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程走向立德樹人
沛縣正陽小學創(chuàng)建于1990年,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因為年輕, 所以充滿了朝氣;因為年輕,所以在課改中我們迷惘過、彷徨過、觀望過;也是因為年輕,我們有信心、有希望、有決心在課改路上不斷前行。 辦學之初,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很低,認為只要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只要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就是一所好學校了;后來認為有幾個社團活動,有幾個特色項目,每年舉辦幾次大活動,就是家長滿意的學校了;走到今天,我們才認識到,沒有明確的辦學方向,沒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很難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 在課程改革踐行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每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國家課程所要求的核心課程時,體現(xiàn)出不同的興趣傾向,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提供核心課程以外的拓展內容?我們又認識到:來自不同班級的學生懷著同樣的興趣組成的新的學習群體,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持久地提供支撐某一領域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還認識到: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課程對其綜合素養(yǎng)的助力是潛移默化的,有的能夠隨時外顯,有的是內隱的,有的將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產生深遠影響,我們是否應該提供有效的評價、展示、交流的平臺,促成兒童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基于此,我們提出了“兒童創(chuàng)意課程,”它讓我們始終站在兒童的立場,去反思課程,總結經驗,更新體系,改善行為,讓課程更加適應兒童,讓課程滿足兒童個性發(fā)展。 基于兒童立場,建構多元、開放、可選擇的自主發(fā)展“兒童創(chuàng)意課程”體系,順應兒童天性,尊重兒童自由,發(fā)展兒童特性,理清兒童、課程、教師和學校之間的關系,讓學校課程建設成為育人目標的全息演繹,為兒童自由自主的發(fā)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身心自由,成就獨特的自我,是我們對課程建構的哲學思考。 課程研發(fā)、課程設計、課程方案、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都以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認知經驗為基礎,選擇豐富有趣的課程內容,運用貼近兒童生活的課程資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實施方式,揚童心、葆童真、激童趣,讓課程為兒童所喜歡、所需要,以多元的、綜合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教育的無限魅力,讓自主發(fā)展課程成為兒童個性成長的綠地。 近年來,伴隨著整體教育改革,學校始終堅持“理念先行,文化立校”的原則,在對學校歷史文化的沉淀與現(xiàn)實的實踐反思中,通過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整合課程資源、挖掘校本要素,初步明晰了“養(yǎng)正教育”的教育哲學,形成了“惟正而行,向陽而生”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培養(yǎng)品端、行正、思無邪的陽光少年”的育人目標。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應當考慮到兒童天性的差異,并且促進獨特的發(fā)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蔽覀兤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為每一個兒童提供更為全面的童年經歷;讓他們始終保有好奇探究的童心,善于動手動腦,樂于接受新事物;逐步形成充滿活力的體魄、渴望進取的人格、懂得感恩的心態(tài),日趨自信的品質、包容個性的胸懷、體驗幸福的能力,為他們留下終身受用的財富,適合未來社會的發(fā)展。 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基于每一個,發(fā)展每一個”,提供類別多樣、體系完善的社團活動,或發(fā)展學生的特長,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或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規(guī)劃、自主管理、自主實踐和自主服務能力。 學校精神文化影響師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性需要、人格尊嚴和人文關懷出發(fā),進一步實化、細化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全面提升師生素養(yǎng)。 |