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綏德三題
“綏德”之名始于北朝,取“綏民以德”之意,位于陜西省北部,無定河下游。東鄰吳堡,西接子洲,南連清澗,北靠米脂,地處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黃河中游地區(qū),歷史悠久,建置較早。在陜北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交通等諸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據(jù)境內(nèi)出土眾多的仰紹文化、龍山文化遺址考證,距今約五、六千年之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某年某月,匆匆而去,逗留一日,又匆匆返回,集小記若干。今憶當日,仿若昨日。憶及那里的山水、朋友、風(fēng)景,有感而發(fā),整理三題,以慰。 千獅橋 是誰的鬼斧神功之舉,造就一千多頭形態(tài)各俱、匠心獨到的獅子,在一座橋上舉案齊眉、脈脈含情、彼此對視著鑲嵌在這歷史的一隅? 這一隅是被稱作“天下名州”的綏德。“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我想:綏德的男人首先是勤勞而富于創(chuàng)造的。他們極賦靈性,因而這一隅是如此生動而豐富。一千多頭獅子雄居一橋,一橋飛架南北連通經(jīng)脈。在橋的欄桿上這些獅子是自由的、活潑的,它們具有生命的一切因素:有的抬頭望月、顧盼生情;有的低首相嘻、頑態(tài)可掬;有的含珠欲吐、雄姿英發(fā);有的回眸四顧、山應(yīng)林呼……而它們雄性的血液,則注入這里的山、水,注入人靈性的血脈。 夜晚,我躲開喧鬧的人流,看川流不息的車燈從千獅橋上舞過,用心與這些石獅對視。千獅橋被稱作綏德的地標,是西安——包頭210國道的咽喉之地,橫跨在綏德縣城東的無定河上,始建于1987年,橋長300余米,因橋上兩邊護欄柱上及橋兩端涼亭周圍共有1008個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石刻獅子而得名。這里是目前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獅群,因而千獅橋成了綏德縣一處標志性建筑。走近橋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蹲在橋頭的兩只極其威武的大石獅子,炯炯有神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張著大口,像兩位威風(fēng)凜凜的壯士在日日夜夜忠實地守護著大橋,又像在迎接遠道而來的人們。橋頭兩邊有涼亭,供人們觀光,休息,娛樂。在千獅橋上四顧環(huán)望,夜幕下的綏德城燈火通明、風(fēng)情萬種,一派蓬勃發(fā)展的美好景象。綏德人是偉大的,是富有靈性和朝氣的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下的人。你只要看看這座千獅大橋就可以知道。這里的男人,粗獷豪放而又不乏細膩真摯;這里的女子,溫柔美麗且賢惠。白格生生的手兒,紅格瑩瑩的臉兒,在藍格瑩瑩的天空下唱著甜蜜蜜的歌兒。那些散落四處的頑石,那些一石一整山的巨石,經(jīng)名州人的手掘起,精雕細刻,鑄造它們成各具形態(tài)的生命。于是這些生命就跟名州人的生命融為一體,同呼吸共命運,把多姿多彩的人生拋灑在這塊殷實的土地上。在這里你不能說獅子是兇暴的,它們的靈性和溫柔珠聯(lián)壁合。它們是神奇的,這神奇來自綏德歷代人民共同而杰出的創(chuàng)造。在陽光下,綏德城顯得更加活潑生動,高樓鱗次櫛比,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充滿著生動不息的喧囂,真是一種別樣的韻致。生活在這里的人,安定、平靜、愜意、幸福。 輕輕踏在千獅橋上,用心丈量,我知道我也滿盈了幸福了,我的幸福源自這美麗的名州。前面是一對年輕的夫婦,推著嬰兒車,孩子粉嘟嘟地惹人愛憐。孩子的母親在前面逗引,父親在后面推著車子,一家三口把歡樂、輕松的笑聲融入夜色,灑向四方;橋下的河水中有人在嬉水,高挽著褲管,用毛巾蘸了水灑在光著的上身上,一邊還用腳撩起水,打在別人身上。他們叫著、笑著,專心致志揮灑著愉快,享受著歡樂,在河水里忘卻疲勞、消除乏累。我知道他們一定是愜意舒適的,是幸福的。我想:如同創(chuàng)造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獅子一樣,善于創(chuàng)造的、富有靈性的綏德人民,一定會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和生活! 蒙恬墓 三十萬把黃土集向一處,塵土飛揚遮暗悲傷的臉龐,就這樣以一座山的姿態(tài),掩埋了一位英雄的軀體。三十萬行淚水嗚咽成河,忍把一生功名,換成石刻碑文,煢煢孑立。 我畢竟是看見了,盛夏的山上已不是純黃,有綠的顏色、有藍的顏色,都是一種蓬勃生動的景象。