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眼
一 很偶然的,看到一幅畫。是宋徽宗趙佶的《梅花繡眼圖》。一只鳥,一棵梅,幾朵梅花。景物雖不多,倒也淡雅。只是覺得畫面有點暗。我對畫不懂,看了也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 再看那只鳥,覺得有趣。尤其是眼睛上的白色眼圈,畫得很清晰,很顯眼??戳四侵圾B,感覺很熟悉,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放大仔細看,才知道,畫中的繡眼鳥,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白眼圈”。 繡眼,在我們家鄉(xiāng)叫“白眼圈”。家鄉(xiāng)人,對不知名字的鳥,就根據(jù)鳥的特點,起個俗名。家鄉(xiāng)的鳳頭百靈,我們叫“角角?!冰g鶉,我們叫“禿尾巴。”麻雀叫“小蟲。” 畫中的繡眼,是家鄉(xiāng)的“白眼圈”,感到就多了一些親切。再看畫中的梅花,也鮮活了許多,潔白鮮艷;看梅枝,梅枝瘦勁,枝上疏花秀蕊,色澤清雅,清麗脫俗;看繡眼,那鳥活的一般,蹲在梅枝上,左右顧盼,耳邊就響起悅耳的鳴叫。清麗的梅花與栩栩如生的繡眼,相映成趣。 繡眼,或者是“白眼圈,”我熟悉的精靈?,F(xiàn)在,我應(yīng)該叫它繡眼,恢復(fù)原本屬于它的名字?,F(xiàn)在,我有必要介紹一下繡眼,我喜歡的鳥。 繡眼,俗名繡眼兒、粉眼兒、粉燕兒、白眼兒等。常見的繡眼是:灰腹繡眼鳥、暗綠繡眼鳥和紅肋繡眼鳥。體型及顏色像柳鶯。眼睛周圍被白色絨狀短羽環(huán)繞,形成鮮明的白色眼圈,所以得名繡眼。繡眼,是我國四大名禽,愛者甚眾。 在我的記憶里,繡眼,它嬌小玲瓏,羽毛光滑,動作靈活,姿態(tài)優(yōu)美。它的鳴叫,聲音圓潤、音韻多變、婉轉(zhuǎn)動聽。在伏牛山區(qū),我見過的繡眼,一種是紅肋繡眼,再就是暗綠繡眼。我的印象中,紅肋繡眼的鳴叫比較單調(diào),“唧—唧唧—唧喳—唧唧喳喳”,聲音短促,雄性的稍微響亮,但總感覺少了一些韻味。暗綠繡眼鳴叫連貫,節(jié)奏感更強,余音繚繞。 當(dāng)然,這只是我的感覺。很多年了,已經(jīng)沒有聽到繡眼的叫聲。我現(xiàn)在能感覺到的聲音,是二十多年前留存在我記憶中,一種聲音的復(fù)原。 這么多年,總是忙碌,為生存,奔波在單位與家之間。閑暇之余,也曾無數(shù)次走進家鄉(xiāng)的山坡,走進伏牛山的深處,追尋豹子、狼、狐貍、黃羊的蹤跡。但每次進山,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忽略了這些小精靈——繡眼。當(dāng)我再次想起它們時,繡眼,于我而言,是那么的陌生。 是的,它們真的很陌生。那些在山坡上覓食昆蟲,在樹枝上啄食山果,在花朵上吸食花蜜的美麗小鳥,與我漸行漸遠,遠得除了那清晰的白眼圈外,我對它們的印象日漸模糊。 很多時候,人都處在一種遺忘狀態(tài),那些熟悉的事物,一旦離開視覺范圍,就會離開大腦,儲藏在歲月的記憶里。有的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消失,在記憶里死去,有的被偶爾觸碰,在記憶里醒來。 一幅圖畫,觸碰到我記憶的神經(jīng),記憶里,那只被我遺忘的鳥,在瞬間蘇醒。繡眼或者白眼圈,就這樣,在歷經(jīng)二十多年后,再次走進我的記憶,走進我的內(nèi)心,或者明天,走進我的視野。 記憶,總是美好的。它會喚醒你對一些事物回憶,讓遺忘的場景再現(xiàn),讓枯萎的心煥發(fā)生機,讓停下的腳步重新邁出。 二 我突然想回家看看,家鄉(xiāng)的山坡上,還有沒有繡眼鳥。 