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桃花|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aⅴ

<label id="qutfd"><tt id="qutfd"></tt></label>

  • <span id="qutfd"></span>
    <object id="qutfd"></object>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 <address id="qutfd"><ul id="qutfd"><strike id="qutfd"></strike></ul></address>
    <td id="qutfd"><video id="qutfd"></video></td>
    <menu id="qutfd"></menu>
  • 說說網(wǎng)

    首頁 > 說說美文 > 優(yōu)美散文 >

    優(yōu)美散文

    虎丘疏影

    優(yōu)美散文2021-02-01119舉報/反饋

      ——蘇浙景點游逸之五
      蘇州虎丘,“吳中第一名勝”。東坡居士說“到蘇州而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br>  虎丘高三十六米,面積約三百畝,山體為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侏羅紀時代噴發(fā)的巖漿凝結(jié)而成?;⑶鸨久S可?。公元前550年,吳王闔閻死后,夫差即位,在此修筑墳?zāi)梗岷笕?,見一白虎踞蹲其上,遂起名為虎丘。因避唐太祖李虎之諱,曾改名為武丘,后復(fù)稱虎丘。
      人間蘇杭的江南美景,兒時就有特別的印絡(luò)和向往,借這次假期的便利,我們從杭州客運北站出發(fā),兩個多小時高速行駛直奔蘇州,下榻于蘇州城市生活廣場B座。放下行囊,稍作休整,便滴滴打車沿姑蘇著名的三塘街一路抵達虎丘南大門廣場。不遠處的一座牌坊,“吳中第一山”五個金色大字,煞是造勢。
      踱過望山橋,右手轉(zhuǎn)彎就到了虎丘頭山門,“虎阜禪寺”的懸匾高高掛在殿梁中央。是清康熙皇帝最后一次游蘇州為虎丘山寺題寫的,從此虎丘寺改稱虎阜禪寺。山門兩側(cè)楹聯(lián)“水繞山塘,笑舊日鶯花笙歌何處?塔浮海涌,看新開圖畫風(fēng)月無邊”;上方懸匾“古吳攬勝”四字。
      跨出頭山門,順著中樞線向北望去,透過樹梢,虎丘塔和二山門映入了我的眼簾。二山門即斷梁殿,建于公元1338年。主大梁是由兩根木料拼接而成,在兩端設(shè)計了一排造型優(yōu)美的斗拱來托住懸挑出的大梁,解決了受力的問題。民間傳說是元朝一位皇帝故意出難題,下了一道圣旨,規(guī)定只能用專門配備的材料建造,不許使用鐵釘。大師賽魯班精心設(shè)計,率蘇州工匠們建成了獨具一格的殿門。
      斷梁殿內(nèi)今存元、明大青石碑四座,記載虎丘的歷史和云巖寺塔建造的情況。輕敲石碑,有咚咚聲,故又叫“響碑”。斷梁殿前后門柱上有兩副對聯(lián),分別是“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畫船人語曉市花聲”和“翠竹蒼松全壽相、清泉白石養(yǎng)天和”。前聯(lián)雅描虎丘歷史盛況;后聯(lián)聚喻竹松長壽意境。斷梁殿上朝南匾額為一代才子顧曾壽于1877年書補的“大吳勝壤”;面北掛著由現(xiàn)代學(xué)者梁漱溟書橫匾“含真藏古”。西游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大戰(zhàn),孫悟空變成了一座廟,尾巴變成了一個旗桿的場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出了“斷梁殿”,兩側(cè)有憨憨泉、枕石、試劍石、真娘墓等古跡。
      憨憨泉是一口古井,憨憨是梁代一位和尚的名字。相傳他是個雙目失明的孤兒,到虎丘寺當了挑水小和尚,有一次在這里因滿地青苔滑了一跤。他想既有青苔一定潮濕,或許就有泉眼,便用扁擔(dān)在地上挖,終于找到了泉眼,并用泉水治好了眼疾。從此取名憨憨泉。
      中間裂開的巨石叫試劍石。相傳兩千五百年前,吳王闔閭為了爭天下,召吳國鑄劍高手干將、莫邪夫婦采“五山之精華、六合之精英”,在蘇州相門外開爐生火,治煉三月,始終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莫邪奮勇縱身火中,爐中金鐵銷熔,終于鑄成了一對雌雄雙劍。
      也有說是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尋覓吳王隨葬的三千把寶劍,得到一劍后,隨手向一塊巨石砍去,巨石當即裂成兩半。在試劍石旁刻有元顧瑛的詩句:“劍試一痕秋,崖傾水斷流。如何百年后,不斬趙高頭?”