蒙恬已眠,只把自己掩隱于紅花綠葉中,頭向天子的方向,臉上不寫歷史,不刻喜怒,坦然面對天地。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nèi)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秦統(tǒng)一六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上游以銳不可當?shù)钠浦裰畡輷魯⌒倥鞑看筌姡倥L(fēng)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不敢南下而牧馬”。之后,他自榆中(今內(nèi)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shè)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jù)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nèi))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nèi)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殺死公子扶蘇后,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便散布謠言,使胡亥不顧大臣勸諫,迫蒙恬吞藥自殺。三軍將士得知將軍死后懷憤含淚,用戰(zhàn)袍撩土,將蒙恬葬于綏德城西大理河川。蒙恬之死,直接導(dǎo)致了一個結(jié)局,就是30萬秦軍徹底潰敗,導(dǎo)致秦帝國的滅亡。司馬遷在《史記》中嘆道:“蒙氏秦將,內(nèi)史忠賢。長城首筑,萬里安邊?!碧铺谟谪懹^某日對臣僚說:“朕欲上比堯舜,不使冤案現(xiàn)于本朝。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丞相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征等人,或答“白起”,或說“伍子胥”。聽罷臣僚們的議論,太宗搖搖頭說:“朕觀最冤的是蒙恬?!泵商裰谇爻暮蘸諔?zhàn)功,之于長城的豐功偉績,讓人感嘆萬千??勺怨乓詠?,英雄背后往往都隱藏著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經(jīng)常不是戰(zhàn)死在沙場,而是飲恨不能善終。蒙恬的死也帶著深深的悲壯、無奈與嘆惋。 蒙恬墓在今天的綏德縣一中校園內(nèi)。我是在夜晚的時候借著星光前來瞻仰的。這個時候月亮還沒走出家門,云朵閑適自如。我的虔誠一如當年的三十萬將士,手捧一把黃土獻給孤獨的英雄。英雄身邊,莘莘學(xué)子執(zhí)燈夜讀,經(jīng)夜不息。他們身邊,英雄蒙恬又在想些什么?依傍何枝安魂息魄?站在他的屋頂四面遠望,燈火輝煌處生命熙來攘往。他曾駐守的這塊邊防,綠茵遍野欣欣向榮,交通阡陌四通八達,充滿生動不息的喧囂,蘊滿不屈而上進的力量。微風(fēng)從耳畔輕輕撫過,像如泣如訴的述說,然而歷史無語,一切都已遠去。我的英雄,那可是你輕柔平靜的呼吸? 山音 雞一叫,天就跟著亮了。 最勤快的要數(shù)窯洞里的婆姨,早早下了炕,洗臉漱口,然后撲進廚房,擦亮火柴,風(fēng)箱就“撲嗒、撲嗒”地響了起來,窯洞頂上升起一簇簇青煙。 山風(fēng)輕涼涼的,人的每一個毛孔都舒坦。一輪早日從東山頂上升起,瞅著一家人在窯洞里吃油旋喝高粱稀飯,婆姨和漢子夾一筷子黃瓜絲丟進嘴里,脆格生生的。 這時,遠遠的山洼里響起一陣悠悠的調(diào)子。細聽,是嗩吶的聲音,還夾著鈸子的合拍聲??腿寺牪惶蛦枬h子:是不是誰家迎親?漢子不語,只把稀飯喝的山響??腿巳滩蛔∮謫枺涸摬粫钦l家下葬什么人吧?說完又覺得冒失。這曲調(diào)聽起來很歡快,怎么會是葬人呢?漢子仍然不語,再瞅瞅婆姨,也只顧低頭吃菜。只是孩子早已坐不住了,撂下飯碗一溜煙往山下跑。漢子追出來罵了句:兔子,不許瞎胡鬧。孩子卻早已聽不見了。 山下是兩個漢子,黑黝黝的。一個拿桿嗩吶,三尺長的銅桿,碗大的口孔,拉長了喉嚨擴著嘴巴吹;另一個背著破舊的帆布包,雙手拿副鈸子,緊隨嗩吶打著節(jié)拍。兩個漢子并不理會誰,走到每一家的 窯洞前,立住。嗩吶聲鈸子聲立刻響起,一時山洼洼里回響的都是歡快的曲調(diào)。吹了三五分鐘,窯洞里有人一掀門簾出來了,揚一下手,嗩吶住了。兩個漢子趕緊說些祝福的吉語,主人讓給漢子每人一根煙,漢子不抽,聞聞,夾在耳后。主人于是掏出幾元錢來,說:兩位別嫌少,權(quán)當喝碗茶水。兩個漢子作個揖,說聲“吉祥如意”,轉(zhuǎn)身走了。 偏巧那家走出來個小女孩,舉著一元錢:叔叔,你別嫌少,奶奶今年有病。兩個漢子不接錢,摸摸孩子的頭,轉(zhuǎn)身走了。 山坡上有辛勞的農(nóng)人。累了,停下來,坐在鋤把上,從煙袋里捏出一撮旱煙,點上,辣辣地吸幾口;眼睛望著山下,吐出一個煙卷兒,不待散開,又猛地吸回,咽了下去…… 作者簡介 北斗,本名陳大貴,甘肅酒泉人。散文、詩歌作品發(fā)表于《西安晚報》、《酒泉日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