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思
1.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我不懂古人為什么要這樣來排列這些物件?它在生活中的邏輯序列真是這樣嗎?是因為“柴”與“茶”押韻?還是這兩樣?xùn)|西在五行中都屬“木”?在茶馬古城與朋友在一家茶店,喝了好幾杯茶紅茶綠茶、生茶熟茶還是想不明白。不想啦!反正在普洱生活,你怎么繞也難得繞開“茶”,那么多的茶園、茶樹、茶農(nóng),那么多的賣茶人,喝茶人。古老的茶變得那么時尚,與周圍的人聊天,你要說不出一點茶道,悟不出點茶禪,那你就太嫩了。與朋友在一起,你要是不會一點泡茶的“花”功,那你就土得渣都掉不下來了。 我就屬于那種掉不了渣的人。但我想拱進茶友圈里去蹭人家的茶禪仙氣。于是只要在喝茶時遇到評茶師說:“飲茶要慢、要細、要靜,茶水的溫度要不燙、不涼,先用鼻聞,再輕啜控制茶水流在舌尖、舌面、舌根到喉嚨的速度與味道。你要品出茶水流經(jīng)每一個部位的每一種感覺,是苦、澀、甘,還是其他的什么,你要真心地覺知?!甭犞蚁耩囸I的小雞遇到主人撒下一把米,一個勁地啄食,一個勁地應(yīng)著“是是是是是”“對對對對對”。哦,怪不得!十來歲的時候到山上抬柴回家,口渴的嗓子冒煙,走進灶房,提起那把黑黟巴烏的大茶壺嘴對著茶壺嘴,仰起頭咕咚咕咚,一陣狂喝,喝夠了,放下茶壺長長舒一口氣,真舒服。家里這把煨水茶壺里外都黑,外面是被火煙熏黑的,里面護著一層黑黃的茶堿,因為每次煨漲水,奶奶都要從火炕頭的麻布口袋里抓一大把老帕卡茶放在茶壺里煮,十來分鐘后,倒出的漲水是橙黃透亮的,全家老小七八個人對奶奶做的這碗“湯”,從沒有多嘴過。我等兄弟姊妹幾個,有時就用這帕卡茶水泡飯,稀里嘩啦三碗兩碗下肚,也就飽了肚子,奶奶這道“粗茶淡飯”也著實管用。 當(dāng)看到茶藝大師們穿上古裝、插上荷花,鮮果、干果,案立紅燭,有檔次的茶店還有古箏、古琴相伴,大師們做一個深呼吸,輕提袍衫、長裙,儒雅就座,燒水,凈壺、盞、杯,云手轉(zhuǎn)杯,蘭指亮翅,將凈好的杯夾到茶客面前,然后再將過濾后的茶水緩緩注入茶客杯中,“您請慢用。”我肅然端坐,合什示謝,注目品味。 一道茶過后,“您有沒有感到一股暖流從丹田升起?”大師的聲音穿過茶水升騰若隱若現(xiàn)的氣霧,柔柔地飄進我的耳里?!鞍??丹田在哪里?”我有些尷尬,“呃,真好喝!”我把茶杯舉到嘴邊說。 二道茶喝干,“您有沒有看到光芒萬丈?您的身體有沒有微微顫抖?”大師邊給我們續(xù)茶水邊問。 “難道他還是催眠大師?茶本是靜心、袪欲、固本,怎么又像酒燃起欲火呢?”我的眼前呈現(xiàn)少年時奶奶煨的那壺老帕卡茶,那時“少年不識茶滋味,解渴才是最初心”。我定一定神,確認我的眼前只用柔和的白熾燈,自己的身體也安然穩(wěn)坐,并沒有絲毫地顫抖。 三道茶喝完,“您感沒感到您的痛經(jīng)和白血病已經(jīng)被治好了?”大師的臉有些紅潤,眉間的“川”字竟然被茶水熨貼 (píng)整,他舉目掃了一眼在座的茶客問道。 哦去!當(dāng)時在座的可全是雄性動物啊,大師也要對我們進行痛經(jīng)治療?這是玄還是魔?以后這群“大姨爹”還怎么來喝茶?我虔誠地問道:“治不治更年期綜合征?” 茶友們看到我一臉蒙逼的認真的樣子,一致肯定:此茶友可交(教)也。 2. 有了這些圈內(nèi)朋友的誨人不倦,我自然也得有所進步,不然成了他們的短板,豈不拖累他們嗎。這樣,我慢慢學(xué)著喝茶,也不顧了那“茶水會讓人體鈣質(zhì)流失,增加骨質(zhì)疏松”的勸誡。 一個做了好多年普洱茶的朋友說,他弄了點好茶,邀我到他家喝茶。到家了,我們落座在茶板前,他開始了一番眼花繚亂地?zé)?、裝茶、洗茶、泡茶、洗杯,再把橙黃的茶水倒到牛眼杯里,遞到我眼前鋪著一塊小方巾的茶桌上?!澳銍L嘗,很不錯的。這個茶在市在面上是兩三萬一市斤。”他端起茶杯在鼻前輕輕晃了一晃,然后輕呷一口,眼睛盯著杯里的茶湯,怡然陶醉。