      枕石因型而得名,傳說晉代高僧生公常在此閱讀經(jīng)書,倦了便枕石而眠。也有說唐伯虎在此休憩,大風(fēng)把帽子吹掉了,唐伯虎在枕石上等秋香來時,故意不去用手撿,而是趴在地上,用頭去拱帽子,憨態(tài)可掬,唐伯虎機智的舉動便把秋香的第二笑留在了這里。
      不遠處有一亭子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亭下一墓,叫“古真娘墓”。真娘,本名叫胡瑞珍,唐代安史之亂時從北方逃難來到蘇州。她無依無靠,被迫墮入妓院。但是她只賣藝而不賣身。由于善歌能詩,才貌出眾,是一位絕色佳麗。當時有一位青年王蔭祥重金賄贈鴇母,欲留宿于真娘處。真娘投繯自盡,以死守身。王蔭祥大為震驚,將真娘厚葬于虎丘,并于墓上建亭紀念??戳苏婺锬?,我不由地想起了西湖白堤上的“蘇小小”,才藝翹楚,懷春貞烈,她們是何等的讓人敬佩和稱道啊!我不由地想起李商隱《和人題真娘墓》“虎丘山下劍池邊,長遣游人嘆逝川。罥樹斷絲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柳眉空吐效顰葉,榆莢還飛買笑錢。一自香魂招不得,只應(yīng)江上獨嬋娟。”
      真娘墓西側(cè)緊鄰著冷香閣和擁翠山莊。山莊建于清光緒年間,是晚清名妓賽金花丈夫、蘇州狀元洪鈞發(fā)起興建的。依山勢分四層,建有抱甕軒、月駕軒、靈瀾精舍和問泉亭等景點,玲瓏精巧?!皳泶渖角f”南門前的白壁上,嵌有“龍虎豹熊”四個大字,據(jù)載為清咸豐八年桂林陶茂森所書。四字高約丈余,蒼勁磅礴?!霸埋{軒”是一座旱船畫舫式建筑,舫額上方題匾“海不揚波”,舫前廊柱楹聯(lián)為:“花開月榭風(fēng)亭下;練句功深石補天”;“抱甕軒”為擁翠山莊的第一層,地勢最低。軒名寓意簡樸的生活;第二層為“問泉亭”,亭前立柱一聯(lián):“雁塔影標霄漢表,鯨鐘聲度石泉間”,是清乾隆帝御書;第三層是靈瀾精舍,軒內(nèi)有洪鈞撰書楹聯(lián)一副:“問獅峰底事回頭,想頑石能靈,不獨甘泉通法力;為虎阜別開生面,看遠山如畫,翻憑劫火洗塵囂?!鄙下?lián)寫出了有關(guān)虎丘的獅子回頭望虎丘、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憨憨泉等故事。下聯(lián)描寫了擁翠山莊遠眺所看到的別開生面的自然景觀,襯托出山莊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聯(lián)語憶古觀今,情思遠逸著實瀟灑深邃;第四層“送青簃”是山莊最高處的一幢建筑,兩翼廡廊相接,幽雅而富有書香墨氣。廊壁間鑲有碑石《擁翠山莊記》。走下山莊,墻角處有一形似桃子的大石,又稱“石桃”。
      輕輕移步,我們來到了冷香閣。冷香閣前空曠高爽,庭中植有好多梅樹,站在冷香閣,我們觀看了千人石上的姑蘇古韻表演,悠揚的簫管之聲,平坦的大磐石上人群云集。著實寫意了七里山塘和千人石的素繁風(fēng)雅。
      走過真娘墓亭,眼前豁然開朗,景色壯麗,面前這塊暗紫色的盤陀大石就是虎丘的中心:千人石,大石盤平坦如砥,中間兩大塊巖石凸起,頂面平坦,四壁如刀削立直,廣二畝,可容千人,故名之。相傳公元前496年吳王墓建成后,怕這些工匠們泄露了墳?zāi)箖?nèi)的機關(guān),賜鳩酒于此,設(shè)鶴舞助興,千余名修墓者在此飲酒,鳩毒發(fā)作,慘死在這塊巨石上。工匠們的鮮血滲透了千人石,每當雨天,千人石便幽幽地滲出淡淡的血色,傳說那是十萬能工巧匠向游人們訴說那無盡的怨情。到了晉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說法,雖然生公滿腹經(jīng)綸,口吐蓮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據(jù)史書記載:“生公講經(jīng),人無信者,于是聚石為徒,與談至理,石皆點頭?!边@就是成語:“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由來。旁邊白蓮池中的石上刻著“頑石”二字,指的就是這一段故事。
