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能接受別人的不完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01 一位大師臨終前想找一個繼承人,就讓兩個徒弟去樹林找一片最完美的樹葉。 大徒弟帶回來的樹葉不是很漂亮,他說:“我沒有找到最完美的樹葉,就帶回來還算完整的一片。” 二徒弟一直惦記著最完美的樹葉,在樹林里轉(zhuǎn)悠了大半天,最終空手而回,他對師父說:“樹林里樹葉很多,但我沒看到完美的?!?/p> 大師沒有言語,將衣缽傳給了大徒弟。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樹葉,總是盯著事物的瑕疵窮追猛打,是一種低級的體現(xiàn)。做人也是一樣,你我皆凡人,誰都有缺點,總要求別人盡善盡美,是極其沒教養(yǎng)并且不道德的行為。 02 輕易指責別人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被動,因為你自己也是不完美的。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同事,看誰都不順眼,喜歡挑別人的刺。每次開會的時候,他都對別人的報告指手畫腳——“她ppt里的表格做成柱形圖就好了”、“顏色好亂,我看不清楚”、“這再加個目錄就好了”…… 但每次輪到別人給他提意見的時候,他又立馬甩臉色,摔本子,覺得別人是在故意找茬。 過了大概一年半,因為業(yè)績太差,他被公司辭退了。但業(yè)績差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真正逼領導作出決定的,是他無法接納別人和自己的不完美。 在國外,常常有一些自發(fā)組織的問題討論小組,里面的人或是脾氣暴躁,或是酗酒抽煙,或是懶惰不愿工作,反正每個人身上沒有一個是小毛病。 但所有的小組成員全都坦誠相待,每次參加討論的時候,大家便輪流分享自己的故事,說出自己的問題,其他人在聽完后也都會給予掌聲和支持。 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的時候,我是很震撼的。他們的可貴不僅僅在于正視自己,更重要的是接納別人。即便是一個身患艾滋,在外面倍受歧視的人,到了討論會上,也是平等的普通人。 03 什么是教養(yǎng)? 它只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準則。能夠要求別人的,叫法律。 一個總是揪著別人的錯誤不放,放大別人的缺點的人,大多數(shù)是為了宣泄自己的情緒和優(yōu)越感,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都懂得善意包容。 就像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在這方面,我最欣賞楊絳先生的氣度。 在《我們仨》里她曾寫道,錢鐘書身上有一種“癡氣”,一心鉆研學問,家務事一概不知。 有一次錢鐘書說:“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睏罱{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鐘書不信,說:“那是墨水呀?!睏罱{說:“墨水也能洗。” 還有一次錢鐘書說把臺燈砸了,楊絳也說不要緊,她會修。 正是因為一次次接納對方的缺點,才成就她們和諧美滿的婚姻,以及先生高山景行的人格魅力。 當你看到別人的不完美,能夠真正接納時;當你意識到不完美從來就是生活的本質(zhì)時;當你清楚明白不干涉才是人最大的美德時。 你就會發(fā)現(xiàn),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原來如此簡單。 作者:爐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