其他幾個朋友也端起茶杯輕啜一口,全然于“眼、耳、鼻、舌、身、意”都去體驗“色、聲、香、味、觸、法”的極致的享受。我只看他們淺酌低飲,只聽他們高談闊論。說喝茶能袪燥熱,千般好處,院士專家、商人墨客、官員藝人,民間草根無一而不言飲茶之好處! 唐代茶道大師皎然說:“一飲滌昏寤,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p> 說一杯茶能能解六欲,淡七情。然則,一旦利在眼前,皆不忘“炒”。中國人善“炒”,對人對事的心機可以到極致。從炒股票、炒房、炒茶、炒蘭花、咖啡、石斛······ 從官方到民間,從學(xué)者到草根,從高堂到瓦屋茅舍。唐時白居易也感嘆“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鼻靶┠暧腥税阳斞赶壬z忘在櫥柜旮旯里的140多克清宮“普洱茶”拿出來拍賣,竟也拍了30多萬元。名人如何品茶,草根如何喝茶的文章也鋪天蓋地。許多人都以自己有說出或品出某茶的品質(zhì)為榮。于是茶具旺銷,茶板告罄。這也帶動了相關(guān)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不會喝茶之人也理應(yīng)為它點贊??粗笥迅隳切┭刍潄y的喝茶程式,我一個不懂茶的人,聽懂茶的人談茶,就像一個不懂禪的人聽禪,云里霧里,天上地下找不著北。我只好以洗耳恭聽的樣子掩飾我的愚懵。 余秋雨先生到普洱時寫了一本《極致之美》,文中羅列了普洱茶從民間到宮廷的飲茶習(xí)俗與對普洱茶的美譽,也許余先生真的喝到了普洱產(chǎn)出的上好之茶,有感而發(fā)。也許余先生的“極致之美”更多地來自歷史,來自曹雪芹的《紅樓夢》和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píng)》中的細節(jié)描述,我無緣與先生同飲就不妄自評說。 3. 當(dāng)然,我能在這個茶湖里游,還有一技就是喜歡茶樹、茶園。有此好,自然也去過云南幾個古茶山,拜見過千家寨2700多年的茶樹王。但相較之中,我對瀾滄江北岸的六大古茶山去的多一些,而對江南岸的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則幾乎未曾涉足。想想江北江南十二大古茶山,普洱只占有一席,也是唯一在申報世界文化景觀類遺產(chǎn)的景邁古茶園,應(yīng)讓自己的心去作一次深情地擁抱,去觸摸,親身去體驗一番古茶園的醇香與悠遠。 我蝸居生活的地方與景邁山的距離不超過300千米,想去景邁山的時間超過了五六個365個日夜??戳恕痘氐綈坶_始的地方》電影,我把去景邁山放進了“出行車”里,然而遲遲無法啟程,只好把它放入“心愿單”,再后來又只好把它挪進“收藏夾”。合上夾頁,讓我的靈魂無數(shù)次去神游景邁山。 4. 2018年秋末,我的靈與肉終于踏進景邁山的古茶林。 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開始種植,距今1300多年。據(jù)考證,瀾滄江流域是茶的起源地,而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馴化古茶樹的民族。茶樹的人工種植證明人類在文明史上又邁進了一步。野生茶樹不論多長的年代,只能證明這一物種在這一區(qū)域的存在歷史。而人工茶園則能證明農(nóng)業(yè)文明在景邁山的傳播、發(fā)育與成熟。 茶變成飲品,是人們對自然資源利用的表象活動。經(jīng)過反芻,商業(yè)化最終成了這種表現(xiàn)活動的重要分泌物。景邁山的傣族、布朗族先祖?zhèn)冇腥擞貌钃Q馬匹,用馬匹馱著茶葉去換取更多的馬匹或者其他的物品,在一段恢弘悠遠的歷史縱深中,應(yīng)該是從盛唐的朝陽開始到清末落日的余暉里,敲擊大地的馬蹄聲,一直絡(luò)繹不絕,也許這就是從這里逶迤而向遠方,直到遙遠的波斯帝國,若干年后,我們把這條山道叫做茶馬古道,如果展開一張世界地圖,順著腳下微小的點就能連接川滇藏,一直延伸入波斯異域。