      二仙亭是一座完全用石頭雕琢的亭子。相傳是呂洞賓和陳摶下棋的地方。二仙在此下棋,一樵夫挑著一擔(dān)柴路過,見狀便停下觀棋,將扁擔(dān)往地上一插,一盤棋還未看完,回到村里,已無人認識他,因為已隔了好幾代。這是“山中方一日,人間已千年”的緣故。陳摶老祖以睡功著稱。一覺醒來遇見樵夫,樵夫和他說的話他不信,并把樵夫當作夢中人,這就是對聯(lián)中的上聯(lián):“夢中說夢原非夢”;下聯(lián)是“元里求元便是元”,講的是道的道理。另一幅對聯(lián)是“昔日岳陽曾顯跡,今日虎阜再留蹤”。講的是呂洞賓的行蹤。
      北面的石壁上鐫刻著“虎丘劍池”四個大字,近前端詳,果真是鐵畫銀鉤,非同尋常。因歲月久遠,虎丘二字的石刻湮沒。明萬歷年間,石刻名家章仲玉補刻,新舊二方石刻似一氣呵成,難辯真?zhèn)?,因此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但是,“假虎丘真劍池”的真實含義是相傳吳王闔間就埋葬在虎丘劍池里。劍池兩岸峭壁如削,藤羅斜掛,上跨正橋,下臨深淵。秦始皇時,為求珍異,曾在虎丘鑿石尋找吳王墓,結(jié)果莫知所在;三國孫權(quán)時,又穿石找尋,亦一無所獲,其鑿石處,遂成深淵,變成了今天的劍池。劍池下面究竟有沒有吳王墓?不得而知。
      從千人石往北看,依“虎丘劍池”四字旁,便是月洞門“別有洞天”,走入圓洞門,“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氣氛決然不同。吳王闔閭墓中藏劍三千,故名劍池。崖左壁“劍池”二字為元周伯琦所書;也有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說虎丘寺僧人以兩只鵝易王羲之“劍池”二字,王羲之書就后,到手的兩只鵝化作龍虎回到虎丘山頭;這就是“神鵝易字”的傳說。右邊石壁上則題有“風(fēng)壑云泉”四字,傳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劍池下面即是吳王闔閭埋葬之處。劍池寬約45米,深約6米,終年不涸,清澈見底。唐代李秀卿曾品為“天下第五泉”。
      據(jù)資料記載,1955年,蘇州市政府為了搶修虎丘古塔,曾抽干了劍池池水,終于找到了闔閭幽宮的墓門。清理劍池時確實找到了一條十米有余的石胡同,盡頭呈喇叭狀,容四人并立,并有一橫三豎四塊青石琢成的長方形石板。根據(jù)墓門的形態(tài)和朝向,完全符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墓制,因此推測可能為吳王墓。
      出劍池東側(cè)崖壁間的石路抬頭便是可中亭,向西走上雙井橋,橋建于南宋,為單孔拱橋,橋面大青石板鋪就,高懸劍池上方十數(shù)米處,橋上有兩個并列的圓孔,俗稱“雙吊洞”的石圈井并排在青石橋面中央,是虎丘著名的歷史景觀。亦傳西施以此為鏡而梳妝打扮。
      走過雙井橋,一個敞亮的院子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院子北面是雪浪亭,南為巢云廊,西面拾階而上就是致爽閣。致爽閣的來歷有兩個不同的說法:一說取自詩句“四山爽氣,日夕西來”命名;再說是該地址上原本有佛閣一座,咸豐十年被太平軍毀掉,后經(jīng)當?shù)丶澥筷愘缫?、費仲深等人建造樓閣,由海涌閣改名為致爽閣。如今致爽閣中前門上,還供奉著原中華民國監(jiān)察院長于右任親筆題寫的“虎伏”的匾額。原來,髯翁在致爽閣建成當年,也來此游玩過,他覺得這里地勢像傳說中的白虎伏地的造型,應(yīng)該叫“虎伏”閣更合適。解放后又改回來,但是其書法被保留了下來,這塊木匾也得以留存。這里髙閣幽雅,平臺曠朗,俯瞰平疇遠野,令人神清氣爽。
