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過年
過年是縈繞在記憶里溫情的心境,是久久散著陳香的舊夢,每逢年根兒,心總是牽連著對昔日時光的感懷,總會想起那時候童年的東北老家的過年的舊事。 一進寒冷的臘月門兒,就開始盼年。喝過了母親熬的香甜臘八粥,總覺著日子也變得甜蜜了,從那時開始總是和弟弟妹妹們算著盼著新年的到來。 那時候到記得到臘月底的這幾天,年味更濃。迎來臘月二十三的小年,每家都要做一頓好吃噴香的磨豆腐腦和高粱米飯,當(dāng)日晚上還要祭灶,母親要用東北土地長出的高粱秫秸編些小雞小狗造型,并和點心、糖果等作為祭祀品,供奉灶臺上方灶王爺畫像,那天要取下灶王爺畫像和祭品一起點燃化為灰燼,算是禱送灶王爺上天,乞求來年的豐收好年頭。過了小年,家家戶戶最是忙活:掃房掃院、殺豬宰羊、趕集上店、磨面發(fā)面、蒸煮烹炸,待一切停當(dāng),準(zhǔn)備辭舊迎新,尤其臘月二十五、六,大多人家都要殺一口自家養(yǎng)大的肥豬,那一天,我們兄妹幾個守在一邊,還高興地幫大人忙前忙后,心里盼著這頓香噴噴的飯菜。 每逢除夕這一天,村里的各家各戶都彌漫著濃濃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享受年的歡樂。早上,吃過早飯,打掃庭院,寫對聯(lián)貼對聯(lián),迎送相鄰們互相的拜年和問候。家里寫對聯(lián)這事兒從來都是父親操持,父親讀書到中學(xué),算是村里學(xué)問高的,自小又會寫毛筆字,每年年前要買好紅紙備用,在除夕這天,我會幫父親研好墨,父親把裁好紅紙鋪在桌上,一寫就是一上午。因除了自家對聯(lián),還要管周邊鄰里,趕上多有時要寫上一天。我們家從院大門口到房門、過堂門、廂房門等各個門的門框和門楣,每間屋內(nèi)、石磨上、壓水井上、雞籠上、豬圈上,到處都貼滿紅紅的喜氣的對聯(lián),透著過年的氣氛,有些人家還要掛上紅燈籠,貼上窗花。 年飯是過年這一天的主要內(nèi)容,大年三十的年飯要比平日的晚飯吃得早。為了過個好年,家家都趕集上店早早置辦年貨,并為年飯的食譜細(xì)心掂量著,往往由家庭主婦帶著全家忙乎做年飯,初春的村上炊煙升騰,繁忙一派。母親每年過年這天,總是忙里忙外,看著她的身影,心里有說不出的幸福感。全家團團圓圓圍坐熱炕上一桌吃年飯,更是其樂融融。 年飯過后,還是母親準(zhǔn)備著包餃子,一為除夕夜的年夜飯,二為熬夜的家人在大年初一的上午飯(一般不吃早飯),聽著家家戶戶傳出在砧板上剁餃子餡的聲音,簡直是一種美妙的節(jié)奏、吉慶的音樂。早年頭的年飯后,還要給家族中的長輩們磕頭拜年,后來就不再講究了,但仍要道個過年的祝福。 夜幕降臨,一家人少有地圍坐一起嘮嗑(聊天),吃著花生糖果一類的食品,此時全家男女老少享受著年的融融溫馨,在子夜到來之前,大人們要給家中常年供奉的諸神燒香磕頭,祈禱一年的吉祥。孩子們按風(fēng)俗要站在門檻上手摸門楣,祈盼快點長大成人,在院子里陸續(xù)放些鞭炮。過年還有很多風(fēng)俗也不能不講究,如把雞籠里的雞們哄起來,以求多生蛋多孵仔,不許掃地扔垃圾,過年這天地上都是財寶,不許用刀剪,避免犯口舌…… 盼到子時十二點左右,全家要在院子里迎接新年的到來,迎接諸神蒞臨,在院子中央點上一堆火,同時放著密集的鞭炮,村村戶戶傳出的巨大的聲響同時釋放,似地動山搖……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還有很多屬于過年的風(fēng)俗活動,印象最深的是拜年的秧歌隊,踩高蹺的扭秧歌男女扮成各種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只要一聽到“嘀嘀噠噠”的喇叭(嗩吶)響,招得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蜂擁而至,熱鬧一派,最高興的還是孩子們,從這村到那村追著攆著看,甚至學(xué)著樣子扭。記得在上初三的那年,我也曾經(jīng)參加鄉(xiāng)里的秧歌隊,扮成風(fēng)韻俊俏的婦人,頭一次穿著女人漂亮的衣衫,當(dāng)踏著攝人魂魄的喇叭音律聲,邁著秧歌搖顫的花步,真讓人每一根神經(jīng)都禁不住的興奮,迷戀不已。 昔日往事,可回想起來晃如昨日,雖然如今過年已不再只集中在一頓傳統(tǒng)的年飯上,電視里的新年晚會、逛城里的廟會、逛書市、到外地旅游,總之需求層次多樣化,但在那饑謹(jǐn)年月農(nóng)村老家的過年情結(jié)久久彌漫心頭,心里一直帶著對年的祈盼,對神的敬畏,對童時的眷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