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 楊絳
北京三里河的國務院宿舍區(qū),是楊絳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國務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滿是翻新外墻的腳手架,103歲的楊絳靜悄悄地隱身在一片喧鬧中。 她的家是院子里唯一一戶沒有封閉陽臺的。屋里,是水泥地和白石灰墻,四壁樸素。她的辦公桌后面有一排暖氣,熱氣已把墻壁熏出一道道黑印。有一年春節(jié)前打掃衛(wèi)生時,保姆想把黑印擦掉,結果反而越擦越臟,只好作罷。單位多次提出為她裝修和粉刷房屋,她總是婉言謝絕,說自己住慣了。 她的保姆吳女士說:“她現(xiàn)在年紀大了,聽力不太好,家里的電話都由我來接聽,媒體的拜訪也都免了?!睏罱{的“隱”并非因為年歲高了,而是她習慣了。錢鐘書先生在時,他們夫婦就常年生活在這種狀態(tài)里。 從2004年出版《楊絳文集》到現(xiàn)在出版《楊絳全集》,在這樣的高齡,借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位負責人的話說,“她完全可以享受盛名而不再作為,但她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和對文字的筆耕”。 楊絳已堅持13年。2001年,她和清華大學簽訂協(xié)議書,將錢鐘書和她當年上半年所獲稿酬72萬元及其后他們發(fā)表作品獲得的報酬,全部捐獻給母校,設立 “好讀書獎學金”,幫助愛好讀書的清寒子弟完成學業(yè)。隨著稿酬的不斷累積,目前本金已達1400萬元。而且,楊絳會和獲得獎學金的“小友”“讀書的種子” 見面聚談。 她靜悄悄地隱身,又在靜悄悄地影響這個時代。楊絳,著作等身卻筆耕不輟;隱身于人海,拒絕媒體采訪卻約見“小友”聚談;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卻捐獻稿酬予母校,設“獎學金”助清寒子弟完成學業(yè)。 一個隱者,影響一個時代;一介書生,彰顯大家風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隱身而不隱心,隱影而不隱情,隱世俗而不隱大愛,此等高風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