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個人的不愛,藏在了身體反應里
文|說愛,1000 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 我們想要擁有的愛情,是能夠一個人堅定不移地陪伴在我們左右,知道我們的不開心,知道我們因為什么不開心,然后可以站在我們的腳步去考慮問題,給予我們無與倫比的偏愛。 我們想要擁有的愛情,是哪怕沒有甜言蜜語,但是和對方在一起就會有安全感,不會患得患失,更不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我們想要擁有的愛情,是那些能夠停留在細節(jié)上的愛,是不需要太多語言描述,對方就知道我們想要表達什么的默契,是擁有了對方就擁有了全世界的默契。 只可惜,有時候總是事與愿違,又或是理想很豐滿,但是現(xiàn)實很骨感,我們心心念念的愛情最終和我們漸行漸遠,變成了我們一副最不愿意看到的模樣。 01“原來他早都不愛我了” 忘了有多久的時間了,讀者再也沒有體會到那種擁抱帶來的溫暖,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男友沒有再主動親吻過自己,更不知道有多久,兩個人上街拉手都成為了一種奢侈。 一開始,讀者以為可能像是婚姻的“七年之癢”一樣,戀愛時期的兩個人在一起呆得久了,也會有沒有新鮮感的時候,也會有彼此想要獨處的空間。 所以男友刻意地避開和自己的親密接觸,讀者也沒有說什么,只是覺得過段時間可能就好了。 可是,這樣的現(xiàn)象持續(xù)的時間愈發(fā)的長了,有一次兩個人去看演唱會,讀者回頭看到男友很開心,所以她想借著這氣氛去調節(jié)兩個人的狀態(tài),可是當她親吻男友,男友下意識地后退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回去之后,讀者一直悶悶不樂,直到男友去洗澡的時候,她鬼使神差的拿起了男友的手機,發(fā)現(xiàn)他和朋友說對自己沒感覺了。 再往上翻是好幾個月之前的聊天記錄,那時候他就已經(jīng)對自己沒感覺了,只不過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才沒有和自己提分手。 這下,所有的謎團都昭然若是,那些不想進行的親密接觸,其實都是不愛的體現(xiàn)罷了,原來,男友早就不愛讀者了。 02其實一個人的不愛,藏在了身體變化里 作者約翰·格雷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本書中寫道:“戀愛使人產(chǎn)生四種反應,身體反應、情感反應、心理反應和精神反應。身體反應引起欲望;情感反應產(chǎn)生愛慕;心理反應引發(fā)興趣;精神反應創(chuàng)造愛情?!?/span> 在兩性關系中,愛一個人是有反應的,就像是電視劇《知否知否》里面的顧廷燁,一看到盛明蘭就想要親吻對方,擁抱對方。 哪怕是一氣之下去書房睡,也會在半夜三更的時候偷偷抱著被子再溜回去,那是因為“生理反應”是原始欲望,沒辦法克制。 所以,真正愛我們的以及與我們的情趣相投的伴侶,必須能和我們引發(fā)以上四種反應,但“身體反應”是建立在愛的前提下的。 也就是說,因為愛,所以才不會排斥對方的靠近,因為愛,所以一看到心心念念的人就會接近對方。 而當一個人不愛了,內(nèi)心就不會再把對方放在自己內(nèi)心最重要的地位。 那么之前的所有偏愛此刻都蕩然無存——不會主動接近對方,擁抱都是刻意,對方想要和自己親近都會下意識地躲避。 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包括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情,所以,一個人的愛或者是不愛,都可以通過身體變化體現(xiàn)出來。 03既然不愛了,也就不必再惋惜 其實愛情就是這個樣子,先是讓人紅了臉,最后再讓人紅了眼。 我們曾以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愛情,走著走著就散了,愛著愛著就淡了。 而這其中的變故,可能我們努力了也還是無濟于事,那么這時,我們就要懂得知難而退。 如果一個人愛我們,那我們也要為之付出真心,努力愛,用力愛,好好愛,而如果一個人不再愛我們了,那我們沒必要再堅持了。 因為愛情始終都是兩個人的事情,光是一個人努力的話也達不到想要的結果,最后還會是費力不討好。 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學著聰明一點,不要再去糾結別人想不想你,愛不愛你。 因為如果我們總是執(zhí)著于一件事情,那么這件事情就會成為束縛我們的枷鎖,不要太在意一些人,也不要太在乎一些事,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上,順其自然以最佳心態(tài)面對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