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牙是什么意思
1、民居傳統(tǒng)
尾牙是福建地區(qū)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jié)活動的“先聲”。
2、牙的涵義
「牙」是中國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傳統(tǒng)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歷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禮當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雞拔毛煮熟的白斬雞,這是用來象徵生意興隆的。
3、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會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所謂「牙」字,為「牙旗」之簡稱,因古時荒地滿目,未經開墾之地,時有相爭開拓,致有格斗、毆打等事發(fā)生。為識別起見,各地區(qū)(或軍旗)之西邊,均畫有獸牙之形狀,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區(qū)之人員,或族人,或者軍隊的標志;至於古代商場的買賣介紹人,往往被稱為「牙郎」或「牙儈」、「牽鉤仔」,故商人向「牙郎」們請客致謝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節(jié)目,稱為「做牙」。
4、頭牙
頭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一般農家在農歷二月初二這天舉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豐收并祝福土地公萬壽無疆;八月十五(農歷不分日或號)還要祭拜一次,稱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時感謝土地公賜給人們的豐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護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類對土地的信仰,主要為求生命繁衍或農作物豐收。
5、尾牙
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
二、尾牙的歷史
1、土地公的由來
有一個傳說,據說,周朝時有位家仆張福德,因主人赴遠地當官,思念**,由他伴隨主人愛女千里尋父,途中遇到暴風雪,張福德為救其女免受凍死而犧牲自己生命。主人感念其忠誠而建廟祭祀。周武王時加贈封號“后土”,后來人人視其能造福鄉(xiāng)里、福澤萬民而尊稱“福德正神”。
2、牙祭的由來
牙的本義是軍中帳前的大旗,大軍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確保旗開得勝、一路平安,稱之為“禡牙”。這個典禮后來被商號援用,于每年過完年后第一次開市時,同樣來個祭典,希望財源廣進,生意興旺。他們祭拜的對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公。這一祭禮稱為“牙祭”或“做牙”。
3、尾牙的活動
一年有24個“牙期”,尤以“尾牙”為隆重。另有一說是古代商場買賣介紹人稱為“牙郎”,人在年終算其所賺利潤時而向牙郎致謝請客之方式。因為社會變遷,土地公崇拜已經不只是與農業(yè)有關,也與工商業(yè)有所連系,成為財神象征。配合“牙祭”,尾牙成為工商界年終酬謝員工聚餐活動。
4、尾牙的發(fā)展
春節(jié)發(fā)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風俗是各公司企業(yè)在當日舉行聚餐晚會和員工聯(lián)誼活動,稱作尾牙宴,還有尾牙聚會、尾牙燒烤、尾牙晚會甚至尾牙舞會等,總之,基本樣式是企業(yè)宴請員工進行年末的聚餐和聯(lián)誼,以感謝和表彰員工的辛勤工作。正是富人情味的地方—讓員工有心理準備,不致于影響到該名員工的家計生。由于勞工權益抬頭,勞資雙方都希望能有一個較和諧的關系,所以「尾牙聚餐」時都將「雞頭」朝天(上),以免造成勞資關系緊張。不過,這種風俗已絕跡。除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tǒng)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
三、尾牙的習俗
1、福建地區(qū)把做“尾牙”之后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帳時間。
所以,也稱二十二日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處收湊新舊賬,延后則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帳了。所以“尾牙”的飯吃完后,就有幾天好忙。過了“尾期”,即使是身為債主的硬去收賬,也可能會被對方痛罵一場,說不定還會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食物薄餅
商人和農人在“尾牙”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與仆婢,對于來年是否繼續(xù)雇用一個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后的決定。所以,這算是慰勞日,又是禮貌相送日。薄餅原本是“尾牙”的必備食物。
3、在如今,企業(yè)的“尾牙”就是指“年會”。
企業(yè)單位可以利用這一日,舉行公司內部的年終聚會,對上一年的公司狀況進行總結,并對有功勞的職員論功行賞,所以可以說是每個企業(yè)單位職工最期盼的聚會。因為年終時也伴隨著圣誕、元旦還有春節(jié)的來臨,所以很多公司干脆就把年會就著這3個節(jié)日的期間舉辦,這樣更增添了年會的歡樂氣氛。很多企業(yè)在“尾牙宴”上也舉行一些抽獎活動,企業(yè)所有員工都參加,大家和氣融融,有著大家庭的感覺。
4、“做牙”的風俗最初起于“牙商”。
“牙商”即古時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并收取傭金的“中人”(經紀人)。他們每月要舉行兩次“牙祭”,供奉財神爺,祈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度辶滞馐贰返谑嘶氐溃骸捌匠C咳站褪切〔孙垼醵?、十六,跟著店里吃牙祭肉?!?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