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隨筆
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隨筆【第一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 《我的精神家園》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合上書本,我被作者獨特的個性震撼,他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的文化的見解十分獨特,他始終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整個世界的精神讓我佩服。 作者善于表述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真實情感,談及孔孟程朱,他并非盲目夸贊,也并非一味貶低,而認為他們的想法有讓人感動的地方,但只要細細體會,其實也沒有太多了不起的地方。在他眼里,孔孟程朱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遠不如法拉第,愛因斯坦,牛頓,萊布尼茲等人。而孔孟程朱的宣揚的那些“仁義”、“格物”、“中庸”等思想,作者認為雖然是好話,但是這好像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再琢磨的過分點,又感覺很肉麻。還有他將孔孟和古代的勞動人民相比,他更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為勞動人民發(fā)明了做豆腐,就這么簡單。 他的文章很幽默也很有譏諷意味,比如在說到鉆研《紅樓夢》這里,說到: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當然,我沒有這樣地念過四書,不知道其中的好處。有人說,現(xiàn)代的科學、文化,林林總總,盡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認真鉆研。這我倒是相信的,我還相信那塊口香糖再嚼下去,還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斷地嚼。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最重大的文化傳統(tǒng),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這種鉆研精神。這幾句話我特喜歡,諷刺了那些苦于鉆研古人學問,而不去創(chuàng)造新學問的人。 他也批判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說到個人尊嚴,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是個人尊嚴必須是與國家,單位,集體聯(lián)系起來的。但是王小波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為什么非得把個人尊嚴與國家,民族聯(lián)系起來呢。 伴隨著王小波的批判與嘲諷和幽默,暢游了他的精神家園,覺得他是一個特真實的作家,用最樸實的話語向我們表達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事物的最獨到的見解。 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隨筆【第二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 這本書是大家熟知并喜愛的已故學者、作家的一部雜文。全書分文化篇、藝術(shù)篇、社會篇三部分。 王小波以一種近乎殘酷的坦誠與直率,道出了我們身在其中卻從未慮及的生活,這就是真實,使我們不再地生活在世俗社會中間。因為他,我們知道這世界還有智慧,還有有趣存在。 王小波明辨是非,他以黑色的、深沉的幽默向身后人亦莊亦諧地喊?但不是發(fā)狂或媚俗。讀他的雜文后,你會恍然有一種通透感。原來,文化和精神這類話題并不只是書生或?qū)W究們的清談,它也可以是“痞子”們坐在馬桶上去反對到底有沒有效力。 《我的精神家園》一書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態(tài)與知識分子的命運,除了文人的處境便是人的處境,這類話題自然少不了尷尬與苦澀,但在王小波筆下,即使你踩破了一個詼諧的外殼,打開了“文化”神秘幽黑的洞口,以至偶爾會為痞子之極的語言開懷一笑,但是你絕不會認為王小波是一個痞子。 一下子讀完了王小波的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我感覺到了他的。他真是很天真,信仰科學,更。我們知道,現(xiàn)在純情的瀟灑的實惠的財經(jīng)的書有很多,真講道理的書卻是越來越少了。從文章看,他是有資格的,但他不肯嬉皮。他講的道理,許多人是知道的但,許多人也許不認為是道理,他的有人也許認為是別有用心,這時候只好這樣說,他的道理不是對他們講的。我感覺他是在尋找同類,仿佛酒后的古風的談天。 文字是一門藝術(shù),正著來橫著去都是一門藝術(shù)。語言也是一門藝術(shù),正著來橫著去也都是一門藝術(shù)。