晚上躺在老家的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我在想一只叫繡眼的鳥。它們在我的記憶里,反復(fù)地出現(xiàn),可我記不清在哪里看見過它。 是在我家鄉(xiāng)的山坡上,一片林子里?是在地處伏牛山深處的崔莊鄉(xiāng)的某一座山林里?還是在縣城的青峰山?似乎是,似乎又不是。也許,我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看到過,在崔莊鄉(xiāng)的某一座山林里看到過,也在縣城對面的青峰山看到過。我無法否認,我真的看到過它們。這些我常去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身影。 我在無眠中,等來黎明。 窗外傳來一陣鳥鳴,鳥鳴聲很熟悉,是麻雀。我突然想起,這種叫繡眼的鳥,就是在我老家的山坡上看到的,我初次看到它們時,是和麻雀、百靈混在一起。那時候看到一只色彩艷麗的鳥,感到很驚奇,記憶也深。 其實,繡眼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很容易看到,只是我們長時間忽略了它們的存在。伏牛山深處有,我老家有,崔莊鄉(xiāng)的山林里有,縣城對面的青峰山也有。我在老家時,看到的繡眼,大多是紅肋繡眼。在伏牛山深處的大山里,還能看到暗綠繡眼。 第一次看到他們,是在老家西溝的山坡上,那時候西溝還沒人煙,西邊是一片松林,東邊是一片柿子林,橫豎成排,一棵接著一棵,把西溝的山坡覆蓋。深秋時節(jié),柿子樹上掛滿了紅色的果實,成群的鳥,在柿子樹上蹦來跳去,吸食柿子的果漿。 柿子成熟時,我們一群孩子常到西溝摘柿子。那天去摘柿子,看到一群鳥在吸食樹上的柿子??吹进B與我們爭食,很生氣,就彎腰撿起一塊石子,準(zhǔn)備轟鳥。突然就看到一群色彩鮮艷的黃綠色小鳥,混在鳥群里。這是一種我們沒有看到過的鳥,很稀奇。后來在山坡上也看到過這種好看的小鳥,問大人才知道,這鳥,叫“白眼圈”。 年少時,對啥都好奇,看到美麗的小鳥,總想抓一只養(yǎng),但這種鳥很膽小,離人很遠,稍一靠近,就驚恐而飛。那時就想,有鳥就有鳥窩,抓不到大鳥,就抓一只小鳥養(yǎng)養(yǎng)。我們在山坡上瞎逛,希望找到它們的窩。但在山坡上、樹林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怎么也找不到它們的窩。 記得問過父親:“山坡上那么多‘白眼圈,’咋找不到鳥窩?”父親說:“它們的窩,在五朵山的山林里,它們到咱這里玩玩就回去了,你當(dāng)然找不到?!蔽宥渖绞欠I降闹髅},離我們家二十幾里遠。父親這樣說,可能是想阻止我們抓鳥。 因為找不到鳥窩,就斷了養(yǎng)繡眼的念想。其實,我們也在山坡上看到筑在樹上的鳥窩,只是樹太高,又細小,我們爬不上去?,F(xiàn)在想來,掛在樹上的鳥窩,可能就是繡眼的窩。 吃過早飯,我走向山坡。山坡已不是我少年時代的山坡,原來山坡上長滿了樹,現(xiàn)在的山坡光禿禿的。山坡上的梯田,有的種著花生,有的荒廢著,長滿了草。一片荒地上,長著紫花地丁,開著細碎的紫花,在微風(fēng)中搖擺;翻白草一棵挨著一棵,開著黃色的小花,這種草我最熟悉,小時候拉痢疾,挖幾棵翻白草,用根熬茶,一喝就好;還有一棵棵的棉花條,也開紫花,一嘟嚕一嘟嚕地開滿枝條,那紫,讓人陶醉;走下山坡,是一片豌豆,還是紫色的花,風(fēng)一吹,紫蝴蝶在綠葉間翩翩飛。 這都是我熟悉的植物,有的叫得上名字,有的叫不上名字。但它們還長在這里,用花一般的笑臉迎接我??赡切┪沂煜さ乃蓸?、槐樹、柿樹、酸棗、栗毛,它們已不見蹤影。空落落的山坡,讓我的心徒添寂寞。 有幾只山雀,落在一片草地里,在草叢中啄食著什么,可能是一只蟲子,也可能是去年遺落的草籽,或者是一只螞蟻。