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古董車
提起“28”自行車,70后都不陌生,它指的是車輪直徑為28英寸的自行車。小學三年級后,我們都要纏著父親學騎車。自行車高大笨重,還是直梁。我們身單力薄個頭小,一般都只能學“跨框兒車”,也就是身體貼著橫梁,左腳蹬左腳蹬,右腳借著車的慣性,在車保持平衡前行時,跨過鏈盤蹬在右腳蹬上。剛開始不熟練,我們只能咔嗒、咔嗒地蹬半圈。經(jīng)歷過摔跤、父親的幫扶,反復練習后,我們逐步學會蹬全圈。再過一段時間,隨著我們身高的增加,慢慢地,我們才可以學習坐座兒騎車。學會騎車的孩子們,一放學就騎上自行車去麥場上兜風,個個如旗開得勝的將軍,喜不自勝。 在那個年代,自行車是家里的主要交通工具。記得我六七歲那年,春節(jié)過后,在澗西居住的大伯要把一個用大汽油桶改制的蜂窩煤爐,送給鄉(xiāng)下的爺爺、奶奶使用。父親先把爐子挪到架子車上固定好,然后用粗麻繩系在架子車的車轅上,再把繩子打結綁在自行車后座上,我和姐姐背靠火爐,并排坐在架子車前板上,保持平衡。一輛實用的“三輪車”改造成功。早春時節(jié),春寒料峭,尤其是晚上,寒氣逼人。父親把他的棉大衣脫下來蓋在我們身上,他用力地蹬著自行車,沒走多遠的路,滿臉是汗。遇到上坡時,父親要停下來,一手扶車把,一手拉架子車,吃力前行。平時父親騎車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那天到家已經(jīng)很晚了。 如今父親年過七旬,為了安全,出行不再騎車。他寧肯把自行車閑置也不愿意賣廢品。父親擔心車子生銹,過一段時間就拿出工具、機油維護他的老伙計。父親心情好的時候,會把自行車固定在客廳一個角落,騎上去活動活動,美其名曰:健身單車。 看著父親佝僂的背影,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這豈止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