在這兩門藝術(shù)里,王小波是個天才,因此他的語言、他的文字有一種未經(jīng)琢磨的“美”,有一種盛氣凌人的“威”,有一種寶劍出鞘的:“鋒”…… 他的語言及文字技巧發(fā)揮到極限,可以讓你正著進來橫著出去。 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隨筆【第三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泵看我髡b裴多菲《自由與愛情》,我都能感受到一股內(nèi)在的力量,激發(fā)出自身對自由的渴望,自由既是哲學、法律概念,又是自我意識形態(tài),每個人對自由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王小波,讀懂自由”書腰封上的宣傳語,吸引了我的目光,讓我跟隨王小波的思緒,解讀他的自由觀。 本書是王小波雜文作品的精選,收錄了九十年代一些報刊雜志的短文,短小精煉,寓意深刻。他詼諧的談笑,我們的生活;幽默的諷刺,我們的惡習,深切的關(guān)注,特殊群體,從平民的角度入手,書寫百姓的苦與樂,展現(xiàn)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穿行,感受著他對思想、對自己、對寫作的真誠,領(lǐng)悟著他平實豁達而寬容的理性精神。 掩卷沉思,每位作家的文風,與他的經(jīng)歷有一定關(guān)系,柏楊、李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的文筆,偶爾能激發(fā)人們內(nèi)心憤怒情緒,感性的看待問題;王小波針砭時弊,溫和的批判,能夠讓人理性的思考問題。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jīng)濟已經(jīng)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民眾的幸福指數(shù),不是很高,人們不停的刷微博,抱怨生活,個人欲望越來越多,焦慮、浮躁掩飾著生活狀況,阿Q的精神勝利法,大行其道。無獨有偶,王小波的作品,讓我反思精神自由,不是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不是瘋狂的索取,而是自我探索,思考存在的價值,做一個利他的人,可謂助人者自助。 讀他的文章,感受詼諧與幽默,“合唱團中一位七十多歲的的老太太,按西洋唱法的要求把嘴張圓,放聲高唱‘亞美路亞’,才半聲,眼見得她的假牙就從空中飛出,在空中一張一合,做咬人狀,飛過樂池,飛過我們的頭頂,落向腦后第三排。耳聽得‘亞美路亞’變成了一聲‘噗’!” 讀他的文章,感受真實與勇敢,東方人對性認識,一直比較忌諱,他撰寫文章闡述觀點,對同性戀進行研究,這種氣魄非常人所及;讀他的文章,視覺和思維上的沖擊,把部分國人的劣根性一覽無余,還原到生活中的一幅幅場景;讀他的文章,我恍惚中看到了個人的成長。 從雜亂無序的童年開始,進入個性開放的青年,走入日趨包容的中年,步入輝煌的老年,一步步前行、成長,日趨完善…… 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隨筆【第四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 讀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紀念版,全書分了文化篇、藝術(shù)篇、社會篇和增補篇,還有一篇是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寫的悼文,她說,王小波是一個浪漫騎士、行吟詩人和自由思想家。 我還記得,第一次聽說王小波這個人,是幾年前在《讀者》上看到了李銀河寫的這篇文章,當時就覺得王小波是個很好的作家。而現(xiàn)在,讀了《我的精神家園》,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好感。 從文章的風格來看,我能感覺到王小波是一個很真實的人,他追求自由,拒絕無趣。每次看他的文章,我都會忍俊不禁,卻又若有所悟。維特更斯坦說:“幽默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蓖跣〔ǖ挠哪且环N黑色幽默,他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以一種樂觀、豁達而又理性的心態(tài)去觀察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正因為這種心態(tài),這種觀察社會的方式,造就了他的寫作風格。 知識分子生活在一個錯誤的時代是很可怕的,因為行為、思想、言論都受到了限制。王小波經(jīng)歷了許多,但他并沒有怨天尤人或絕望放棄,相反,他浪漫,幽默。祝勇曾說:“當世界荒唐時,以一種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它同樣是荒唐的,而以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來消解它,便成了智者的最佳選擇,于是就有了幽默。當然,絕對的漫不經(jīng)心是無法做到的,這種幽默,也往往并非全然的消解,而是一種更為巧妙的反抗?!?/p> 我想,王小波的黑色幽默是不是一種巧妙的反抗呢?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肚子里的戰(zhàn)爭》、《有關(guān)“偉大一族”》等?!皞ゴ笠蛔濉笔侵赶胍_創(chuàng)偉大事業(yè)的一群人。