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桃花|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aⅴ

<label id="qutfd"><tt id="qutfd"></tt></label>

  • <span id="qutfd"></span>
    <object id="qutfd"></object>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td id="qutfd"><video id="qutfd"></video></td>
    <menu id="qutfd"></menu>
  •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散文 > 優(yōu)美散文 >

    優(yōu)美散文

    又到谷黃稻香時

    優(yōu)美散文2022-05-1791舉報/反饋

    老話說,秋后十天滿田黃。立秋過后,田里的稻谷像噴了催熟劑,一天一片黃,黃得讓人睜不開眼,這滿眼的金黃,撲鼻的稻香,寄托著種田人一年的希望,滿滿的幸福和喜悅在心中蕩漾。

    一臺臺小型撻谷機、收割機“轟隆隆”地唱著歌開進了谷田,一束束稻穗在收割機的卷鐮下消失,飽滿的顆粒如一條黃色的金帶,從機倉內(nèi)流出,裝入豐收錦囊。讓顆粒歸倉,是種田人最大的愿望,不論豐收與否,這是辛勤勞動最后的一道流水作業(yè)。

    兒時,每逢稻谷收獲季節(jié),父親就會把掛在墻上的幾把鐮刀收羅到一起,拿到街上的鐵匠攤砧出鋒利的齒路,俗稱“砧鐮子”;抽空將遮陽、拌桶、架子、籮筐,以及撮箕修補好,以免在收割時“扯拐”誤事。母親則早早地儲備著米面生活用品和草料。那時是大集體生產(chǎn),收割季節(jié)得出工掙工分,要不然,看得見的金黃也分不了多少。而我則尾隨哥姐身后幫忙洗衣煮飯,侍弄豬牛的水草。

    后來,土地承包到戶后,各自為陣,力量雖然分散了,但勞動的勁頭更足了。每到收獲季節(jié),全家老少都派上了用場,作為家中的男丁之一,十來歲的我也挽袖上陣,抱起谷把在拌桶上使勁摔打,直到谷粒落盡為止。父親口傳心授撻谷技巧,把手中的谷把分成兩半握在一起,叫“扇子把”,便于谷把在手中翻動,什么“懶牛滾水”,“犀牛望月”等撻谷手法,主要是不讓谷子濺出桶外,減少“拋灑”。幾個回合下來,傳統(tǒng)的勞動手藝,我居然使起來得心應(yīng)手。

    農(nóng)村有句話叫“栽秧栽得手僵,撻谷撻得心慌”。撻谷是一項體力活,太陽大,溫度高,特別是午后明晃晃的太陽從頭頂直射下來,讓人大汗淋漓,心慌氣短,有休克窒息的感覺。這時,不得不收工回家休息吃午飯。好在母親已為我們弄好了飯菜,晾冷的稀飯,好吃的水煮花生,香噴噴的蒸肉,還有甜甜的咂酒罐,在桌子上車著輪子轉(zhuǎn),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下肚,既解渴定心,又提神解乏。吃完飯,稍作休息又得披掛上陣,天氣好,成熟的谷子收回家才放得了心,一家人一年的口糧,馬虎不得。

    收割兩日最怕天氣不好,如果連下幾天雨,谷子就會在田里發(fā)芽生秧,收回來的谷子晾曬不干,就會發(fā)霉?fàn)€掉。最累人的事還算收割時節(jié)搶“偏斗雨”。偏斗雨一般都在午后,好好的天氣,轉(zhuǎn)眼間烏云滾滾,狂風(fēng)大作,豆大的雨點就落了下來。如果搶收不及時,被雨淋濕了,谷子就會反脆,打出來的米碎雜,不長飯,吃起來不香。所以,每逢搶偏斗雨,全家老少齊上陣,偌大的集體曬場滿滿的都是人,各家搶各家的,掃帚、木檔刨來回飛舞,那個忙,那個累簡直無語描述。有時也會被老天戲弄,一地壩的谷子剛好收攏成堆,云開霧散,天放晴了,又忙不迭地把谷子鋪開晾曬,所以,每每這個季節(jié),人們最怕的就是搶偏斗雨了!

    收割季節(jié)一到,母親是家里最忙最累的一個。她不僅要負(fù)責(zé)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還要照管圈里的豬牛吃喝。收回來的谷子不僅要晾曬干,而且還要用風(fēng)車將秕谷車凈,然后裝倉。一季稻谷收割結(jié)束,母親至少要瘦兩三斤,雖然苦累,可看著顆粒歸倉的糧食,母親滿臉的都是笑。

    收完稻谷收稻草。那時家家都養(yǎng)了一頭牛,用于耕田犁地,而稻草就是水草枯黃季節(jié)耕牛的過冬草料,一點大意不得。收稻草一般要選火熱的天氣,先要將扎成個數(shù)的草翻曬干,用“木背架”打成捆背運回家,選一個排水好的地方挖坑立個粗木棒,俗稱“草樹樁樁”,將稻草圍著樹樁一層一層往上壘成一棵粗大的“草樹”。一個冬季,傍晚牽牛喝水、扯稻草喂牛就成了我們幾兄妹的日常雜務(wù)。

    那些年,土地金貴,田邊地尾,旮旯角角都種上了農(nóng)作物。應(yīng)時應(yīng)節(jié),收了上季種下季,一年四季都看不見一塊撂荒地。

    歲月更迭,物是人非,轉(zhuǎn)瞬幾十年過去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科學(xué)技術(shù)的日新月異,農(nóng)業(yè)種植已實現(xiàn)了半機械化,小型耕田機、收割機,替代了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廣大農(nóng)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白墻紅瓦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水中,天上百鳥飛翔,地上雞鳴狗吠。和諧的生態(tài),新鮮的空氣,美麗的愿景,勾勒出一幅秀美鄉(xiāng)村圖。

    然而,每逢一年谷黃稻香時,我就會想起那些年,那些事,以及曾經(jīng)的過往。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