      巢云廊與致爽閣臺階下有過道,向南拾階而下可以欣賞“天下第三泉”。第三泉是一丈見方的長方形水池,池中有一方井,相傳被封為“茶圣”的陸羽在貞元年間來到此泉,挖了一口井,以這口井中的泉水作標準,對比各地水質(zhì),寫了《茶經(jīng)》;由于此泉井水清冽、味甜,被陸羽命為“第三泉”。第三泉居高臨下,水可通至劍池,四周石壁赭色,紋理天然,秀如鐵花,所以取蘇東坡“鐵華銹崖壁”詩句,又稱它為“鐵華崖”。
      院子北面還有一片綠蔭,透過綠蔭和院墻,虎丘塔在陽光下巍然聳立,景色令人陶醉。雪浪亭亭北即是進入云巖寺塔的院門,圓形門洞上方有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海涌嵐浮”磚額。
      虎丘塔原名云巖寺塔,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是一座磚身木檐七層八角的仿樓閣形寶塔。塔頂鐵剎已倒,木檐也已在太平天國戰(zhàn)火中燒毀。現(xiàn)僅存磚砌塔身,高47.5米。如今塔尖偏離塔基中心點為2.43米。水平差距為48厘米,向東北方向傾斜。古塔因身姿獨特,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但比比薩斜塔早建396年?;⑶鹚侨珖攸c保護文物。文獻記載,明代虎丘塔就已經(jīng)明顯傾斜。明末崇禎十一年,在修葺第七層時,采用了糾偏措施,所以向后山傾斜的虎丘塔,塔尖趨勢是向前山偏的。據(jù)介紹,虎丘塔的傾斜是由于塔基地帶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塔基的南面地質(zhì)結(jié)構(gòu)以巖石為主,地質(zhì)堅硬,北面主要是泥沙,地質(zhì)松軟,所以塔身向東北方傾斜。1981年用鋼筋混凝土對塔基進行了維護和加固,改善了塔基的自然結(jié)構(gòu),避免了古塔繼續(xù)傾斜。為了保證安全,早已禁止游客攀登虎丘塔。
      考古探測也證實了這一點,吳王闔閭的墓就在古塔之下,并發(fā)現(xiàn)了墓中藏有大量文物。1956年修塔時,在寶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越窯青瓷花碗、裝有經(jīng)箱的石函等珍貴文物,發(fā)現(xiàn)了當年修塔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根據(jù)文物中的文字記載,證實了虎丘塔的建造年代是從959年到961年?;⑶鹗翘K州兩千五百年滄桑的見證。高高聳立在山頂?shù)那昊⑶鹚嘁殉闪颂K州的標志。
      出虎丘塔院北門,遠遠望見玉蘭山房,通幽軒,小武當,書臺松影,我們過觀景走廊,進千傾云閣,五賢堂。五賢堂坐北朝南,長方形門頭上嵌著“曠代風(fēng)流”四字磚額,為當代書法家顧廷龍書。五賢堂竹樹交柯,環(huán)境清幽。乃為紀念曾為蘇州做出貢獻的唐代韋應(yīng)物、白居易、劉禹錫以及宋代的王禹偁和蘇軾五位明賢而建。五賢堂東側(cè)有一圓門洞,上方寫著“望蘇臺”三個字。我們走過圓門洞,眼前豁然開朗,站在平臺向東望去,今日蘇州新貌盡收眼底,北寺塔也清晰可見。走出往西的圓門既見大雄寶殿。東北是“御碑亭”,西北是“云巖寺塔陳列館”。我們首先來到了云巖寺塔陳列館。云巖寺塔陳列館是一座烏瓦粉墻的廳堂建筑,額枋懸掛橫匾:“云巖寺塔陳列”六個大字,為中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手書,下有抱柱聯(lián)一對:“海涌何年,縱壑絕巖平地起;塔高幾級,艷陽皎月半天來”。