而景邁山的茶則更多的是從西南茶道流向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一群碧眼虬髯的波斯人,在來自中國的絲綢、景德鎮(zhèn)瓷器和普洱茶之間流連忘返,他們隔著遼闊的大海,蒼茫的群山,他們把來自神秘異域的瓷器絲綢和普洱茶淪為一談,泱泱大國被濃縮成了這三樣器物。在中國的五行里絲綢屬土,陶器屬火,茶葉則自然屬木了。五行相生的規(guī)律是火生土,木生火。土、木、火三生萬物。三樣物器,登上大航海時代的貨船,滿足著歐洲人對東方古國的想象。 5. 我們的采風(fēng)直達一個叫大(píng)掌的地方,據(jù)說這個地方具有代表性。我們在那里停留的時間不長,而在這不長的時間里又被幾個傣家采茶女所“耽擱”。我們一進茶園就把大大小小的相機、手機鏡頭全聚焦在她們身上。我們深入到景邁山的腹地卻難識景邁真面目,只留下些許的輪廓,而輪廓之內(nèi)的內(nèi)涵與深度只有那些與茶園朝夕相處的人們才能詮釋。 路邊那幾棵矗立在古茶林中的參天大樹,偉岸雄健的身軀滿身都是凸起人疙瘩,這些疙瘩細看有些猙獰,似乎對來來往往的游客有些突兀。云朵在樹頂飄過,幾片樹葉無聲落下。我拿起相機對著參天古樹聚焦,它對我說“你若看我是風(fēng)景,我身上的疙瘩也是”。我一驚怵,無意識按下快門,是相機設(shè)計的最大光圈與最快速度值。 大家在古樹的濃蔭里合影留念,這是一個有趣的場景,草、人、木,我們在這里共同組成了一個形象的茶,這個形象的字此時成了一種生活地看見,也是生命的呈現(xiàn)。 6. 一個叫翁基的布朗族寨子坐落在古茶林間,農(nóng)家房屋掩映在茶樹、榕樹、竹棚之間。茶與屋,人與茶,構(gòu)成一個精美的天然畫卷,茶樹搖曳,綠枝婆娑,遠方來的客人說這里是一塊詩意的棲息地,而布朗人眼前只有祖輩種下的茶和自己栽種的茶。我在《瀾滄縣志》里沒有查到翁基的任何歷史記述,但在網(wǎng)絡(luò)上輸入“翁基”則有多條相關(guān)的信息。 翁基,是看卦象的意思。布朗族的祖先在遷徙中找到了翁基這塊地方。選擇居住地,這是關(guān)乎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能否住下來后安居樂業(yè)、健康長壽、六畜興旺?各種想法與看法交織在一起,爭論不休。最后只好交給了神——用卦象來確定。 站在翁基觀景臺上,目光所及,秋末的山嵐若絲若綢,依稀飄蕩?!疤爝叀笔且蛔吒叩偷?、大大小小的山與天的交融,景邁山上的人家就用這些座座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山柵起自己的家園。 古寨有佛寺、寨門、寨心、古柏樹等景觀,其中佛寺以為主,每年寨子都會舉行祭茶祖的活動。寨民用臉盆裝上用芭蕉葉包的米飯、粑粑、茶葉、一塊紙幣等,來到帕哎冷寺祭拜。2014年翁基被國家認定為傳統(tǒng)古村落。我們在翁基沒有見到千年前的古人,見到的是匆匆行走,中口含草煙鍋的老年婦女,噴出的煙霧在她的臉上繚繞。也許除了茶,煙葉也是翁基布朗人的生活必需品。 7. 想品嘗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時光穿梭機,在翁基古老的茶依然存活著,優(yōu)雅,樸素,那是讓現(xiàn)代人陌生的,緩慢而溫暖的時光。 在寨子邊的榕樹下,有一個姐妹倆開的茶室。姐妹倆都是從普洱中等職業(yè)學(xué)校茶業(yè)種植專業(yè)畢業(yè)的,畢業(yè)后在柏林酒店上了兩年的班,現(xiàn)在回去自己開了一個小茶室。我們進茶室的時候夕陽柔柔地從木格窗里照進來,輕輕地貼在煮茶的姐姐的臉上。姐妹倆穿著布朗服裝給客人煮茶、倒茶,動作嫻熟流暢,一整套學(xué)院派的程序、規(guī)范,沒有半點的“漏洞”和“卡頓”,和客人聊起茶來,又顯出酒店營銷的滴水滲透。她說,就想用布朗山的水,泡景邁山的茶給到翁基的客人們品嘗。 我端起茶杯輕呷一口,啊——蔓延在舌面上的是重重的 苦澀味。心想這也許就是百年老樹賦予的滄桑味道。