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之名
對大理的好奇,源于一副對聯(lián):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對上下關的“風花”倒沒什么,只是若能在恬靜的古城中觀蒼山,賞洱海,那情境,還真是讓人向往。于是,暑假便約幾同學去了云南大理。 從西安到大理的班機是中午落地,去航站樓的路,是步行過去的,沒有擺渡車也沒有大城市機場的喧囂,整個機場甚至有些安靜。 入住海東某山頂賓館,臨窗仰望,天藍得發(fā)亮,云白得發(fā)亮。遠處,蒼山連綿,在明亮的藍天白云下,顯得那么蒼茫、幽靜。最為奇妙的是縈繞在蒼山腰間的玉帶云,讓蒼山顯出了幾分深邃。明代楊開庵曾對蒼山如此描述:“巔積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顯其能”,元代黃華老人也曾寫下“桂鏡臺掛玉龍,半山飛雪天風”的詩句。俯瞰,洱海水波漣漣,在陽光照射下有些炫目,微風吹過,湖面竟起了一些浪,發(fā)出海邊才有的波浪聲。也難怪,近30億立方米的水放在一只“耳朵”里,不發(fā)點響聲才是奇怪呢。洱海西岸,南至下關北至洱源,在陽光的照射下,也泛出連綿不斷的白色。是山上的白云掉落了嗎?仔細看看,原來是白族的房屋。白族建筑喜白墻,遠遠看去,真有幾分像落地的白云。天上的云,半山的云,水邊的云,生活其間的人們還叫個白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呢?大理,又為什么會“直白地”叫大理呢? 據(jù)史料記載,公元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有許多氏族部落。西漢時這里設置了葉榆縣,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洱海附近為“葉榆”,當時洱海也叫葉榆澤。唐開元年間,皮邏革在唐朝的支持下統(tǒng)一六詔,建立了南詔王朝。在整個南詔統(tǒng)治期間,這個區(qū)域一直無“大理”之稱。直至公元937年,通海節(jié)度使段思平率起義隊伍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以羊苴咩城(今大理)為都,建立了“大理國”,此地區(qū)才有了大理之稱。段思平建立政權后,“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大大調理了各方面關系,以適應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袄怼薄爸巍蓖x,“大理”即“大治”之意??磥恚罄磉@個城市,在建城之初便給自己擬定了性格。 第二天去雙廊。離開大理市區(qū)一直到雙廊,沿途都在施工。司機叔叔解釋說,施工的是市政污水處理工程。前幾年過度開發(fā),仿佛一夜之間,沿海子建起了大量的賓館客棧,洱海的水質也急劇下降。好在政府和市民及時認識到保護洱海的重要性,政府啟動了污水處理工程,許多業(yè)主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暫時關停賓館客棧?!?000多家店鋪關掉,損失蠻大的,阻力肯定挺大吧?”“剛開始很多人也不理解,但政府做了廣泛宣傳,很快大家也都想通了,誰叫咱是大理人哪,咱們城市叫大理,就得講理,再說了,洱海污染了,子孫后代可就沒得水吃了?!?/p>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環(huán)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理人的這個 “講理”之舉,看似“小理”、“一地之理”,但其中深層次地蘊含著“大理”、“人與自然之理”。這種“理”,是理智,是理性,是淳樸民風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之“合理”。大理,不愧其城市之名,以實際行動,闡述著其“大理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