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縈救父》讀后感600字
【第1篇】 學會獨立自主 ——讀《緹縈救父》有感 漢武帝和母親住在代郡。漢武帝即位不久就改掉了“對違法的施行肉刑”的法令??蛇@項不人道的酷刑的廢除,卻是由一個小女孩的抗爭引起的。 公元前167年,有一個小姑娘叫緹縈,他爸爸淳于意是個大夫,后來當了太倉令,又辭了官職,回家行醫(yī)。一次,給大商人的妻子看病,吃藥后,病沒治好,反而死了。商人報告官府,官吏判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其中最小的一個是緹縈,她要求和爸爸一塊去長安受刑。 到長安她找人替她給漢武帝寫了封信,漢武帝很同情小姑娘,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便改判較輕的刑罰,小緹縈救了父親。 小緹縈愛父親,舍己救父的好品質,真可稱得上是“愛父母意深長呀!” 小黃香是孝親敬長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緹縈救父的膽識和勇氣更是可敬可佩!在生活中,我們只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一直生活在家長的關愛之中、愛意融融之中,我們失去的太多太多,不能獨立,缺少自信,依賴性強,似乎永遠在父母的羽翼護衛(wèi)下,不能接受一點艱難。 可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父母的關心無法跟隨我們一世,尤其是當我們至親至愛的父母日漸“老弱”之后,我們也能為他們撐起一片亮麗的晴空嗎? 我們需要有緹縈救父的膽識和勇氣,我們現(xiàn)在缺少的也正是面對生活艱辛的那種膽識和勇氣!我們需要有膽量和辨別能力。艱難中我們一定要不退縮、不推委,然而這一切又需要我們在學習中不斷積累、磨練、摔打才行。 我們要學習緹縈敢想敢做、勇于正視生活、面對艱難的精神。我們需要家長的溫暖關愛,可我們更要學會獨立。 【第2篇】 《緹縈救父》讀后感 這個暑假,我看了五本書,有《向著明亮那方》,《愛的教育》,《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還有兩本是《三國演義》和《伊拉龍》。其中,我最喜歡看《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所講述的故事是從春秋開始,一直到三國結束。這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緹縈救父。 漢文帝的母親薄氏是個不得勢的妃子,漢高祖還在的時候,他怕收到呂后的陷害,就和兒子住在封地上,薄氏原來是個吃過苦的人,知道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后來漢文帝一即位,先大赦天下,后廢除全家連坐的法令,最后救濟各地的鰥寡孤獨。漢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要老百姓多提意見,這么一來,上奏章勸他的人就多起來了。 齊國臨淄有個人叫淳于意,他喜歡醫(yī)學,很有名氣。有個大商人的妻子患病,請淳于意醫(yī)治,結果吃了藥沒過幾天就死了。于是淳于意被告,官吏判他肉刑。肉刑就是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腳或右腳。淳于意有個最小的女兒叫緹縈,她決定跟父親一起去長安。 緹縈一到長安,就寫了封信給漢文帝。大意是:我是淳于意的女兒緹縈,我父親犯了罪,應該受到肉刑的處分。但一個人受到肉刑的處分就殘廢了,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愿被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漢文帝于是把刺字改為做苦工,把割鼻子改為打三百板子,砍左腳或右腳改為打五百板子。 緹縈不僅救了自己的父親,還替天下人廢除了肉刑。 我認為緹縈是一個很勇敢的女孩,漢文帝是位圣明的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