普及甲骨文知識,弘揚甲骨書法藝術,滿足中外觀光者的求知欲建造了這座甲骨碑廊。甲骨碑廊的興建,特聘著名甲骨學家、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宇信教授為學術顧問,并為碑廊詠詩作序。這些字大部分是象形文字,但是要把他們翻譯過來有需要文字學家多少的智慧和精力,我們從那里買了兩本書,想著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甲骨文。 我們又轉到西半部分,看到一個美麗女子的塑像,上面寫著“婦好”二字。在鮮花掩映下的一個底座上面,一位拿著斧鉞的將軍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座漢白玉婦好雕像,是根據(jù)有關資料雕塑的,你看她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堅執(zhí)銳,威風凜凜,顯示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的英姿和風采。她手持的是一件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8.5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大過人。 在她的后面有一個亭子,亭子的下面就是在1976年在小屯村北地約100米處發(fā)現(xiàn)的婦好墓,這是一座未遭破壞的殷代王室墓。通高13.6厘米,壁厚0.7厘米,墓葬沒有墓道,只有一個墓室。與其他商代王室大墓相比,倒也顯得小巧別致,殷墟博物苑按照當年考古發(fā)掘的原樣,在墓室內(nèi)擺放了各種仿真的青銅器、玉器和陶器。在婦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龍,還有一件玉鳳,說明婦好對鳳的極端重視。玉鳳高冠勾喙,短翅長尾,作亭立回首欲飛狀,飄逸灑脫,舒展的長尾自然彎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潔無紋。身前有透穿鏤孔,更使鳳體豐滿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圓鈕,應是供穿繩懸掛之處。鳳的形像美麗、精巧,玉質晶瑩潤潔,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這位婦好就是那位在王相巖居住的“王”武丁的其中的一位妻子。從她的單獨的墓穴以及墓穴中的陳列來看,她在當時應該有極高的位置和才能。據(jù)考古家考證說婦好是生活于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據(jù)甲骨卜辭記載,婦好曾多次主持各種類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動,利用神權為商王朝統(tǒng)治服務。此外,婦好還多次受武丁派遣帶兵打仗,北討土方族,東南攻伐夷國,西南打敗巴軍,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武丁對她十分寵愛,授與她獨立的封邑,并經(jīng)常向鬼神祈禱她健康長壽。然而,婦好還是先于武丁辭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約100米處。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寶石器。婦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種類很多,形態(tài)各異,展示了當時很高的制玉水平,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研究商代雕塑藝術、商代人種、服飾制度、階級關系、生活情態(tài)等方面的寶貴資料。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裝飾而用,非獨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創(chuàng)作中已具備較準確地掌握頭部五官位置和身體比例,并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頭部的寫實能力;注重發(fā)式、冠式的服飾等已顯示人物不同社會地位的觀察能力,表現(xiàn)能力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無表情、雙目突出的特點又正是當時流行的雕刻裝飾手法的體現(xiàn),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在殷墟甲骨坑中出土的1萬余片甲骨中,有關婦好的記載出現(xiàn)了200多次,多為占卜辭,內(nèi)容涉及了她生活的各個方面:征戰(zhàn)、祭祀、疾病等,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一些事情。商代什么事情最有影響?文獻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睂?nèi)祭祀神靈先祖,對外征戰(zhàn)打仗,這些大事婦好都會參與。婦好墓的挖掘中還出土了一件婦好偶方彝青銅器,此重器首次在殷墟發(fā)現(xiàn),體呈長方形,中空,形制奇特,文飾精美。當時主持該墓發(fā)掘工作的殷商考古專家鄭振香、陳志達在《中國文物之美》一書中說:“此器的造型頗似一座宏偉的殿堂,房頂、屋椽、堂基都很形象,難怪出土時,有人誤傳殷墟挖出了一座'銅房子’?!?/p> 從婦好墓出來,我們在感嘆古人的藝術才能的同時,也在感嘆這位巾幗英雄的才能,看來打仗不是男子的專利,巾幗也不讓須眉,商代有代表,南北朝時的花木蘭也是代表。而中國豐富的文化是我們探索的一座寶庫。而為了這座寶庫顯現(xiàn)在世人面前,又有多少人做出了犧牲呢?我們匆匆忙忙看了北邊的王陵,尤其是看到了“司母戊大方鼎”出土的那個大大的坑,真的是讓我們驚嘆古人的能力的同時,又再感嘆現(xiàn)代挖掘古物的這些考古學家的能力和縝密,就是這么大的一個坑,需要多少人去挖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