這些人一眼就能認出來,因為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夢想的光芒。這令我反思,反思當代大學生中還有多少人是屬于這一族的,反思我自身眼睛里有沒有閃爍著夢想的光芒?,F(xiàn)在,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談?wù)摗皦粝搿绷耍劬锊皇巧癫娠w揚,而是因近視而造成的呆滯,空洞和迷惘。真是頗具諷刺意味啊。 王小波奉行自由主義,他就像瀟灑的李白,充滿想象力,浪漫隨性,卻又比李白多了幾分理性。王小波是真實的,因為他站在平民的視角,運用平民的寫作方法。他以犀利的批判意識,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純粹的精神家園,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一道閃電,照亮了許多人的心! 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隨筆【第五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 王小波離開我們已經(jīng)十六年了,在他死后中國的知識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在文章中不斷追求的愛欲自由,早已經(jīng)成為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共識。朱學勤很早就認識到王小波小說寫作呈現(xiàn)了一個自由主義的韌性風格。 一 在小說創(chuàng)作之外,王小波還撰寫了大量的雜文評論。小說中通過嬉笑怒罵來完成對于傳統(tǒng)社會的瓦解,在雜文中則更多體現(xiàn)出王小波對于現(xiàn)實中的關(guān)懷。 《我的精神家園》其實是這部雜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王小波回憶自己與兄弟的讀書生活。在精神貧困的年代,任何一部有價值的書籍,都是精神愛好者們的美食。恰恰是這種精神貧困的年代,人們才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這部書除了部分的社會評論外,主要的是王小波的閱讀札記和觀影札記,雖然冠以雜文的名字,但是完全符合整部書的精神所在。書籍和電影確實是王小波的精神家園所在。 二 在《一生學習藝術(shù)》中,王小波講述了自己從杜拉斯的《情人》中如何學習小說的結(jié)構(gòu)與布局,又如何跟穆旦先生學習語言。這其實,已經(jīng)是王小波的夫子自道,說明了自己小說學習的來源與致敬的對象。 今天,文學寫作受到多方面的沖擊,既有來自于世俗世界中的干擾,也有網(wǎng)絡(luò)文學的肆虐。這與王小波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那時候思想貧困,是因為物質(zhì)上的匱乏,人們饑不擇食。今天的貧乏,則來自于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以及精神產(chǎn)品的品質(zhì)不一,人們無從選擇。 王小波在這片文章中,提到了小說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兩點,恰恰是他對于文學評價的兩個基本著眼點,從結(jié)構(gòu)和語言出發(fā),就可以很好地判斷文學作品的水平和質(zhì)量。 三 在撰寫小說之外,王小波還參與了電影的創(chuàng)作,眾所周知《東宮西宮》就出于他之手。不過,側(cè)面也可以看到王小波對于電影媒體的關(guān)心。 據(jù)他說,為了學習英語,他在美國看了不下數(shù)千部電影,這也成為了他撰寫電影評論的重要基礎(chǔ)。不過,在這本書中他倒是謹慎地區(qū)分了藝術(shù)電影和好萊塢大片,換句話說王小波很明確地將藝術(shù)與大眾文化區(qū)分開來。這與小說中嬉笑怒罵的風格不同,他還是堅持著對于電影的品味,也奚落大眾只知追求大片與刺激,而不懂得欣賞。 四 十年前閱讀王小波的時候,感覺上依舊是一種新鮮與刺激,今天重新閱讀王小波,則感覺到一種時過境遷的態(tài)度。王小波在筆下奚落的現(xiàn)象,今天已經(jīng)消失或者不見后,他的文字還依然有力量嗎? 十五年前,朱學勤將王小波稱為自由主義作家,今天看起來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我相信每一個看過《一頭特立獨行的豬》的人,都會感覺到王小波那種不屈不撓地反抗精神。只不過,王小波反抗過的時代與人物,早已經(jīng)成為過眼云煙,今天的時代已經(jīng)沒有王小波。 結(jié)語 讀書沒有禁區(qū),王小波的作品中的黃,早已經(jīng)成為了經(jīng)典,沒有人再將其作為性啟蒙的作品了。昔日荷爾蒙分泌旺盛的青年,在私下閱讀王小波的隱秘,今天隨處可見的都是肉欲橫陳,那種青春的興奮早已不再了。 今天一切文字、影像都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免費獲取的時候,似乎不會再有王小波那種精神的匱乏感,但是我們在當下依然感覺到精神的空虛與無助。自由所許諾的一切,似乎已經(jīng)完全解決,或者依然是困擾著當下的我們。 (責任編輯: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