我不知道山雀吃不吃螞蟻,也許吃,也許不吃。這個春天,不吃點螞蟻,山雀還能吃什么? 南洼的那座堰潭,里面長滿了水草,堰潭里有魚、河蝦、青蛙、泥鰍、黃鱔,堤壩上長滿了油桐,柳樹,很多鳥落在樹上,時不時飛到堰潭,在水中撈出一條小魚,或者是一只河蝦。每年春天,這里的鳥,嘰嘰喳喳,吵鬧不休。 走到南洼,看到堰潭已經(jīng)被泥沙淤平,只有潭底,還有一汪水。走近看,水很清,沒有一棵水草,沒魚也沒蝦,更沒青蛙黃鱔,水清無魚,這話不假。堰潭的四周,原來都是樹,現(xiàn)在一棵也沒有,都是梯田,梯田里都是花生。堰潭里的泥沙,就是從花生地里沖下來,淤積到堰潭里。堰潭的堤壩上,還有幾棵樹,一棵樹上有一個喜鵲的巢,一只喜鵲,蹲在巢里,看到人來,伸一下翅膀,飛走了。 繡眼,最終還是沒有看到,這也在意料之中。只是,常見的百靈、鵪鶉、斑鳩、山雀,都沒幾只,卻讓我心生落寞。此刻,空曠的原野上,只有我一個人,很孤獨地,站在山坡上。 三 又想起宋徽宗趙佶。作為皇帝,生活奢侈,任用奸臣,僅此,趙佶肯定不是個好皇帝。是的,趙佶不是好皇帝,但絕對是個好的藝術(shù)家。他自創(chuàng)的書法被稱為“瘦金體”。他的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少有的藝術(shù)天才。 趙佶的《梅花繡眼圖》,讓我感到驚奇,久居深宮的趙佶,能把一只繡眼畫得如此傳神,沒有對繡眼生活習(xí)性有著深刻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宮廷里可能會養(yǎng)繡眼,但圈養(yǎng)在籠中的鳥,不可能有大自然里的鳥那么靈動。 梅花自不用說,是宮廷的梅花,作為皇帝的趙佶,對宮梅是熟悉的。宮梅經(jīng)過不斷剪枝,人工修飾痕跡較重。此種梅的畫法精細纖巧,敷色厚重,彌漫著一種富貴氣息。風(fēng)格趣味,無不代表著皇家的審美意味。 但清麗脫俗,活靈活現(xiàn)的繡眼,絕不是宮中籠養(yǎng)的鳥可比的??戳诉@幅畫,我就覺得,趙佶在畫這幅畫前,是多次看到過生活在大自然里的繡眼的。開封是平原,緊鄰黃河,如果去山中,也只有萬歲山。萬歲山是皇家園林,山不高,但樹很多,有樹就有鳥。趙佶看到的繡眼,大概就是萬歲山中的。 對江山疏于管理的趙佶,對藝術(shù)是認真的。我想,在畫這幅畫時,趙佶走進了皇家園林,走著走著,就看到了一只鳥,蹲在一株梅花的枝條上。于是,就有了這幅傳世之作。 也或者,趙佶看到籠中的繡眼,突然心血來潮,想畫繡眼。于是,趙佶就去了萬歲山,想看一眼生活在大自然里的繡眼。于是,趙佶就真的看到了一只繡眼,蹲在一株梅花的枝條上。趙佶覺得,這只鳴唱的繡眼,是那么的可愛,可愛的讓他心動。于是,趙佶就畫了這幅《梅花繡眼圖》。 再或者,一日閑來無事,皇帝趙佶帶著皇后鄭氏,在萬歲山皇家園林散步,兩人走到一株梅花樹前,看到了畫中的繡眼,回去后,徽宗皇帝就在皇后的協(xié)助下,完成了這幅《梅花繡眼圖》。說到這里,不能不說鄭皇后,鄭皇后儒雅秀麗,多才多藝,對徽宗的書畫詞章有著獨到的見解,徽宗對鄭皇后十分的寵愛。我想,趙佶畫這幅畫時,鄭皇后一定在場,而且趙佶也一定征求過鄭皇后的意見和建議。 其實,這幅畫是怎么畫的,我也不知道。上面的幾個場景,只是我的猜測,或者是我的想象。不是我不知道,大概很多人也不知道。知道的人,也隨著徽宗趙佶故去,消失在漫漫黃塵中。 但這幅畫還在,畫中的繡眼還活著,活在一張紙上。一千多年過去了,你看到它時,它依然對著你,不停地鳴叫。 四 我看到了繡眼,它們的鳴叫,還是沉在我記憶里的聲音。還是《梅花繡眼圖》中那只繡眼的鳴叫聲。一波又一波,一陣接著一陣,此起彼伏。 2019年5月,我登上了五朵山,五朵山是伏牛山中著名的道教圣地。南召五朵山與“南頂”湖北武當(dāng)山齊名,素有“北頂”之稱。