      御碑亭在宋代時稱為御書房,珍藏了宋真宗御書三百卷的副本。元朝初更名妙莊嚴閣,供奉佛像,后毀于大火??滴跄觊g改建御書亭。至乾隆末年,虎丘山上共有三座御書亭。咸豐年間,全都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中。
      光緒十三年,江蘇巡撫崧峻于山顛重建御碑亭,供奉宸翰。御碑亭共有四塊御碑。矗立的碑有三塊,中間一塊是康熙書,兩側(cè)為乾隆書,正反面都有字,乾隆碑甚至碑側(cè)也刻有字。還有塊較小的御碑嵌在墻壁,是康熙書。四塊碑共九首游虎丘詩,其中乾隆詩就有七首。文革時移出三巨碑,倒臥在地,將正面的字全砸毀了。御碑亭中間一塊康熙詩碑字已殘缺,原詩是:“秀壁名吳水,懸蘿接紫霞。仁風(fēng)期大吏,厚俗止紛華。停輦輿情問,開軒畎畝賒。笙歌陳勿用,意使盡桑麻。”御碑亭前的石臺原是一塊完整的鑲嵌石刻,如今加裝了鐵桿護欄,但面目全非。我俯身細細品賞,從破損中既看到了石刻歷經(jīng)的滄桑,又能覺察到其昔日的厚重與輝煌。
      重復(fù)走過生公講臺,在平遠堂前,仙人石旁稍事休息。平遠堂堂前筑平臺,臨崖砌石巖臺階,下臨養(yǎng)鶴澗。堂匾高懸正中,由已故書法家顧廷龍書寫。堂匾下有聯(lián):“四面嵐光俱入座;一輪蟾影恰當簾”是清康熙皇帝御詩,今由著名國畫藝術(shù)家謝孝思重書。上聯(lián)寫白晝,下聯(lián)詠月色。
      出平遠堂下“仙人石”,拾階而下,回到了白蓮池旁。白蓮池與平遠堂中間的一路高臺階叫“五十三參”,直達虎阜禪寺“大雄寶殿”。
      “五十三參”即五十三級臺階,均由花崗石砌成。乾隆南巡時,兩次在題詠中提到五十三參。佛教的經(jīng)典上有“五十三參,參參見佛”的記載,即是佛教徒禪宗修行的一種方法。初進寺廟的僧人為了習(xí)禪而求開悟,學(xué)習(xí)時必須向禪師五十三參,這樣做才能領(lǐng)悟到佛的妙諦。古代寺廟大都筑有五十三級臺階,進廟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必須一步一參,才能顯得禮佛的虔誠。
      我們向東走過平遠堂平臺,下“石崖”,藏藍色“養(yǎng)鶴澗”三個大字嵌刻在“石崖”上。坊間傳唐朝時有一位道士,在這里養(yǎng)鶴,并作了《同沈恭子游虎丘》詩,非常荒誕,但顏真卿非常愛他這首詩,不僅作了和詩,而且寫成了法帖。從此養(yǎng)鶴澗就隨著顏真卿的字、清遠道士的詩倍受人們注目。
      離開養(yǎng)鶴澗南坡爬上石場平臺。石場平臺的東面是萬景山莊,石場平臺向南拾階而上是孫子練兵場。“孫武子亭”就在孫子練兵場的上方,是1955年為紀念孫武所建的,張愛萍將軍為此亭題匾為“孫武子亭”。亭中立一青石碑,正面刻有張將軍題詞:“孫子兵法,克敵制勝;嬌娘習(xí)武,佳話流傳。”背面刻有當代書畫家莫汝和先生的碑記,由當代書法家吳進賢書。
      從這里走向“萬景山莊”,眼前豁然開朗,我們來到了一個薈萃蘇派盆景精華的專業(yè)盆景園。莊內(nèi)假山瀑布,松林小溪,環(huán)境幽雅;堂軒亭閣,回廊曲徑,錯落有致。
      腳踩青石,尋覓歷史的沉淀,綿延的姑蘇詠唱,風(fēng)風(fēng)雅雅;簡練的山林寫意,細細微微;多想,采幾塊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掬迷蒙的吳門煙水,剪數(shù)幀流動的花光水影,擷幾幅淡遠的歲月章回,一路向北,帶回,帶回……

      【編者按】:作者文本脈絡(luò),層次清晰,節(jié)段把握有度。觀山水之靈妙,聽自然天籟之音,融情于畫面之中,愜意洋溢,美妙之情存乎于心。不張揚,不矯情,以景牽情,快樂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問好!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