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美文
“誠信之約”為文明大廈增磚添瓦
最近,湖南懷化的蒲玉喜收到3張泛黃的照片。拿來一瞧,照片上的人既熟悉又陌生:濃密的頭發(fā),瘦削的臉……喲,這不是20多歲的自己嘛!可如今,蒲玉喜已55歲了。絞盡腦汁,他也記不起自己何時何地曾拍過這些照片。但是,有一對父子卻一直記得。為了將照片送到蒲玉喜手上,他們花了30多年時間。(據(jù)5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言不信者,行不果?!闭\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礎(chǔ),是為人處事最重要的品質(zhì),更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中國歷來就是一個講誠信的國家,從古至今出現(xiàn)了許多“一諾千金”的故事,這些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對中國誠信社會的構(gòu)筑起到了“成風化人”的作用,對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是起到了積極的引領(lǐng)作用。 新聞里肖本琦父子的故事就是這樣。肖本琦1985年在山東煙臺蓬萊閣景區(qū)經(jīng)營照相攤位,那個時候拍完照不能立刻沖印,只能讓游客留下地址然后郵寄過去。直到1996年他不再經(jīng)營照相業(yè)務(wù),手里還有30多張“地址不詳”“查無此人”的照片無法再次寄出。然而,肖本琦秉承“收了人家的錢,就要把照片給人家”的樸素理念,30多年來堅持為這些照片尋找主人,即便因病去世仍將這件事交代給兒子肖作鵬。而肖作鵬也下定決心:“余生,一定踐行誠信之約!” 30多年來,父子二人為了給照片找到主人,所經(jīng)歷的瑣碎和艱難估計每一個人都會體會。在社會變遷飛快的時代,他們無論是按照地圖上的地址郵寄,還是親自帶著照片去找主人,無論是通過網(wǎng)絡(luò)的力量,還是借助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的幫助,他們不僅讓照片主人感受到了溫暖,也給社會上的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誠信課。 這個“誠信之約”為文明大廈“增磚添瓦”!在價值追求多樣化,社會轉(zhuǎn)型加劇的當下,肖本琦父子的“誠信之約”無疑為社會文明推進提供了一個鮮活的例子。盡管他們都是社會上蕓蕓眾生中的一份子,所做的一切算不上驚天動地,但他們樸素的價值理念,對誠實守信的堅守,定會給我們每一個人帶來思考。 在共享經(jīng)濟、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等已經(jīng)嵌入公眾生活的當下,社會公眾的整體誠信度已經(jīng)成為社會文明程度的“晴雨表”,更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能否屹立于強國之林的標尺。 其實,這幾年,許多人像肖本琦父子一樣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誠信,托起了人生的高度。無論是堅守戰(zhàn)場一句“生死約定”,侍奉戰(zhàn)友雙親三十余載的李元成,還是替亡弟還50萬元債務(wù),一肩挑起兩個家的“信義哥”張健,無論是踐行誓言60載,退休不休報黨恩的“當代焦裕祿”袁賢光,還是在每個土雞蛋上都蓋上“生成散養(yǎng)”的鮮紅印章的古稀老人王生成……一個個誠實守信的榜樣,讓我們這個社會充滿了溫馨,激起了許多人見賢思齊的動力。 誠信,既是自己與他人的一份契約,更是社會有序發(fā)展的基石。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說過,“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只有每一個人都能像肖本琦父子那樣堅守誠信,堅持不懈地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那么,蠶食人與人之間基本信任的事情才能越來越少,我們社會的整體誠信才能達到一個高度。 “信”立天下 ,“誠”就未來,讓我們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做起,讓誠實守信在每一個人心中枝繁葉茂,合力托起一個講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誠信中國?。ǚ畼淞郑?/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