山中奇峰相峙,飛瀑高掛,怪石林立,泉流潺潺,春天杜鵑爛漫,夏日綠意盎然,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山水如詩如畫,被譽為“音畫山水,伏牛仙境”。 五朵山生態(tài)保護完好,山中生長著紅豆杉、銀杏、秦嶺冷杉、水曲柳、化香、水曲柳、馬尾松、水杉、側(cè)柏等數(shù)百種樹木,郁郁蔥蔥的樹,把一座山遮蔽。因為生態(tài)完好,這里生活著百靈、畫眉、黃鸝、繡眼、斑鳩、鵪鶉、山麻雀等一二百種鳥,走進五朵山,就走進了鳥的家園。 我去五朵山時,正值春夏之交,山中樹木茂密,遮天蔽日。樹下,是開滿花朵的灌木和花草,不時有鳥從頭頂飛過,留下一串清脆的鳴叫聲。 去五朵山,似乎沒有目的,就是去山上轉(zhuǎn)轉(zhuǎn),放松一下心情;似乎有著明確的目的,去尋找一只叫繡眼的鳥。與文友去五朵山時,我沒有說去干什么,就是去玩。玩,大家都不反對,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承受著沉重的工作生活壓力。也許,只有走出去,走到大自然,才是緩解壓力的最好辦法。 從五垛山主峰下來,我們直接去了五朵村,那是一片玉蘭林,站在山頂上,白色的花朵,格外的耀眼,吸引著我們。此時,花正開,潔白的玉蘭花,散發(fā)著陣陣芳香。走在玉蘭樹林,就走進了花的家,香的源。走進玉蘭樹林,其實也走進了鳥的世界,“唧溜溜、嘀嚦嚦、啾啾啾,”清脆的鳥鳴,不時撞擊著耳膜。鳥語花香這個詞,用在這里恰如其分。 山里的鳥真多,“咯咯咯咯”叫的是錦雞,“唧唧啾啾”叫的是畫眉,“嘀嚦嚦”叫的是百靈,“咕-咕咕”叫的是斑鳩,還有成群的麻雀“嘰嘰喳喳”。每看到一種鳥,大家就會發(fā)出一陣驚叫,震得樹葉簌簌地舞,花瓣翩翩地飛,林子里飄著青蝴蝶、白蝴蝶。 大家瘋興正濃時,一群鳥掠過樹梢,嘩啦啦落在林子里,有的落在樹枝上,有的落在灌木上,有的落在石頭上,還有的落在草地上。這鳥,十分好看,羽色鮮艷、嘴尖細、身腰長、羽毛光滑緊湊。大家屏著呼吸,大氣都不敢呼吸,生怕驚動了鳥們。仔細看,這不正是我要尋找的繡眼嗎?是的,是繡眼,紅肋繡眼。 這群繡眼,有數(shù)十只,甚至上百只,這么大群的繡眼,讓我驚奇。在我的記憶里,從沒有見到過如此多的繡眼鳥。記得在山坡上看到最多的繡眼鳥,也就二三十只。那時候的二三十只繡眼鳥,看得我們眼珠子都要蹦出來。難怪大家看到繡眼鳥時,驚得大氣都不敢出。 正在大家瞪著眼看時,突然響起一聲梆子腔:“要吃還是家常飯,要穿還是粗布衣,知冷知熱結(jié)發(fā)妻……”繡眼可能是受到了驚嚇,鳴叫著飛走了。抬起頭看,是兩個砍柴的老鄉(xiāng),擔(dān)著挑子,唱著曲走了下來。 我走過去,打聲招呼,遞支煙,老鄉(xiāng)放下柴火挑子,點著煙,抽了一口說:“來玩??!”我問:“咱山里的繡眼鳥多嗎?”老鄉(xiāng)說:“繡眼,啥繡眼?”我說:“就是剛才飛走的那群鳥?!崩相l(xiāng)笑了:“那鳥啊,多著呢,有時候三五只,有時候十來只,有時候上百只,還有時候一天不見一只。不過,上百只的鳥群不多見。” 原來,看鳥也需要機緣,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到的。我老家的山坡上,不是沒有繡眼,是我沒有看到而已。 這樣想時,就又想起徽宗趙佶。趙佶與繡眼,就有機緣,那天趙佶去了萬歲山,機緣巧遇,看到了繡眼,于是,趙佶就畫了一幅《梅花繡眼圖》。巧的是,這幅圖保存完好,流傳了下來。更巧的是,我在寫繡眼之前,看到了這幅畫。于是,就有了這篇文字。 據(jù)說,繡眼喜歡在燈下唱歌,鳴叫聲有高、中、低三種音調(diào),聽起來有的帶水音,有的似蟲鳴,還有的能叫出夏蟬的音調(diào)??上?,我沒有聽到。這可能是機緣未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