當(dāng)我問道他們現(xiàn)在對茶園的管理時,他們說茶林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不松土讓其自然生長。這讓我這個不懂茶的人又想到:馴化了幾千年的茶樹是不是又要讓它回歸野性?這樣的不管不顧只是采摘!采摘!采摘!真該感謝千年前的老祖宗啊。 茶的馨香,讓我們停留下來小酌。茶的世界,人來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有的人實現(xiàn)了靈魂的救贖,有的人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詩意,有的人重建了與祖先的聯(lián)系。我們這群來自不同地方的人,都要在不同的時間回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8. 翁基人的飲茶,沒有皇宮里的侍茶女,也沒有白領(lǐng)的那么多講究的飲茶器具。也無法拿到諸多的茶葉進行飲品比較。更沒有時間像富人那樣去玩那些五花八門的茶藝。再來一點什么小資情調(diào)的所謂茶與人生的“思考”和茶學(xué)專家的系統(tǒng)博大的旁征博引的論證。他們不知道茶文化,他們沒有時間想那么多,他們也不會想那么多,那么遠。在他們的人生程序里:種茶--采茶--賣茶,當(dāng)然自己也喝茶。 茶,千百年前就進入了翁基人的日常生活了。倒是對于泡茶的水,他們總是那么耐心細致,從來也不嫌煩瑣。從燒水的柴到水燒開時間的長短,都非常講究了。他們深知:茶葉是要靠水泡出來的。水溫的控制是泡出好茶味的關(guān)鍵所在。水的靈動,讓每一片茶葉都能跳動著生命的氣息。水是最有靈性的東西,它的至純至性,也賦予茶葉最自然的意義。所以,他們總是能把不同季節(jié)采摘來的茶,甚至不同茶園采來的茶,都讓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完美至善。 老輩人愛做一道栗樹火炭烤茶。先把大葉茶的老葉子,采回來以后洗干凈葉面上的鳥糞與其他蟲卵等,然后在大鍋里炒地讓葉子變軟了,再放到大簸箕上輕輕揉一揉,有的也不揉。晾曬干后放進一個透氣的麻布口袋或竹籮里備用。用家中一個干葫蘆瓢把適量的老帕卡茶放在里面,再搛三到四個栗樹火炭,吹干凈火炭表面的炭灰放入葫蘆瓢里不停地簸動,一直到栗樹火炭熄滅,這時取出火炭,再輕輕吹一吹茶葉將它放入一個土陶罐內(nèi),將用栗樹柴燒開的開水倒入陶罐內(nèi),蓋上蓋子,悶上一兩分鐘,老茶的醇厚香味就會飄溢而出。而湯色則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出現(xiàn)不同的變化。 煮(煨)好茶以后,倒出來的茶要按輩分大小依次敬下來,最后才是自己的。如果,煮茶的人年紀較大或輩分較高,那個在場的小輩或年輕人就要主動倒茶。假如年紀大的或長輩執(zhí)意要自己倒茶,那其他人則要在他倒好茶以后起身微微躬身去接茶,以示尊重。 翁基人男女老少都喝茶。每家人的火塘邊都支著一個黑黟黟的大茶壺,早一壺,晚一壺。全家人飯前飯后,外出干活都喝它。就連那家生了小娃娃,只要滿月了大人就會用小勺子一點一點地喂茶水。 茶是他們的日常用品。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朋友來往,走親串戚都不能少。在他們的祭祀中也不能少了茶水,茶與神有了一種契合。 9. 那晚,我們住宿在帕哎冷酒店,這個酒店仿著布朗人的古時建筑,是一個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入眼時你感覺到的是古樸的民居,拎著行李走上木樓,咚咚作響,進入房間你則可感受到最現(xiàn)代時尚的家居感 。 清晨,幾聲鳥叫把我的夢啄破。推窗望去,一鉤下弦晨月,依依掛在茶樹枝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